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脱贫攻坚倒计时】吴堡县后墕中心村驻村工作队:三年帮扶路 倾其一世情

2020-01-09 10: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才将来临,对于吴堡县宋家川街道办后墕中心村的老百姓来说,贫困的日子即将过去,心中那真正温暖的日子才将刚刚开始。三年来,县委宣传部结对帮扶该村取得了真正的实效。

抓党建,建强基层新堡垒

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宣传部选出了优秀青年干部任建民担任后墕中心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派出了宋虎斌、李小虎两个大学兵担任驻村工作队员,完全脱离工作单位,全身心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

好钢要用到刀刃上,好刀就得杀出一番新天地。这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帮扶工作队,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担当、特别有活力的战斗主力军,很快就融入到后墕中心村工作中。他们为了建强基层两委班子,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壮大村集体经济,与村“三委”扛起脱贫攻坚的重任。他们的到来,犹如一条条锦鲤,激活了整个村。

村民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签约合同

为了将村干部的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让权力接受阳光下的监督,第一书记与村“三委”班子成员一起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凡是涉及到群众利益等重大事项,村“三委”必须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党务、村务、财务按时公开公示,以权谋私等广受群众诟病的说法,在群众积极拥护声中戛然而止。村“三委”终于建立起让群众得以信赖的声誉。

村内没了杂音,摆在面前最重要的事就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这就需要“领头雁”“带头人”来富民兴村。为此,每届村党支部书记上任,第一书记与党支部书记都要带领村内所有党员站在党旗下,集体重温入党誓词。并要求新任村“三委”班子公开承诺为村内要办理的实事,村内党员每人都要为村民办一件好事,并积极推行党员“三类五星”评定管理办法,按照日常积分、星级评定、结果公开的程序进行量化评价。

破禁制,构建社会新民风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为打破贫困思维禁制,彻底改变后墕中心村精神风貌,驻村工作队从扶志扶智方面入手,精准扶持,精准施策,让单位帮扶的30余万元的扶贫项目落地生根。村里先后建起了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室、简易戏台、宣传栏、广播室、图书室、善行义举榜、公告栏、红黑榜、曝光栏等,并配备了文化活动器材、体育健身器材、广播器材、监控预警系统,还全新打造了新民风文化一条街、新民风文化长廊、乡村振兴文化长廊。

为了确保扶智扶志工作持续有效开展,驻村工作队带领村“四支队伍”制定了道德评议、红白理事、村民议事、禁毒禁赌、村规民约等系列章程,完善了管理制度,建立起长效机制。并对全村327户村民进行星级文明户授星,对所有村民进行道德评议,先后召开了三届道德模范表彰活动,评选并表彰了好媳妇、好公婆、好邻居、文明家庭、诚信村民、十星级文明户、自强脱贫模范、模范党员、文明乡贤、遵守村规民约模范等38名先进道德模范,其中2人入选为吴堡好人,1人入选榆林好人候选人,村内涌现出更多的先进人物。

回想起过去,该村自强脱贫模范户李兴义感慨良多:“以前,村里有70多户贫困户,不少人游手好闲,常为些小事闹得鸡飞狗跳,十里八乡的人只要提起我们村就摇头叹气。自从宣传部派驻第一书记任建民来到我们村,他带领大家发展产业,扶贫扶智,现在村里风气好太多了。”

强基础,焕发乡村新气象

为了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第一书记与驻村工作队员主动与水务局、农业局、财政局、扶贫办等部门对接,通过项目申报,累计争取了399.8万元扶贫资金,用于建设引水设施、排洪渠、供水设施,机钻井、蓄水池、田间道路、太阳能路灯等基础设施工程。一个个扶贫项目落地生根,让村民的衣食住用行环境得到了质的提升。后墕中心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开始向纵深开展。

硬化通村水泥路

2019年6月,后墕中心村四支队伍利用半年的时间,在调研、讨论、走访、实地论证、研判的基础上,组织群众群策群力,发现发展特色产业是一种脱贫的长效机制,于是决定转型建设原来的保忌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后墕中心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三变改革”,将原有的牛场壮大到50余头肉牛,预期年收益5万余元。与此同时,该村还入股了前庙山联村光伏电站,确权规模为127千瓦,配套424块电池组件,年收益达到13余万元,真正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极大地提高了整村抵抗贫困以及各种突发灾难的免疫力,更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后墕中心村实现了饮用水入户率达到了100%,通电率达到了100%;通村水泥路达到了100%,户户通入户率率达到了100%,光纤覆盖率达到了100%,义务教育阶段贫困户子女入学率达到了100%,贫困户家庭成员参加新农合和大病保险率达到了100%,安全住房率达到了100%,医疗半径不足5公里达到了100%,率先迈进九个百分百的康庄大道。

真帮扶,服务送到田坎上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地处黄土高原的吴堡地表支离破碎,缺耕少地,对于拥有600亩坝地的后墕村民来说显得弥足珍贵,坝地是他们种植粮食的唯一希望,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唯一资本。

2018年5月,天阴沉沉的,眼看就要来一场大雨,这是最好的种植机遇。可是村内600亩坝地依旧没有耕作,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立即走访村民后才明白原委。原来坝地因上一年淤积,农民自用的小型微耕机根本无法开展,得需要大型农机作业。知道这一消息后,第一书记赶紧向宋家川街道办汇报了具体情况。然而对于这场即将来临的春雨,再不抓住后果不堪设想。为了尽快解决农民的耕种问题,第一书记随即又来到县农业局,与相关的业务人员直接对接,协调无果后,又与农业局相关领导进行沟通,得知全县耕地指标已经全部完成后,任建民敲响了帮扶单位县级领导李光泽部长办公室的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李部长说:“这是后墕村民的大事!一刻也不能拖延!”随即拨打了几个电话,并与上下多个部门协调好此事。随后,李部长对任建民说:“扶贫无小事,百姓利益要至上。以后像这样的困难要第一时间给我汇报,我们争取让帮扶工作落到实处,让农民得到最大的实惠。”

与农业局协商,免费为村民耕地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后墕中心村坝地周围站满了群众,大家冒着小雨迎接着两台大型农耕机驶进村子,随后开始了紧张地播种。张家山小组村民张文秀感激地说:“真是一场及时雨啊!今秋的收成终于有了着落,我们全村老小记着驻村工作队的好呢!”

