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天平路上有故事,梧桐深处有人家

2019-12-24 10: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Laurent More城读

引子

冬至将近,上海的天气越来越冷,虽然在家窝着感觉幸福满满,但冬日里其实也有不少温暖小事值得一做。

你有没有试过,在冬日午后的暖阳里,在城市的犄角旮旯里漫步,想一想这座城市的过去,看一看这座城市的现在,听一听这座城市的心跳。

天平路和上海无数条老马路一样,掩映在高大的梧桐树下,宁静的街道,深藏着精彩的历史和温暖的市井烟火。北起淮海西路,南至肇嘉浜路,天平的两端很好的向世人展示了上海的过去和现在。

淮海路天平路交界的地方,有一座代表海派文化的重要地标——武康大楼。

这座距今已有95年历史的外廊式公寓是目前世界仅有的三栋船型建筑之一。其所处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是上海保护规模最大的区域,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使这里成为上海城市文脉重要的承载区。

95岁高龄的武康大楼,犹如一位睿智的老人,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近一个世纪,看尽了这座城市的沧桑与变迁,自然也用自己的方式向世人讲述着她眼中那许多的凡人故事。老麦咖啡馆就是那千百个故事中的一个。

武康大楼

如果你是一个咖啡老饕,那你一定会知道老麦咖啡馆,这间以前开在桃江路,现在进了武康大楼的鼻祖咖啡馆。在武康大楼的底层,这座曾经的海派小店,用复古南法风格致敬诺曼底公寓。

说来有趣,我与这座咖啡馆结缘并非是由于他家的咖啡,而是因为店内那处处让人感受到温暖的南法浪漫。

可能也是缘分使然,家中小朋友的法语老师就来自于南法小城图卢兹,那软糯温柔,每每尾音上翘的南法口音,连带着她说英语时也是在结尾处不自觉地语调上扬。

老麦咖啡馆

年轻的老师来上海的时间并不长,聊起自己的家乡总是那般神采奕奕,听多了便也向往着那片宁静与温暖。

而每次走进老麦咖啡馆,那迎面而来的南法小镇风情,整面墙上大大的法语单词——AMORE, 每一个物件都像一本故事书,讲述着时光的故事,让人流连其中,无法自拔。

肇嘉浜路天平路口,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徐家汇公园,这座开放式的公园绿地诞生只有短短的18年。在此之前,这片绿地上是曾经的唱片厂和橡胶厂,小红楼和大烟囱是现如今唯一留存下来,以证明当年这里曾经还有过那么两家名声不菲的国企。

既然有唱片厂,那就意味着一定会有一家唱片店的存在,当年的唱片厂门口就有那么一间小小的唱片店。店铺算不上大,甚至于还有些逼仄,通常只能容纳寥寥数人,再多人,就有点转不开身了。

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最初的黑胶,到后来的卡带,最后是CD,这间唱片店也跌跌撞撞走过了不少年头。

曾经的百代唱片公司

我最初去逛的时候,是跟着家中的舅舅一起,年轻的舅舅刚工作挣钱,就迫不及待地买了一架唱片机,还是落地的那种。有了唱机就得有唱片呀,于是逛唱片店就成了我们周末的休闲之一。

也正是那段时间,让我爱上了音乐,以至于后来自己工作了以后,也不管不顾的买下了不少在当时看来价格不菲的进口CD。

多年以后,家中的老唱机已经不知所踪,唱片店也早就随着厂子的搬迁而消失无影,只有那座曾经作为录音棚的小红楼还伫立在公园的中央,和依偎在楼边的百年古樟一起,向我们述说着属于他们的故事。

徐家汇公园

如今的徐家汇公园里,先后有“希望之泉”和“新一代”两座雕塑落址于此。

前者由法国著名设计师贝尔纳˙于埃设计,造型宛如一本展开的书;后者则是美国著名雕塑家曼纽尔˙卡博内尔制作的,寓意新生命的诞生。两座雕塑,将新生与希望诠释得淋漓尽致;18岁的少年与95岁的老人遥遥相望,共同缔造着新时代的传奇。

在老马路上逛,怎么能少了那些独属于上海的老味道呢?那些怀旧范十足的老餐厅,即使不为了食物的味道,仅仅是冲着环境或是情怀,也值得感受一番。

“老吉士”就是天平路上一家主打上海本帮菜的餐厅,门面貌不惊人,一不小心还会错过,但就是这样一家门面普通的小店,居然早已名声在外,并登上了上海必吃榜。

说来也巧,别看如今的老吉士红遍了上海滩,当年刚开张的时候,应该还是在万体馆边上,和我家就隔着一条马路的距离。

那时候虽然是个新店,但生意却也着实不错。也因着是新开店,有时候老板也会亲自上个菜,问问你吃下来的感受,老板话不多,为人亲切,我想这可能也是这家店如今能做到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和如今明星客人众多的情况一样,当年的老吉士也是吃个饭就能见到电视里熟脸的地方。

记得有一次,吃饭吃到一半,门口走进来一个中年人,满脸的胡茬,弓着个腰,带着个帽子,脚上一双布鞋,一时觉得眼熟,但又想不起来是谁。

正努力搜索着脑海里的记忆,包房里的一声呼唤替我解了惑:陈佩斯。

没想到这个略显邋遢的中年男子是当年的小品大王,没有随从,独自一人,态度谦和,跟人打招呼的时候弯腰鞠躬,这样的艺人如今真的已经是很稀有了,留在我记忆中最后的印象是包房门将关未关时,陈老师低低地说了一句:“不客气,我只要一碗面就好。”

今时今日的老吉士和当年已是不可同日而语,分店也是开了一家又一家,最后一次去吃老吉士是在南京西路的兴业太古汇,本是想着去品尝那一直怀恋着的旧时味道,不过吃过后的感受嘛,佛曰:不可说。

斑驳的墙壁,凹凸的道路,比玻璃幕墙和钢筋水泥,更能容纳人们的思绪和温情。上海拥有无数条这样的老马路,它的每一个街角路口,每一处脉搏呼吸,都是城市赠与你的礼物。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上海的这些老街道、小巷子,正在从地图上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摩天大厦构成的混凝土森林,冰冷而又傲慢。

城市的发展留下一点陈旧的过去,并不是什么值得羞愧的事;当有一天,城市里再也找不到可以回忆的过去,那才是这座城市真正的悲哀。

总统筹 / 嵩哥

总策划 / 董旭 &《董经说》

文字执行 / Laurent

责任编辑 & 平面创意 / 林安泽

图片来源 / Baidu & “INS优选”公众号

原标题:《上海街巷 | 天平路上有故事,梧桐深处有人家》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