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临汾市汾西县:一份特别《协议书》温暖留守大山的老人

2019-12-16 12: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今冬的汾西,与往年不同,一股股暖流从全国各地四面八方涌向对竹镇北掌村:众多汾西外出务工的子女,以签订《赡养老人协议书》、给老人养老钱、回家看望等形式,用爱心和孝心温暖留守家乡的父母,给他们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

赡养老人还要签协议书?这事是真的。这件事发生在一个月前的对竹镇北掌村。签订协议的号召发出后,不少在外地务工的中青年纷纷返回老家,携手久别重逢的父母,走进了北掌村村委会,在驻村“第一书记”蔡源龙及其他村干部和村民的见证下,签下了一份特殊的协议书。那一刻,不少留守老人和远道而归的子女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在签协议的村民中,56岁的贾建林是比较特殊的一位。从今年正月外出晋中市灵石县红岩煤矿务工到现在,这是他第一次回来,此次回家,他一方面是签协议书,另一方面也是以实际行动表达对老人的关爱和孝敬。

“老人养咱小,咱养老人老。这一点我心里特别清楚,但长时间在外打工,也不会用言语表达自己对老人的孝心,有时候拨通电话,也只是问候老人身体情况,听到家里一切都好就没话可说了。”贾建林说,“大多时候,老人不愿意给子女增添负担,电话里往往都是报喜不报忧。”

贾建林在煤矿接到北掌村村干部打来的电话,从电话里听到村干部介绍赡养老人协议的内容后,他特意请了假赶回汾西老家。搀扶着父亲走进了北掌村委会,签完协议后,他现场拿出5000元的“赡养费”,当着村干部和众多村民的面,交到了父亲手中。那一刻,父亲贾全有的眼中噙满了喜悦的泪水。

贾建林与老人、村委会签订的是《赡养老人协议书》,协议共有9项内容,协议书上的“立协议人”为“子女”和“父母”,监督人为“村委会主任”。

这份《赡养老人协议书》是北掌村“两委”干部制定的,发起人是北掌村“第一书记”蔡源龙。

今年秋收季节,蔡源龙入户了解民情时获知一个小细节。不少留守老人虽然吃穿不愁,但一到农忙季节就想念在外务工的子女们,他们希望子女能回来搭把手,可是拨通了电话又不愿意给子女们说,子女问到家里情况时还说自己能应付过来。在更多的走访了解中,蔡源龙明白了留守老人的心思,他们虽然可以参加村里的锣鼓队、舞蹈队、合唱团,通过文化娱乐活动愉悦身心,但是他们缺少一份儿孙绕膝、安享天伦的快乐,思念在外务工的子女,又不愿意让子女分心,想和子女多聊聊,又担心子女白天忙碌了一天,晚上会影响休息。

“缺少了子女的陪伴和关爱,老人们内心是孤独的。”蔡源龙介绍,“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回到村委会与村‘两委’干部们进行了认真讨论,觉得老人与子女之间‘缺乏沟通’,这种沟通影响着众多留守老人晚年的幸福生活。”

为此,蔡源龙翻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多方了解地方民俗村风,深入更多村民家中了解更多老年人的心声,与村“两委”班子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制定了《赡养老人协议书》,并通过广播、微信、传单等方式,积极宣传关爱老年人的法律法规,营造了浓厚的孝老、敬老、爱老氛围,受到了留守老人的欢迎,也得到了众多在外务工子女的响应。

“其实我们也知道孩子们外出务工有很多的不便,心里也能体谅他们,在农村,许多老人与子女之间缺少沟通和爱的表达,这也是让我们老人有时感到孤独的原因。”村民李建生表示,“看似简短的一纸协议书,但这其中蕴含着传统孝道的传承,对我们老人来说,不仅能感受到来自精神、物质等层面的关怀,还能体会到子女的一份孝心。”

据了解,目前已有15名外出务工的子女与老人签订了《赡养老人协议书》,29名村民与北掌村村委会联系达成了愿意签订协议书的意向。

近年来,北掌村大力发展香菇种植、光伏发电等产业,并成立了开拓农机合作社,壮大集体经济,增加了百姓收入,并通过“星级农户”“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共建共享道德银行等措施,提高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了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和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

一纸协议,一份孝心,一种表达爱的方式,一把打开心锁的钥匙。《协议书》发起后,村里兴起关爱老人、孝敬老人的新风,住在老房子里的王云天、王春林等一些老人被子女接进新房同吃同住,照顾老人生活起居。蔡源龙表示,随着更多村民签约,北掌村正在逐步形成“人人关爱老人、人人呵护老人”的良好氛围,这纸协议,将让更多留守老人感受到来自子女的孝心,愉快地安享晚年生活。

在汾西,签协议这件让村民津津乐道的事儿,还影响并传播到周边乡镇及洪洞、霍州一带,引起了不少在汾西工作及务工人员的热议。对竹镇王家庄村、界头村等村子纷纷效仿。邢家要乡等乡镇邀请北掌村村干部传授经验,学习温暖留守老人的协议签订事项和办法。一些村里虽然没有实施该措施,但当外出务工的汾西村民得知有这样一份《协议书》后,都主动给老人打电话、送养老钱、问候老人,用爱和孝心温暖留守大山深处的父母。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