解民忧,依托电商谋发展

枣贱枣难销一直是吴堡枣农的硬伤,特别是依靠红枣收入为主的农民,后墕中心村的农民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2017年秋,为了丢掉村民沉重的包袱,解决好后墕中心村枣农这一历史性难题,第一书记多次来到县邮政局协商,依托邮政网络、网点平台,线上线下资源共享的邮政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让后墕村红枣的销售迈上快车道。邮政局局长贾震国更是亲力亲为,带着工作人员一起上门与该村所有村民签订包销红枣协议,以高于市场平均价统一收购所有村民滞销的红枣。消息一传出,后墕中心村的群众高兴地说,太及时了,只要红枣能销售出去,我们的好日子就有盼头了!

电商上门收购农户红枣

“在以前,我家新收的枣子都无人问津,一般要等待到第二年才能勉强卖掉,弄不好还要搁置一年,关键还卖不上价格。现在可好了,第一书记解决了我们的后顾自忧,摘掉了我们农民的头顶愁帽,我足不出户就可以卖掉红枣,而且每斤价格还比在吴堡市场上高很多!”贫困户李宗育把自家的红枣往秤上一扔,说:“这180斤红枣终于找到下家啦!”看着红枣搬上了邮政局的车,李宗育的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让农产品直接对接市场,省去很多中间商环节,在遵循市场的原则下,努力让农户收益最大化。”驻村队员宋虎斌表示,以电商平台带动贫困群众增收,打破了贫困户与市场间的壁垒,拓宽了贫困村的农产品销售渠道,也为贫困村脱贫致富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遇。

手拉手,齐心协力奔小康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第一书记带领村四支队伍成立了后墕中心村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服务队、妇女志愿服务队、便民服务代办点,并在中国志愿网、淘宝、天猫等网络上注册申请,通过精准帮扶、爱心认领、邻里互助、扶智扶志、文明宣传等村级志愿活动,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2017年7月,后墕中心村迎来了第一批志愿服务队。西北大学现代学院13名老师和学生组织成的支教团队,利用假期在后墕中心村开展教育扶贫工作,先后有59名学生接受了爱心助学,服务内容涉及小学、初中、高中课程,假期作业辅导,国学小课堂,故事会,舞蹈,绘画,卫生文明等科普知识和教育扶贫宣传政策,并对贫困学生家庭进行了走访,形成了科研报告。

组织志愿者为村民提供爱心衣物等物品

2018年2月,后墕中心村共收到了来自全国15个省90多位爱心人士募集的4200余件衣物。与此同时,后墕中心村志愿活动得到了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的大力支持,先后组织了吴堡县爱心志愿者协会、吴堡县“脱贫助手”志愿服务队、寇家塬镇中塬中老年志愿服务队、“榆林好人”刘信信、海尔吴堡分公司董事长张飞堂,携带价值5万余元慰问物质,为全村60位学龄儿童、8位80岁以上老人、1名建国前老党员、124名贫困户、60余名有需求的村民提供了爱心衣物救助,并为全体村民免费理发、做体检等志愿服务。

县文明办主任宋红红说,后墕中心村为我们志愿者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通过此次活动,让我们深深地了解到农村贫困户的难处,也便于我们今后更好地为村民服务,给他们送去更多的帮助。在脱贫的道路上,希望我们携手共进,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真脱贫,三年结下鱼水情

三年来,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与村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只要驻村干部走在村里,全村男女老少争相款待,村民也知道他们扶贫工作很累,也不再询问扶贫工作上的事,他们只是想与这些干部拉拉家常,坐下休息休息,因为他们身后也有家庭,他们绝不能累倒!

如今,后墕中心村圆满地完成了脱贫摘帽这一任务。提起三年的扶贫时光,任建民感慨良深。他说,能为后墕中心村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他感到非常欣慰。“基层工作就是一个大学堂,简直就是一个大熔炉!在农村工作,我磨炼了自己,学到了太多太多宝贵的东西。人们常说高手在民间,人民群众中真的蕴藏着极大的智慧和创造力。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才能做好一切工作。”

后墕中心村贫困户领取合作社分红

三年来,后墕中心村里的变化翻天覆地。全村共有327户823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4户14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7.5%。自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进村以来,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在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结对帮扶等各项高效有力的扶贫政策加持下,全村已有70户140人实现了脱贫摘帽,贫困户家庭人均收入达到了12586.1元,同比增长了227.6%,是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9倍,贫困发生率一举降至0.49%。后墕中心村更是史无前例地荣获了县级文明村、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新民风建设先进村等荣誉称号,还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更让该村老百姓过上了心中向往的美好日子。

来源:微信公众号“榆林扶贫”

原标题:《【脱贫攻坚倒计时】吴堡县后墕中心村驻村工作队:三年帮扶路 倾其一世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