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颂初心•敬英烈(第8期)隆昌英烈--柴金良

2020-01-02 23: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我是隆昌“原创版权作品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一直以来隆昌儿女

都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他们在隆昌这一片土地上

播撒自己的忠诚和担当

他们用自己的初心和信仰

守护着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

今天为大家分享

颂初心•敬英烈(第8期)

隆昌英烈——柴金良的故事

柴金良(1954—1987),四川省隆昌县人。1975年1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战士、班长、司务长、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197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9月23日,在支援大庆石化总厂乙烯工程建设中壮烈牺牲,年仅33岁。198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集团军追认他为革命烈士,追记一等功臣。1988年3月3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授予柴金良烈士"无私奉献的模范指导员"荣誉称号。

英烈故事

柴金良,生于1954年6月,隆昌县周兴乡(现周兴镇)人。

1973年7月,柴金良在隆昌三中初中毕业后,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并担任生产队民兵排长。柴金良带领民兵参加军事训练,组织民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搞科学实验田。

为了丰富社员的文化生活,柴金良将生产队的民兵组织起来,成立业余宣传队,他既是宣传队的队长,也是导演,又是骨干演员。他们利用田间、地头、院坝为社员表演文艺节目,深受乡亲们欢迎。

柴金良所在生产队有位70多岁的孤寡老人陈爱章,柴金良从各方面关心照顾他,长年帮老人打柴、担水,并时常在经济上接济他。陈爱章家里的房屋多处漏雨,土墙也裂开了缝,柴金良将陈大爷接到自己家住到生产队给他安排了新房才搬走。

1971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柴金良与伙伴们到柏林寺水库边割草,休息时,伙伴们一个个跳入水中畅游开了。忽然,柴金良发现黄永胜在水里挣扎,头部在水面时隐时现,他奋力向黄永胜游去,将黄永胜救上了岸。

1972年秋收后的一个傍晚,生产队保管室晒坝草堆发生火灾,眼看生产队的上万斤谷草将要化为灰烬,正在洗澡的柴金良听到呼救声,立即冲进烈火中,迅速抱起一捆捆已经燃烧的谷草,丢向旁边的水田里,社员们在柴金良的带动下,一个个扑向燃烧着的草堆。在大家的奋力扑救下,大火终于扑灭了,集体财产保住了,而柴金良的头发、眉毛却烧焦了,身上也燎起了十几个大泡。

柴金良回乡务农期间,积极上进,无私助人,舍己救人,一心为公,被县、公社评为先进生产者、优秀团员、学雷锋积极分子。

1975年春,柴金良应征入伍到沈阳16集团军46师137团服役。历任班长、司务长、副指导员、指导员。柴金良入伍后,多次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奋力救护人民群众和战友的生命安全,先后荣立三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他热爱部队,以连队为家,把满腔的热情倾注给了连队,入伍13年来,他没有回家和父母团过一次年。

他刻苦钻研新时期基层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被师、团塑为模范指导员、基层干部标兵。他对战士以诚相待,经常同战士促膝谈心,了解战士的思想状况,征求战士们对连队建设的意见建议。逢年过节,柴金良都要亲自给每个战士家中写信,向家长汇报战士在部队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及时了解战士家庭困难。尽管柴金良经济不宽裕,他每月的工资大半寄回家中补贴父母弟妹,自己生活也十分俭朴,一条毛巾用了3年也舍不得换,一件背心和一条裤衩已经钉满了补钉,一双袜子有几个指头大的洞。但是,当战士有困难时,他总是慷慨解囊,毫不吝啬。他忠于党的事业,处处以身作则,与全连同志团结奋斗,努力工作,使连队全面建设取得显著成绩,被军、师塑为“教育训练先进连”,“后勤建设标兵连”,荣立集体一、二、三等功各一次。

1977年7月,柴金良所在连队正进行紧张的国防施工,战士李正贵在两米多深的坑道内作业,在一旁施工的柴金良发现坑上的泥土裂开了一条大缝,“不好,要塌方!”他喊着便冲了过去,将李正贵推出了坑道,柴金良刚一跨出,垮塌下来的泥土就封住了坑口。这一年,柴金良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9年8月,柴金良被派到吉林省梨树县搞民兵军事训练。一天,柴金良指导民兵进行手榴弹实弹投掷时,民兵王玉河失手将手榴弹甩在了身后三米开外的地方,已经拉掉导火索的手榴弹滋滋地冒着烟,王玉河惊得呆立着,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柴金良飞身按倒了王玉河,紧紧伏在其身上,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了王玉和。王玉和安然无恙,柴金良的腿部被弹片划伤。

