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智库|脸书Libra连遇挫折,但货币“演变”正徐徐开幕

2020-01-17 07: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如果说农耕文明的货币是金银、工业文明的货币是纸币,那么数字货币则将是信息文明的重要货币。

自Facebook在2019年6月牵头发布Libra计划以来,短短半年内,这个新生的数字货币遭遇了太多挫折:

7月,美国众议院发出了终止 libra项目的正式要求;

9月,法国和德国同意抵制Libra;

10月,四分之一成员退出Libra协会;

2019年末更是迎来致命一击——瑞士财政部长表示:“Facebook的Libra项目以其当前形式而言是失败的,需要重新修改才能获得批准。”

然而,这头是Libra坎坷的发行之路,另一头却是其他受Libra项目启发和警醒的国家,正有条不紊地筹备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

甚至一些国家,如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等早已在此前发行过各自的央行数字货币,只是没有如预料般广泛推行开来,最终只得停止运行。

而在中国、法国、瑞典等计划推出央行数字货币的国家中,不乏进度良好、有望在未来广泛推行开来的。

而仍处于观望状态的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挪威等国,在数字货币成为全球追随的大热点后,也不得不持续关注全球数字货币的最新发行动态。

其实,“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货币”,是一个“古老且悬而未决”的难题,也是人类在每一次经济危机中都会追问的一个终极性问题。

《盐铁论·错币》谈到,“故教与俗改,币与世易。夏以后以玄贝,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揭示了货币介质、载体变迁的基本规律。

回溯历史长河,人类文明进步的本质,其实就是商品、信息的流通,资源和人力的有效配置;而为实现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币从商品世界中脱颖而出,在历史沉浮中变迁。

德拉克马银币见证了古希腊文明的全盛时代,圜钱诠释了大秦帝制的演变规律,无论是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史,还是上下三千年的世界史,其实都是一部货币史。

那么货币的未来究竟如何走向?通过梳理货币的发展史,我们也许会找到答案。

从金银到纸币

在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生产资料相对单一、生产关系过于简单,以物易物完全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但随着生产力的提升,人类进入农耕文明时代,效率低、成本大等以物易物的受限因素愈发凸显,于是部分实物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被人类理性赋予了货币的功能,成为人类社会交换的一般等价物。

在此过程中,货币载体从牛羊、贝壳、盐历经自然选择逐渐过渡到以金银为主,其重要性从马克思“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是货币”一句话中就足以见得。

但金银并不是万能的。在以生产为主、交易为辅的农耕时代,彼时并未形成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货币交易需求相对有限,因而金银能够实现有效运作。

如我国商品经济发展在历史上长期未能突破封建主义的藩篱,在官营为主、私营为辅的生态中饱受牵制;再如西欧由于领主经济模式和封君封臣制度导致的分裂割据,商品经济长期处于极其缓慢的发展状态。

然而,一旦遇上面大量广、反复交易的市场经济,极为有限的金银货币便难以承担一般等价物的功能。

尤其在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后,黄金的采掘和生产早已经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金本位制度逐渐沦为束缚全球经济前进的桎梏。

对黄金的迷信也因此付出了惨痛代价:20世纪初,英美德法四国的央行力推亚当·斯密“以纸币替代大部分金银是空中楼阁”的观念,强化金本位制度,反而使得战争赔款造成的经济创伤始终无法得到根治,最终诱发了1929年的危机。

由此观之,工业文明背景下,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发展的必然形态。从此,货币形态从具体的贵重自然实物过渡到抽象的价值符号,货币价值基础由天然稳定的实际价值向发行货币的主权国家的政府信用转换。

而这一货币“去自然化”的过程客观上也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当国家信用成为货币的“正当性”来源之际,也生成了货币的新“魔魅”,成全政府透支的一般规律,无论是伯南克“直升飞机撒钱”论还是“安倍经济学”皆为例证。

雪上加霜的是,纸币也为金融脱离实体、自娱自乐创造了便利,成为近现代金融危机的源泉。

清末1866年、1883年、1897年和1911年的四次金融风潮,就与货币存款的乘数效应息息相关,近四次金融危机更进一步见证了货币在自我交易中逐渐衍生、异化为虹吸社会财富的黑洞。 

货币数字形态化

眼见着在一脚踏入信息文明的当下,负面效应愈发显性的纸币显然非理想之选,更何况信息文明有着自己的特点:

一方面,相较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发展的演进,信息文明本质上就是一个无中生有的“突变”。

