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命硬的人逃过一劫,又逃过第二劫,两次“凶手”都是自家人?

2019-12-15 12: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李鸿政 听李医生说

69岁老太太,遭遇飞来横祸。

120车送她来到急诊科时,她正痛的哇哇叫,躺在床上,左腿明显缩短、外旋,再根据几个儿子的描述,急诊科医生很容易就做出了诊断:

股骨颈骨折!

原来,老太太刚刚在家晾衣服,跟大媳妇拌嘴吵了两句,也不知道是谁先动的手,反正结果就是老太太摔倒在地上,这一摔不得了了,直接把老太太疼得哇哇大叫,刚开始大媳妇以为是她做作,转头就走。后来发现不妥,老太太站不起来了,而且真的是撕心裂肺的哭声,大媳妇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赶紧把家里男人叫回来,同时叫了120车,这才送到医院来。

路上大家没说话,气氛凝重地跟冬天雾霜一样,让人透不过气。

拍完X光后,急诊科老马跟家属说,这很明确是摔伤导致的股骨颈骨折,我现在就把骨科医生叫下来,你们家属商量一下,要不要手术。

接到电话后,骨科王医生不到5分钟就出现在了急诊室,他简单看了老太太的情况,又看了看片子,说骨头碎地比较厉害,建议手术做关节置换术,术后几天就可以下地行走。

大儿子有点犹豫,问手术风险大不大,听说中医药保守治疗也有骨头愈合的,敢不敢尝试。

王医生斜倪了他一眼,说中医药我不懂,不能乱说,但手术我做了几千例,没几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基本上术后都可以恢复走路能力。如果患者无法下地,躺在床上,不用一个星期肺部感染救回来了,很快下肢深静脉血栓也回来,后面屁股也会跟着烂掉,有些更加不幸的老人家,可能是活活痛死。

王医生说的很直白,幸亏他不是当着病人的面说的。

二儿子、三儿子却没有过多疑问,不停地点头,说同意手术,做吧做吧。几个媳妇站在一旁,没表态,大媳妇瑟瑟发抖。

这个年纪手术风险会不会偏大,大儿子再问了王医生一个问题。后来我们得知,大儿子是搞会计的,计算能力不错。

王医生说,我们做过最大年纪的是100岁,术后第二天病人就拄着拐杖下地了,跟他相比,你妈年轻的很。王医生脚步转了方向,都准备离开急诊室了,科室还有太多事等着他去做,如果家属不同意手术,他准备走了。

后来几个儿子围在一起,商量了不到半分钟,终于决定手术。

老马站在旁边一直没说话,心里暗暗想,一群蠢蛋。这有什么好犹豫的。但转念一想,家属的犹豫也情有可原,毕竟这是手术,还要花钱,万一人没搞好,还花了钱,又受了罪,谁负责。

老马在急诊科干了十几年,面对病人往往第一时间想的是治疗,是预后,而不是其他家庭因素,但看病就诊治疗岂能脱离家庭因素呢,这点是我考虑不周的,老马跟我说。

病人收入骨科。

完善一些必要检查后,很快就送入了手术室。

王医生是主刀医生,胸有成竹。

手术前,二儿子悄悄塞了一个红包给王医生,说请一定多帮帮忙,我妈受了一辈子苦,刚准备享福呢。

王医生连忙推了回去,说到处都是摄像头,我收你这个东西岂不是自寻死路,再说,住院费用已经收了该收的钱了,你这个收好吧,不需要的。没有这个东西,我们也一样认真手术。但你要知道哦,手术风险肯定存在的,刚刚签字时候跟你讲过了,没有人敢打包票,我只是说竭尽全力而已。

王医生毕竟是老江湖,时刻不忘提醒家属手术有风险的,这都是献血换来的教训。

推了几次,王医生都不收,老二有点尴尬,只得收了回去,正纳闷,前段时间岳丈大人手术,送了几次心意,医生都是来者不拒的。想不明白。

手术很顺利。

术后第二天患者的疼痛就明显减轻了,这个伤腿也终于恢复长度了,看起来没那么别扭了。老太太却似乎老了好几岁一样,谁也没在病房提起为什么摔倒的事情,只是一直研究,该煲点什么汤才能促进伤口愈合,早日出院。

幸亏做了手术,大儿子终于想通了。

王医生查房时看到病人恢复不错,也开心,说年龄不是问题,100岁的老红军我们都给他做了手术,很快就可以下地走路,你们也要有信心才行。如果不手术,躺着躺着人就废了.....

话已出口,王医生意识到词语不妥当,尴尬笑了两声,说长期卧床会有很多问题的。

外科医生就这样,讲话冲,不喜欢拐来拐去。

皆大欢喜!

起码在病房里面看起来是这样的,病人术后能下地走路了,尝试着去了阳台,没问题。很快就准备出院了。

出院前一天,意外又来了!

