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广东茅洲河水质创近30年最好水平,19条支流稳定消除黑臭

南方日报
2020-01-08 20:50
绿政公署 >
字号

全长41.6公里的茅洲河,下游11.7公里为深圳、东莞两市界河,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此前由于区域内经济和人口爆发式增长,污水大量排入,远超水体承载能力,使其恶化为珠三角污染最严重的河流,生态功能曾几乎丧失。

近日,南方日报记者重访茅洲河流域,发现茅洲河两岸湿地掩映,碧道延伸,生态日渐恢复,昔日黑臭的茅洲河重新焕发生机。“7年前搬来时,茅洲河就是一条臭水沟。”住在茅洲河旁众和小区的王阿姨说,现在水变干净,水鸟多了,两岸也建起公园和步道,“非常漂亮,每天都要到河边散步”。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省高位部署推动,2018年省委主要领导牵头督办茅洲河治理,同年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发布一号令,消除茅洲河共和村等9个劣Ⅴ类国考断面,随后深莞两市联手落实推进。到2019年,茅洲河水质已经实现历史性突破,19条支流稳定消除黑臭,共和村国考断面11月、12月连续达到地表Ⅴ类水标准,氨氮从2015年的23.3mg/L降至2mg/L以下,达到1992年以来最好水平。

深圳燕罗湿地公园内水生植物郁郁葱葱,一旁的茅洲河洁净开阔。

深圳燕罗湿地公园内水生植物郁郁葱葱,一旁的茅洲河洁净开阔。 广东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 图

大兵团作战

高峰期一线施工人员超2.3万

吊臂起落、钩机进出……治污攻坚年,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在茅洲河流域成为常态。流域综合整治体量大,且技术难度高,为快速推进治理,经过摸索,深圳采取EPC模式,实行“地方+大国企”的“大兵团作战、全流域治理”。

2016年,茅洲河流域综合整治EPC项目全面启动,一场声势浩大的治水行动展开,此后多个大型央企相继加入。据统计,茅洲河流域深圳段治理中,高峰期一线施工人员超2.3万,作业面2300多个,最高单日铺设管道4.2公里。“大兵团有效破解了干支流不同步、分段治理、碎片化施工的问题,实现全流域系统治理。”深圳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大兵团作战之外,深圳也做起了“绣花”功夫,流域内截污控源日趋精细化。

“刚接手茅洲河治理时,污染很严重,首先想到将污水截住不能入河,于是普遍采用沿河设置箱涵阻断污水的方式。”深圳市水务局河道管理中心主任曾亚说,但问题很快出现,末端截污方式截住的污水经常溢流进河,“治标不治本”。

“我们就下定决心,做源头雨污分流,补齐污水厂和管网。”曾亚介绍,一场源头截污战役打响,治水中坚持“全面截污、雨污分流,全面清淤、修复生态,全面补水、活水保质”。

入区入户,加装排污管,茅洲河流域内正本清源的雨污分流改造加速推进。“原来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和雨水混在一起,排入雨水管道;现在在每栋楼的楼顶设一条专门的管道收集雨水,原来每户的雨水管改为污水管。”深圳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6年到2019年,茅洲河流域宝安段内累计完成2324个小区、城中村的正本清源改造,“基本实现了流域内小区全覆盖”。

建立协调机制

茅洲河流域19条支流消除黑臭

在茅洲河下游,深圳、东莞两市隔河相望,一艘清淤船正用斗子将河底淤泥抓起。“以前两个市各自干,容易出现分歧,后来经过省里协调,开始联合清淤,很快就见效。”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对林说,通过建立协调机制,两市合作治理更加顺畅。

针对茅洲河跨界治理问题,省、市层面都建立起协调机制。省生态环境厅建立流域综合整治协调会,每月一次,组织省直有关部门及流域市、区、镇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各项工作;同时实施“一市一策一专班”,督导推进落实整治任务。深圳、东莞两市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推动解决茅洲河界河段清淤、塘下涌污染整治等一批重点问题。

此外,针对流域内企业排污问题,深莞两市也多次进行联合执法,对流域内偷排企业严厉打击。2019年7月起,两市合作进行环境监管执法和交叉检查,深圳宝安区和东莞长安镇在2019年分别完成4299家、4614家“散乱污”企业分类整治。

同时,两市都通过完善排污管道、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等措施改善茅洲河水质,2019年,深圳流域内7座水质净化厂基本达到准Ⅳ类排放标准,流域总处理规模达120万吨/日;东莞流域内,3290个排污口全部完成整治。

