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争做新时代巾帼奋斗者】布茹玛汗·毛勒朵:将祖国“刻”在心中

2019-12-26 09: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点击标题下「昆明女声」可快速关注

日前,全国妇联向广大妇女发出倡议,向申纪兰、屠呦呦、于漪等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最美奋斗者”等英雄模范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新时代巾帼奋斗者。为积极响应倡议,“昆明女声”开通“学习英雄模范 争做新时代巾帼奋斗者”专题,发布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最美奋斗者”等英雄模范的事迹,供广大妇女干部和姐妹们学习。

今天,为您讲述的是“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布茹玛汗·毛勒朵的故事——

布茹玛汗·毛勒朵

这个名字对新疆人来说

并不陌生

她是祖国西部边陲第一乡——

乌恰县吉根乡的

一名已有着58年护边史的

“金牌”护边员

吉根乡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西部,西北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柯尔克孜族妇女布茹玛汗·毛勒朵是生活在吉根乡的一名普通牧民,但她是这片草原上不容忽视的一颗星。

▲ 视频:人民楷模布茹玛汗·毛勒朵(新疆平安网信息中心)

巍巍高山上,有一条长达50多公里的巡逻路。路的尽头,矗立着一块庄严的界碑;路的两侧,数不清的青石静谧地躺在泥土中,宛若一个个守护祖国疆土的卫士。青石上,或用柯尔克孜文,或用汉字,镌刻着“中国”字样。

▲ 布茹玛汗·毛勒朵(资料图片)

熟悉的人都知道,冬古拉玛是帕米尔高原吉根边防派出所一处通外山口,而这些数不清的“中国石”,是冬古拉玛山口护边员布茹玛汗·毛勒朵,用50余载岁月构筑的巡逻路标。

布茹玛汗说:

1964年,19岁的我与丈夫托依其别克第一次来到新疆乌恰县吉根乡的冬古拉玛山口,成为第一批护边员,从此知道了什么是边境,什么是国家。

就这样,布茹玛汗和丈夫一起,在海拔4290米的冬古拉玛山口开始了巡边工作。

▲ 布茹玛汗•毛勒朵家是吉根边防派出所的第一批护边户(人民论坛网 吴明贤 /摄)

在那时,每次在冬古拉玛山口巡逻,年轻的布茹玛汗总是感叹不已。

布茹玛汗说:

山口日落西山的时光极其短暂,不一会儿黑夜就掩盖来路。

▲ 布茹玛汗•毛勒朵骑马与边防官兵巡边。(中国军网 刘丈国/摄)

回忆起第一次刻下“中国”的场景,布茹玛汗依然历历在目。

布茹玛汗说: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刻下“中国”的场景,那天自己一个人在山上,雨势大得令人害怕,我就在石头上用柯尔克孜文刻下“中国”,以此消除心中的恐惧与不安。后来得知汉字更易于书写,我便开始向别人请教汉字的写法。

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布茹玛汗,仍能清晰地回忆起自己趴在雪地上,在第一块青石路标上学刻汉字“中国”的场景。“中国”二字在她心中,重于巍峨雪山。

▲ 布茹玛汗•毛勒朵用石头刻“中国石”。(中国军网 刘丈国/摄)

布茹玛汗说:

五十多年来,在巡边时只要见到大些的石头能够刻字,我就坐地刻上“中国”二字,我已经记不清亲手埋下了多少块带着“中国”字样的石块。

就这样,她日复一日地在祖国边境线上刻写了无数块“中国石”。她还自创了歌曲《冬古拉玛》,经常骑着马儿边巡山边歌唱。

高高的雪山,无怨的脚步,冬古拉玛山口,流淌着长长的冰河,我骑着马儿守卫着这块土地……

50多年如一日巡边护边,布茹玛汗每天最少要走20公里山路,在她守护的山口,创造出无一例人畜越境事件的守边业绩。

布茹玛汗把边境线上的一草一木一石都刻在了心上。哪块大石头有挪动,她一看便知。

布茹玛汗说:

我熟悉冬古拉玛山口的每一块石头,就像熟悉我家抽屉里放的东西一样。

哪块石头是走人的,哪块石头是走羊的,哪块石头是走贼娃子的,都逃不过我的眼睛。

多年前的一天清晨,年过半百的布茹玛汗巡边,发现界碑被人动了手脚,她骑上马转头向边防派出所赶去。60多公里的山路,悬崖深涧、怪石嶙峋,危险地段有好几处,曾有行人马匹不慎坠崖。但布茹玛汗顾不上这些,马不停蹄地奔波数小时赶到了边防派出所。

顾不上休息,布茹玛汗又带着官兵赶回冬古拉玛山口。经仔细勘查后,布茹玛汗与官兵一道将界碑恢复原位。

▲ 新年到来,在边防官兵的陪同下,布茹玛汗•毛勒朵为中吉77号界碑描漆。(人民论坛网 侯玉成/摄)

