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及环保法律法规知识问答(二)

2019-12-04 20: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为弘扬宪法精神

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

宪法及环保法律法规知识问答

小课堂开课啦!

宪法法律知识

Q:

1.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时,应当如何有效执行法律?

A: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Q:

2.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哪些机关负责?

A:

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级人民检察院负责。

Q:

3.我国宪法规定的军事领导制度是什么?

A: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

Q:

4.宪法关于公民的财产权是如何规定的?

A:

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Q:

5.我国宪法关于公民的物质帮助权是如何规定的?

A: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Q:

6.我国宪法中人民和公民的概念有什么区别?

A:

人民是政治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公民的范围比人民的范围大,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人民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

Q:

7.宪法对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及上下级监察委员会之间的关系是如何规定的?

A:

根据《宪法》规定,国家监察委员会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上级监察委员会领导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

Q:

8.我国宪法关于宗教信仰自由是如何规定的?

A:

《宪法》第3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Q:

9.我国有权提出宪法修改议案的主体有哪些?

A:

根据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Q:

10.对于监察权的行使宪法作出了怎样的规定?

A:

《宪法》规定:“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Q:

11.宪法规定的有权监督宪法实施的机构有哪些?

A:

根据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

Q:

1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立法权限分工是怎样的?

A:

根据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Q:

13.宪法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如何表述的?

A:

《宪法》序言指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Q:

14.我国宪法对公民人格尊严权是如何规定的?

A: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Q:

15.“新发展理念”写入宪法是在什么时候?

A: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在宪法序言中加入了“贯彻新发展理念”,这是“新发展理念”首次入宪。

Q:

16.宪法对公民住宅不受侵犯是如何规定的?

A: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Q:

17.我国宪法对公民的申诉、控告权是如何规定的?

A: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Q:

18.宪法对宪法宣誓是如何规定的?

A:

根据宪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Q:

19.宪法对监察委员会主任的任期是如何规定的?

A:

《宪法》规定:“监察委员会主任每届任期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Q:

20.“中华民族”写入宪法是什么时候?

A: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在宪法序言中加入了“中华民族”,这是“中华民族”首次入宪。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Q:(1)生产、使用、贮存、运输、回收、处置、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有毒有害物质(),避免土壤受到污染。(多选)

A渗漏 B流失 C扬散

A:ABC

Q:(2)国家鼓励哪些领域的信息、网络、防雷、接地等建设工程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防止土壤污染。(多选)

A建筑 B通信 C电力 D交通 E水利

A:ABCDE

Q:(3)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应当履行下列哪些义务(多选)

A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并按年度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排放情况

B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保证持续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扬散

C制定、实施自行监测方案,并将监测数据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A:ABC

Q:(4)国家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者采取下列哪些措施(多选)

A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以及先进喷施技术

B使用符合标准的有机肥、高效肥

C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生物防治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D使用生物可降解农用薄膜

E综合利用秸秆、移出高富集污染物秸秆

F按照规定对酸性土壤等进行改良

A:ABCDEF

Q:(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建设和运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采取措施防止土壤污染。

B禁止向农用地排放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污水、污泥,以及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清淤底泥、尾矿、矿渣等。

C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

D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或者污染土壤可用于土地复垦。

A:AB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Q:1.( 单选)应当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A.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国务院

A:C

Q:2.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则应(单选)

A.由环保部门责令拆除或关闭

B.由环保部门下达罚款通知

C.由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关闭

D.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关闭

A:D

Q:3.(单选)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D.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A:B

Q:4.(单选)对船舶污染水域的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A.水行政主管部门

B.交通主管部门

C.交通主管部门的海事管理机构

D.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A:C

Q:5.(单选)应当根据流域生态环境功能需要,组织开展江河、湖泊、湿地保护与修复,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水源涵养林、沿河沿湖植被缓冲带和隔离带等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工程,整治黑臭水体,提高流域环境资源承载能力。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门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主管部门

C.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D.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主管部门

A:A

Q:6.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至少(单选)向社会公开一次饮用水安全状况信息。

A.每日 B.每月 C.每季度 D.每年

A:C

Q:7.违反《水污染防治法》,未按照规定对所排放的水污染物自行监测,或者未保存原始监测记录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单选)的罚款.

A.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B.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C.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D.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A:B

Q: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的,由(单选)责令限期拆除,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主管部门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C.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主管部门

D.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A:B

Q:9.违反《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构成犯罪的,(单选)。

A.开除公职

B.进行重罚

C.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依法行政拘留处罚

A:C

Q:10.有权制定、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主体是(单选)。

A.国家发改委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环保部

A:B

本期知识小课堂结束啦!

大家学到多少

了解了多少呢?

今明空气质量

12月4日

AQI120~140 首要污染物 PM10 PM2.5

空气质量等级 轻度污染

12月5日

AQI80~100 首要污染物 PM10 PM2.5

空气质量等级 良

原标题:《“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及环保法律法规知识问答(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