经过一系列治理,2019年,茅洲河流域19条支流稳定消除黑臭,其中排涝河、罗田水、沙浦西排洪渠、老虎坑水、龟岭东水等11条达地表水Ⅴ类水。而备受关注的共和村国考断面,2019年1—11月氨氮、总磷同比下降42.2%和44%,2019年11月、12月连续达到地表水Ⅴ类水标准,氨氮从2015年的23.3mg/L降至2mg/L以下,达到1992年以来最好水平。

烂泥潭蝶变公园

茅洲河治水多方效益凸显

“这里很早前有赛龙舟的习俗,但河黑的时候没人愿意下河,现在水变好了,龙舟也回来了,好热闹。”居住在茅洲河附近的李大叔还清晰记得去年6月在燕罗湿地公园旁举行的龙舟赛,这已是茅洲河连续两年举行龙舟赛。

这个位于洋涌桥大闸上游的湿地公园呈弯月形,充分利用茅洲河滩地,对原有荒滩地进行生态修复保护,按照地形条件结合周边道路走向打造而成,如今已成为茅洲河治理的靓丽名片。

漫步园内,流水潺潺,水生植物郁郁葱葱,一旁茅洲河波光粼粼,曾经的烂泥潭蝶变成湿地公园。在优美的风景背后,湿地更重要的功能是净化水质。

“城区生活污水收集到一旁的松岗二期水质净化厂,处理后排入湿地内,经过‘预处理+垂直流潜流湿地+表流湿地’的工艺处理,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曾亚表示,这些水源源不断地排入茅洲河内进行生态补水。除燕罗湿地外,茅洲河流域内还有潭头河湿地、排涝河湿地等星罗棋布,发挥着水质净化功能。

不仅污水,茅洲河底泥也实现再利用,挖出后进行无害化处理,再加工制成各种建筑用材产品,燕罗湿地的陶粒生态透水砖、潜流湿地填料等由此得来。

水环境改善,逐渐带来了更多效益。去年5月,深圳6.07公里长茅洲河段被列为省级碧道试点,“通过治水、治城与治产相结合,打造生态、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新模式。”曾亚介绍,碧道建设将促进区域环境优化、流域空间复合利用,同时以治水带动周边产业结构转型以及城市功能提升,“一旁的工厂已经腾笼换鸟,打造成啤酒园”。

南方日报评论

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先行示范

••••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茅洲河,曾经是广东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污水直排、河道淤堵、臭气熏天。如今,茅洲河旧貌换新颜,河两岸草木葱茏、绿道蜿蜒,清风从河面吹来,闻不到任何的臭味。清澈一湾河水,清新一座城市。茅洲河的泾渭之变,是广东水污染治理成效的一个典型代表,展现了广东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先行示范的担当和作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茅洲河治理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2018年10月,总书记视察广东时也特别强调,要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补上生态欠账。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经济迅猛发展、人口快速增长的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也凸显出来,城市中的河流成为重灾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有短板就要及时补上,有欠账就要赶快还上。近年来,广东把水污染治理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超常规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推动河流水质实现历史性转折。目前,茅洲河流域“1+18”条支流已经稳定消除黑臭,国考断面氨氮、总磷同比下降42.2%和44%,提前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茅洲河治理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就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茅洲河曾是城市发展的隐痛,是两岸百姓迫切期待改变的环境难题。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广东在努力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从老百姓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抓起,把水污染治理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努力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随着茅洲河水质的改善,不仅河里的鱼重新多起来了,岸边运动、游玩的人也多起来了,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生态环境改善的成果。

生态文明建设是治理能力的考验。茅洲河治理充分展现了广东水污染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既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能各管一摊、相互掣肘,必须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茅洲河治理首创了“高强度持续投入、全流域系统治理、大兵团联合作战”的水污染治理建设管理新模式,完全打破了过去“岸上岸下、分段分片,条块分割、零敲碎打”的治水老路,以流域为单位系统制定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全面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明暗渠,强力推进全流域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这一新模式为茅洲河治理取得突破性成效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其他水域污染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有效治理之道。

污染防治的“战场”也是检验干部群众的“考场”。茅洲河治理见证了广大干部群众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广东提供了两个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而不论是大湾区建设还是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都是基本要求。中央更是明确要求深圳要做可持续发展先锋,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而深圳也抓住了“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要求、最有力的措施,把茅洲河治理的“作战图”逐步变成了“实景图”,把水污染治理的“军令状”逐渐变成了“军功章”,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起到了先行示范的作用。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之年,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边生态环境质量仍然很差,这样人民不会认可,也经不起历史检验。”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告诫,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总结应用好茅洲河治理的成功经验,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营造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向总书记、向党中央、向广东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生态答卷。

(原题为:《【南方日报】茅洲河水质创近30年来最好水平》)

    责任编辑:徐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