父亲是对布茹玛汗的一生影响最大的人。他自幼是个孤儿,在旧社会每日为巴依(富户)放牧,对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充满感激之情。布茹玛汗记得小时候,父亲曾带领兄妹5人为解放军砸开大石,铺平道路。

“现在的好日子是解放军给的,我们一定要对解放军战士们好,回报他们的恩情。”父亲的这句话,布茹玛汗选择用五十余载的坚守来回应。

布茹玛汗有数不清的“兵儿子”,她爱他们胜过自己亲生的子女。在生活中,她勤劳简朴,不乱花一分钱,却竭尽所有,用来关爱照料边防战士。

1999年,一名战士冻伤双脚,不能行走,布茹玛汗知道后立刻宰杀养了7年的山羊,用羊血为战士暖脚;

2004年,边防的7名战士因大雨冲断小路,无法前行,布茹玛汗步行15个小时,将奶茶、食物送到战士手中。

她给战士织毛衣、织毛袜、做被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对战士们,布茹玛汗总把一句话挂在嘴边。

布茹玛汗说:

你们的妈妈都在很远的地方,不能照顾你们。来到这里,我就是你们的妈妈。

几十年亲情母爱,布茹玛汗成了守边官兵共有的母亲,历届守边官兵都亲切地叫她“冬古拉玛妈妈”,习惯称她家的毡房是“兵站”。

▲ 刚入警的大学生警官向布茹玛汗•毛勒朵赠送鲜花。(中国军网 刘丈国/摄)

在她的身上,不仅看到了几十年如一日的爱兵情结,而且折射出一个守边民族的赤子之心。

为此,布茹玛汗被评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并获得第三届“中国十大杰出母亲”称号。同时,她还曾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先进个人”以及“全国三八红旗手”等。

▲ 布茹玛汗•毛勒朵家中的荣誉室。(资料图片)

布茹玛汗时常给年轻一辈讲述自己的戍边故事,嘱咐他们身处和平年代也要时刻心怀祖国,做好祖国的守边人,她的儿女们也在她的感召下成为了护边员。

▲ 布茹玛汗•毛勒朵向边防官兵和自己的儿子讲述自己刻“中国石”的故事。(中国军网 刘丈国/摄)

布茹玛汗说:

2008年,我的三儿子阿曼图尔·托依齐拜克加入护边员队伍,如今我家已经有7名护边员。

我有3个孩子是在守边的地方生的,将来就是我死了,儿孙还要守下去,子子孙孙都要守下去。

▲ 布茹玛汗•毛勒朵家院子的围墙上绘制了很多壁画,讲述她的护边历程。(王其冰 /摄)

看到现在牧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布茹玛汗的心中充满了知足和感恩。

布茹玛汗说:

小时候,从沙孜村到乌恰县,先步行,骑马,后搭乘拖拉机,总共要花费10余天的时间,现在一个小时就到了。如今,乡里还建起学校和医院。牧民们住的是抗震安居房,通上了自来水,安上了电灯,肉想吃就吃,摩托车、小轿车随处可见。这都要感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国家的强大。

以前我骑毛驴,好几个小时才能到达边境线,现在交通便利,车路畅通,几十分钟就能到了。虽然人在一天天变老,但我刻过的石头“中国,祖国在我心中”依然坚硬。

▲ 布茹玛汗•毛勒朵和驻边官兵正在用石头摆造型。(新华社记者 李翔/摄)

如今,回忆起2007年第一次去北京的情景,布茹玛汗依然会激动不已。

布茹玛汗说:

以前从来没有坐过飞机,只是见过天上飞翔的雄鹰和冬古拉玛山口漫天的星星,没见过人民大会堂耀眼的灯光……

那次北京之行,让布茹玛汗的梦想彻底实现,不仅知道了边境线的宽广,也见到了天安门的宏伟。

▲ 布茹玛汗•毛勒朵和官兵们用石头摆出了“祖国”二字。(新华社记者 李翔/摄)

今年十一期间,布茹玛汗将再次前往北京,出席国家荣誉称号的颁授仪式。

面对此次获得的荣誉,布茹玛汗表达了她内心最淳朴的想法——

布茹玛汗说:

我已经记不清亲手埋下了多少块带着“中国”字样的石块。我爱中国,爱祖国。巡边的时候,中国、祖国这些词就像太阳一样闪着金光,散发着温暖。作为中国人自豪,为祖国强大自豪,到过边境的人对这些才会体会更深。

我做了一个护边员分内的事,国家却给了我无上崇高的荣誉,我感到光荣和幸福。我们全家用脚步丈量祖国神圣领土的决心不停,守边护边的信念不变,心系祖国的爱国之情不变。始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来源:中国妇女报

原标题:《【争做新时代巾帼奋斗者】布茹玛汗·毛勒朵:将祖国“刻”在心中》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