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复活”贡砖!这位八零后传承人让贡砖文化再现临西

2020-01-10 21: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在邢台临西县东北部,有一村庄因陈家官窑而得名陈窑村。陈窑村东临卫运河,依所处的地理优势和特有的“莲花土”,是明清两代陈家官窑的所在地。

如今,临西的贡砖烧制技艺被列为市级非文化物质遗产,传承人陈建磊让贡砖“复活”,并在国内多处古建维修中投入使用。

当年辉煌的贡砖

在临西县的运河沿岸,旷野里常常会有一堆堆的红烧土和残破的大青砖,那就是过去的皇窑遗址,这在临西人尽皆知,当地人也都引以为豪。

据记载,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为了迁都,用了十多年时间在北京大兴土木,营建皇家宫苑城池,临西砖窑正创设于此时。随后,至清代仍在烧制,前后延续达500余年。

明中叶以后,临西所产的砖成为建筑皇宫的主要用材,称为贡砖。“贡砖砖窑设在咱们这里是有原因的,有区域性地理优势。”陈建磊介绍,临西傍临运河,运输方便,砖成可就漕搭解运往京师。临西的土质也很特别,由于黄河的多次冲击,临西很多地方的土往下挖一米多深后,就会发现红、白、黄相间的“莲花土”。这种“莲花土”无杂质,沙黏适宜,烧成的砖击之有声,断之无孔,坚硬茁实,不碱不蚀。

“不仅要有资源优势,还得有过硬的制作工艺。”陈建磊说,临西所烧造的贡砖、副砖、券砖、斧刃砖、线砖、平身砖、望板砖、方砖、脊吻砖、刻花砖等,一般在五十斤上下,重的有七、八十斤,烧制工艺十分复杂精细。不仅选土、制坯等18道工序讲究,在成砖后,还要经过严格的检验,然后用黄裱纸封裹,经水路运至天津,再次检验合格后,经陆路转运京师。

“现在北京故宫、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各城门楼、钟鼓楼、文庙、国子监及各王府营建中所用的临西贡砖比比皆是。”陈建磊介绍,一些皇家陵园建筑中所用的“寿工砖”,也由临西烧造。此外,南京中华门城墙、玄武桥、曲阜孔庙、德州减水坝、张秋镇荆门、阿城、七级闸坝等处也相继发现临西贡砖,这些砖至今不碱不蚀,敲击有声。

陈窑村的古今砖厂

500年的延续,让临西贡砖烧制工艺成熟,更成为皇家砖窑。据旧《临清县志》(临西县1965年以前属临清)记载:“临清官窑创设最古,规模甚大,制造优良,列为贡品。”明清两代修建北京皇宫各大殿和紫禁城城墙,绝大部分是山东临清州烧造。

陈窑村村名就是以当年的皇窑命名,据陈窑村陈氏族谱记载,“大明嘉靖年间,陈氏始祖陈清与李姓人家在此立窑数座,为皇上烧贡砖。”经省文物局组织勘探人员在陈窑村发现明清时期旧窑址20余座,陈窑村烧造贡砖的事实得到有力佐证。

这项工艺不仅仅是工艺,更是临西的一种文化遗产,陈建磊看到了它的珍贵之处,并想要复兴“贡砖”。作为传承人,陈建磊在2015年开设了临西贡砖厂,开始利用考究的贡砖制作工艺生产青砖、异型砖,其产品被中国老字号文化研究中心认定为“明清贡品 临西陈窑贡砖”。厂内有传统贡砖技艺技术人员70余名,传统烧制工具30余套,春暖花开的季节,就是工人忙着选土、碎土、澄泥、熟土、制坯、晾坯……的时候。

现在,临西贡砖的产品已广泛用于全国各地的古建维修,聊城古城、正定古城、青州古城、蓬莱阁、济南大明湖、成都杜甫草堂等地的古建上,都能看到它们。

建设中的贡砖文化体验馆

1983年出生的陈建磊,在当兵退伍后,在山东省干部管理学院进修本科专业。作为贡砖烧制工艺的传承人,他有自己的想法,他想恢复贡砖生产、把真正的贡砖制作工艺传承下去。

由于贡砖烧制成本高、周期长、工序多,绝大多数工序要受人力等多种因素制约,贡砖的利润较低。

“路是靠人走出来的。”陈建磊称,他不仅在贡砖的销售市场上努力着,也在坚守着贡砖的传统烧制工艺基础上,不断进行开发,使贡砖生产技艺有所传承、有所发展。“古老的技艺需要传承,也需要结合现代人的需求,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经济价值。”

另外,陈建磊看到了这项古老工艺的文化内涵,他大胆地开始开发它的文化价值,规划了贡砖文化体验馆。

目前,体验馆已在规划和建设当中,陈建磊觉得让大家体验到这项工艺的精妙考究,才能深刻挖掘临西县贡砖文化的内涵,全面展示临西县贡砖文化。

他希望能将体验馆建设成为有高度参与性、体验式的一处博物馆式主题公园和旅游景点,融贡砖经典建筑、贡砖文化、传统艺术、古代园林为一体,丰富临西县的文化景点,使之成为运河文化走向全国的文化窗口。

邢图

园博园

霍红军 摄影

邢图·发现邢台之美

原标题:《“复活”贡砖!这位八零后传承人让贡砖文化再现临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