这天老太太说想吃云吞,口馋得很。二儿子忙跑到楼下弄了一碗云吞上来。

二儿子说,妈你平时吃东西容易呛,得小心点,别急。

老太太半躺在床上,勺了一口直接吞了,说行了行了,吃个云吞能出什么事。

话刚落音,老太太就剧烈咳嗽起来。

估计是呛到了,她脸涨得通红。

大家并不担心这个,因为在家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有时候喝水她都容易呛。

但事情的发展似乎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老太太双手抓着喉咙,很痛苦地挣扎,拼命想把堵在喉咙口的食物咳出来,不成功,一下子窒息缺氧了,整个脸由红变白。

大家这才慌了神,赶紧喊医生。

等到医生赶到的时候,老太太已经失去意识了,瘫倒在床上,脸色发绀地吓人。几个家属在旁边手足无措,甚至哭了起来。

赶来的值班医生一看这架势,也是吓了一跳,焦急而简单问了下情况,大概就知道是误吸引起窒息了,立即判断了呼吸、心跳,都没了!

卧槽!

王医生闻讯也冲了进来!

心跳没了,值班医生跟王医生汇报。

赶紧,心肺复苏。王医生吼了一句。

没等王医生吩咐,值班医生已经开始给病人胸外按压了。

几个护士也跑了进来,有人开始给老太太接上心电监护,有人则示意要家属到外面,不要堵在房间里面妨碍抢救,还有人备了抢救箱,准备推药。

王医生冲到床头,准备撬开老太太的嘴巴,试图把食物抠出来,但失败了。赶紧要护士准备吸痰的,看看能不能吸出来。都失败了。

赶紧打电话让ICU医生过来帮忙抢救!王医生吩咐身旁一个规培医生。

等我赶到现场时,几个医生还在轮流胸外按压,病人一点反应都没有。

值班医生迅速跟我说了情况,我边准备气管插管边说,你们继续按,不要停。

异物窒息太常见了,这已经是本月我遇到的第3例,都是老人家。有的是在家送过来的,也有的是在医院发生的,就像今天这个老太太。

我以最快的时间,给病人做了气管插管,然后捏球囊,临时替代呼吸机给病人通气。在这之前,王医生已经跟家属沟通好了,积极抢救,不惜一切代价。

签好字了么,转ICU吗,我问王医生。

转转转,已经签字了。王医生是个急性子,一连说了好几个转字。

突然有人叫起来,说恢复心跳了!!

我朝心电监护一看,还真是,有窦性心律了,停止胸外按压后看到窦性心律了,心率110次/分,偏快,可能跟刚刚抢救用了肾上腺素有关,也可能跟患者缺氧有关。

反正有心跳就好。

前后大概抢救了15分钟,王医生跟我说。

我跟家属说,患者诊断很明确了,就是食物误吸到气管引起窒息、缺氧,从而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大概停了15分钟,经过抢救后恢复了自主心律,但还没有恢复呼吸,这时候如果要抢救,必须得去ICU。

病人有可能会清醒,也有可能会脑死亡,也有可能变成植物人,更有可能今天都扛不过去。我直接把预后先告诉家属,没等他们问。至于是哪种情况,现在还不好说,得边治疗边观察。

家属纷纷表态,很积极,先去ICU再说。二儿子红着眼睛,请求我一定要尽力。

我把ICU的费用、环境等情况都告诉他们,都能接受。

转入ICU后的第3天,患者仍然是昏迷的。我们叫这个情况为缺血缺氧性脑病。大脑缺氧后会发生脑水肿,这会严重影响脑功能。69岁的年纪说大不算大,说年轻也不年轻。心脏停跳15分钟也不算很长,而且一直有心肺复苏。患者能不能醒过来呢,真的不好评估。我跟反复交代了。

如果一直昏迷着,过了脑水肿高峰期,我们会安排相关检查,看看患者是不是脑死亡,如果是脑死亡,那么治疗的价值就不大了,你们得商量考虑该怎么处理。

不放弃,积极治疗。三个儿子一起表态。

患者肯定不是脑死亡,因为瞳孔对光反射恢复了,也开始有自主呼吸了,血压也逐步稳定了,撤掉了升压药。

一切指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除了人还没醒。

第5天,家属在探视的时候,大声喊了病人,奇迹发生了。

患者终于悠悠睁开眼。

我蒙了一下,早上查房时候喊她还是没反应,没想到家属喊几句就睁眼了。但睁开眼还不代表就完全清醒了,我赶紧握住老太太的手,让她用力握手。

她听懂了,稍微用点力,轻轻握了一下我的手。

松开,老人家,把手松开。我再次让她按我的指令来做。

她就真的松开手了。

这下可把我乐坏了。能够遵嘱动作,病人真的完全清醒了!

家属也是喜极而泣!

后来患者顺利撤掉了呼吸机,转出ICU。

转出ICU的时候,老太太已经是恢复地差不多了,能认人,能讲话,能交流,但注意力有些涣散,难以集中。

捡回一条命算是不错了。

通过这个病例,我们不去评价家庭是非。只说两点:

1.老人家骨折,尤其是股骨颈骨折,不要随便保守治疗,能手术就手术,年纪不是最大的问题,观念才是问题。

2.如果食物误吸窒息,该如何抢救?这个涉及问题比较大了,我们反复跟大家强调海姆立克急救法,但骨折病人躺床上的时候就不合适。

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老太太以前吃东西都是容易呛咳的。经过追问病史,才知道她2年前有过一次中风(脑梗死),很幸运的,没有留下语言、肢体活动障碍,但从那次以后,就开始有吃东西容易呛咳了,这也是脑梗死后遗症之一。

祝好!

原标题:《命硬的人,逃过第一劫,又逃过第二劫,两次“凶手”都是自家人,家有父母者必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