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蓼子乡供稿】城口县“巾帼脱贫故事”展播——真心解民困,实干助脱贫

2020-01-03 16: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前言

她们中有的是第一书记,帮助贫困村摘掉“贫困帽”;有的是帮扶干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有的是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户创业增收........他们中有的自强不息、不等不靠;有的孝老爱亲、科学教子;有的热心公益、邻里互助;有的弘扬美德、移风易俗........她们都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感恩的心灵,经营出了属于她们的美好生活。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扶贫干部 —— 张如双

大巴山女性策划推出

巾帼脱贫行动典型故事·第十八期

张如双,女,中共党员,出生于1994年3月,县生态环境局监测站监测人员,现任蓼子乡当阳村驻村工作队队员。

下面

一起来听听她的扶贫故事吧

自2017年驻村以来,张如双倾情倾力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她一直坚信:“出水才见两腿泥”,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扶真贫、真扶贫,才能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抬头四面山,低头路不平”这曾是蓼子乡当阳村村民口中常说的一句话。

从县城出发,经过56公里的蜿蜒公路,就到了“九山半水半分地”的当阳村。当阳村地处蓼子乡东部,全村幅员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60亩,辖5个村民小组,168户818人,其中建卡贫困户43户183人,低保户20户53人,目前还有2户6人未脱贫。2016年以前,当阳村无任何主导产业,绝大部分村民靠外出务工谋生,村里文化、基础设施比较空白,贫困户因病、因学情况占比较高。地理环境差,基础设施落后,是全县90个贫困村之一。

城口县生态环境监测站的张如双,现俨然已成了一名“当阳人村”, 2017年10月作为驻村队员到蓼子乡当阳村参加脱贫攻坚工作,从驻村至今,张如双努力践行一份政治责任的担当实干,倾力融入一场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

一、补短板,改善人居环境

2016年12月当阳村首条长约6.5公里的村级主干道完成硬化,极大方便了群众的出行,有效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但在随后走访过程中,张如双发现很多村民房前屋后物品堆放杂乱,院坝草丛横生,部分群众个人卫生习惯较差,尤其是处在中高山一带的居民。

“路修通了,农户的居住环境和卫生习惯务必要有改善”,这是萌生在张如双脑子里的第一念头。张如双积极向生态环境局汇报,并得到了派出单位的大力支持,生态环境局捐赠水泥80吨,用于“户貌六该”改善工作。改院坝,改阴阳二沟,改厕所,改厨房…… 不到一年时间,当阳村共计118户农户完成了环境整治工作。

陈某是当阳村的一名建卡户,他经常说自己家中的残疾妹妹智力低下,就喜欢乱丢物品,打扫干净后也根本无法保持。张如双了解后,同村两委多次入户,动员他清理房前屋后,都没有效果。后来张如双渐渐了解到,残疾妹妹只是借口,自己懒才是真正的原因。

于是张如双动不动就请人帮陈某打扫卫生,张如双找到村里的公益性岗位,组织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多次来到陈某家,一边帮着打扫卫生,一边进行着思想教育,久而久之,或许陈某是被触动了或者觉得面上无光,现在很自觉的将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嘴上也说着不再麻烦大家了。

二、谋脱贫,精心发展产业

金银花是一种中药,清热解暑,是很多凉茶饮料的原料,2017年以前,当阳村村干部鼓励村民种植金银花,但由于不懂技术,费时费力,加之当地的地理条件不适合金银花的生长,种植最终未能成功。因未挣到钱,村民种植药材的积极性大大降低,甚至对后面发展中药材产业产生了抵触情绪。

“我和村干部一道,一户一户讲解当阳村有什么,村民应该种什么,上级有什么补助政策,我们帮扶单位可以提供什么帮助,给村民讲清讲透,在明确了提供技术服务和销路保障的前提下,村民的顾虑才渐渐消除。”张如双说。

在摸清了村里产业发展情况和意愿后,张如双再次向局里申请,对当阳村的土壤和水质进行检测,最终确定了种植独活和紫薯脱贫致富,并帮助解决了3万余元的种苗钱。同时在养殖业方面大力助推生猪产业的发展,帮助溯源农业发展公司进行环评备案,将乡上下达的8.4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到生猪养殖产业中。

此外, 2018年,张如双帮助村里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并努力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始了造血扶贫。山顶药材带帽,山腰生猪飞跑,山下紫薯环绕……当阳村的产业发展迸发出勃勃生机。

三、用真情巾帼不让须眉

基层工作以“繁、杂、累”为主要特点,面对的群众较多,工作和生活的条件十分艰苦,张如双作为一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人却勇于挑战困难,干工作拼命,对困难不低头,是乡上派驻蓼子乡驻村的唯一女队员,上演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故事。

驻村后,张如双坚持深入到群众一线,用最短的时间掌握了该村的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摸清了全村基本情况,重点了解致贫原因和群众需求。面对着恶劣的工作环境,她没有任何怨言,因为她说自己就是来自农村,太了解贫穷的滋味。

在张如双的心目中,群众的利益无小事,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能解决的就尽量尽快帮助解决,经常走访农户家中调查了解村情民意,主动的与他们亲切打招呼,拉家常,在轻松的氛围中与群众进行心灵沟通,和群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受到了群众的尊重和支持。

去年村里一户贫困户建房发生意外,张如双忙前跑后,积极争取政策救助和保险报销,前后跑到县医院和保险公司,出证明、签字、盖章、咨询报销流程,最终帮助贫困户解决1万余元大病救助和9钱多元的意外保险赔付,帮助他的家庭减少了开支。

张如双的热心肠被村民看在眼里,被大家热心的称为当阳村的“小么女儿”。

Hello,姐妹们

原标题:《【蓼子乡供稿】城口县“巾帼脱贫故事”展播——真心解民困,实干助脱贫》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