柴金良十分关心连队的后勤工作。

1984年,妻子到部队探亲,正巧连队有3头老母猪要下崽,柴金良怕饲养员忙不过来,就一连几天在猪场帮忙,当36头小猪崽出生后,他又怕猪崽被母猪压着,就和战士一起昼夜值班,还把两头弱小的猪崽抱回家细心喂养。妻子来队25天,柴金良在猪场呆了10多个夜晚。当年连队养猪存栏数达67头,以后连队饲养的猪越来越多,1985年达120头,1986年161头,1987年增加到174头。这样,既改善了战士的生活,又增加了连队的经济收入。1985年,连队被集团军树为“后勤管理标兵连”,荣立集体二等功。

1986年夏,柴金良率领战士参加吉林省抗洪抢险,在小辽河上修筑堤坝。河水深达颈脖,水流湍急,草袋子扔下去瞬间便被洪水卷走。柴金良第一个跳进水中,带领战士用身体筑起人墙,以减缓水流冲击力,便于施工。水中作业无法打桩,他就让战士站在自己的肩头上抡锤,在水里连续奋战了两个昼夜,出色地完成了筑坝任务,连队荣立集体三等功。

1987年4月,柴金良随部队到大庆参加石化总厂乙烯二期工程建设。1987年5月,柴金良所在部队奉命开赴大兴安岭扑火救灾,柴金良代表全连指战员向团首长请战当尖刀,打头阵,承担了全团扑火突击队的重任。在打防火道没有工具的情况下,他带头用双手拔、用指头抠,全然不顾手掌磨起了泡,指尖抠出了血。经过三天三夜的顽强奋战,全连开出防火道950米,扑打火头26个,在三次被大火包围的危险时刻,他组织连队突围,用身体为战友们滚出安全通道,每次都是最后一个撤离险区。一次连队连续两天没水喝,炊事班从十几里外送来半桶水,柴金良对大家说:“干部党员靠后,让战士们先喝”。大家推来让去,他硬是滴水未沾,舔舔干裂的嘴唇,继续扑火。这次扑火救灾,连队被军区荣记集体一等功,柴金良本人荣立二等功。

1987年9月23日凌晨5时许,柴金良组织战士正在灌注睛纶污水处理沉淀池的紧张施工中,黑龙江省水利厅第五工程处工人关吉孝驾驶一辆满载混凝土的159型翻斗车,意外滑入由脚手架支撑,距池底3.6米高的人工作业台,平台被翻斗车压得嘎嘎直响并向下沉,就在作业台即将坍塌的一瞬间,柴金良从6米外的安全地带奋不顾身地冲向险区,先后推开在险区作业的8班新战士周长兴和9班副班长,并将大队长王相林拽到身后,随着一声巨响,作业台断裂塌方,翻斗车下跌砸在柴金良身上,致使骨盆碎裂,双侧股动脉被砸断。两名战士脱险,王相林得救,柴金良却身受致命重伤,经大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抢救无效,于6时17分光荣牺牲,年仅33岁。

1987年9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十六集团军政治部批准柴金良为革命烈士,追记一等功。1987年10月5日,大庆石化总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四十六师在大庆为柴金良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1987年10月3日,中国共产党步兵第四十六师委员会作出《关于开展向柴金良烈士学习活动的决定》。《决定》指出:柴金良同志的牺牲,在大庆引起了强烈反响,柴金良同志的行为,是抢险救人,英勇牺牲,他的死是壮举。号召全师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广大干部战士、职工、家属,广泛开展向柴金良同志学习的活动。学习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牺牲精神;学习他服从大局,抛家舍业,扎根基层,献身国防的崇高思想;学习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优秀品德;学习他支持改革,献身四化的政治觉悟。1987年10月20日,陆军第十六集团军在长春举行柴金良事迹报告会。

1988年3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的命令,授予柴金良烈士 “无私奉献的模范指导员”荣誉称号。命令指出,柴金良同志是人民的好儿子,是我军优秀的基层政治工作干部,是广大干部战士的楷模。中央军委号召全军同志都要向柴金良烈士学习。

原标题:《颂初心•敬英烈(第8期)隆昌英烈--柴金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