前者以传统的生产要素、物质性资源为基础,比如人类早期经济活动中的手工劳作——农耕经济下的手工业发展——工业经济下的现代加工工业,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发展逻辑。

后者的诞生与发展则直接基于思想——1961年6月克兰罗克博士的论文首提分组交换的思想,奠定了互联网的基础理论基础;

而中本聪在2008年11月发布的《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则更新了互联网的链接形式,重新定义了信息文明下的财富系统。

另一方面,如果说农耕经济、工业经济表现出加速度的线性增长曲线,那么信息文明下的数字经济则是指数级增长。

摩尔定律和梅特卡夫定律(即互联网的价值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而呈二次方程式增长的规则)不仅揭示了数字经济超乎寻常的增长趋势,而且爆炸性地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渗透、扩张。

以加密货币为例,在其诞生的第十年,总市值一度飙至8300多亿美元(2018年1月数据),论体量可入全球前20大经济体之列,即便当下总市值缩水至3000亿美元左右,但仍接近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GDP。

更进一步分析,若从信息文明的本质来描绘未来货币的形态,从浅层表现形式看,在互联网架构上发展的数字经济,生产与交易都以数字、比特为载体,一般等价物首先必须具备数字形态——通过计算机语言表现出来的货币形态,脱离货币原本的物质和物理形态。

事实上,目前非实体或非实物化的货币形式已经初显端倪。银行电子货币、互联网巨头自行推出的百度币、Q币,以及加密货币等,尽管货币功能残缺不全,但也客观上迈开了数字化的第一步。

从深层机制设计看,互联网从根本上创造了一个不分国界的线上世界,数字经济是天然的无国界经济,一般等价物必然也是超国界的。

互联网本身就是分布式、大众账簿式的系统,深植去中心、扁平化的基因,通过技术肢解传统主权国家行政划分。

依赖于开源精神和技术,其本质与开放社会不可分割。

于是在云端,人类经济前所未有地形成了世界性的统一市场,资本、人力、商品、知识趋向无障碍流动,在这里创造和分配价值,本来就应该有超国家概念的、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统一的货币体系。 

信息时代货币的演变

毋庸置疑,如果说农耕文明的货币是金银、工业文明的货币是纸币,那么数字货币则将是信息文明的重要货币。

而当货币的形式、机制设置随着经济形态的变化而变化,货币的权力也将随着文明的变迁而转移。

只不过,在金银、纸币的权力交替、转移中,往往舞刀弄枪,充满血腥与冲突,而当下伴随数字货币替代纸币的铸币权交替,则更呈现出和平演变的特征。

历史上,欧洲成为黄金权力中心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西班牙为首的西欧致力于“不生产金银,只做美洲的搬运工”,1495年以后,西欧新增的全部贵金属中,有大约85%来自美洲,到16世纪欧洲货币存量因此翻了5倍,为欧洲诸强的经济腾飞提供了支撑。

而这条黄金权力转移之路的背面则是通过利剑、枪炮开启的血腥征程,柯特兹率领的殖民军残忍灭绝北美的阿兹特克土著即是例证,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此后400余年间的西方殖民扩张埋下伏笔。

而中国在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也因货币权力交替承受空前浩劫。

1717年英国确立以黄金为本位币,与此平行的一个发展趋势是中国确立白银本位,所谓“丝绸流向菲律宾,白银流向中国”,17、18 世纪全世界白银产量约33%—50%都流入了中国。

然而,黄金本位和白银本位,是天然对立的。于是英国以东印度公司打头阵,向中国输入一种新的货币“鸦片”,进而导致在1835—1839年间,中国每年流出白银3000万两以上。

在此背景下的“禁烟”更多是一个面临货币主权动荡的清政府绝望而无奈的姿态,而后的鸦片战争本质上是货币关系的血腥冲突。

再看眼下,尽管Libra有七国集团反对、美国众议院叫停,加密货币交易限制政策频出,但多是不流血的厮杀与博弈,而且市场上也涌现了诸多谨慎的“超主权”、“去主权”尝试:

一种是“超主权货币”范畴,以欧元和IMF计划发布的eSDR为代表,传承法币基因、承认主权的存在,但对信用货币进行“去国家化”操作,实现跨国利益主体的共享参与。

另一种则是“非主权货币”概念,其产生与发展以一个规则、一个算法、一种技术为基础,与国家和政府不存在关联性。

相较于“超主权货币”,“非主权货币”显然距信息文明下的数字货币概念更接近了一步,但其应用范围相对较窄,如摩根大通币和IBM的加密币Verde。

但无论如何,这两种概念的提出与应用都已经指向信息文明下发币权力在润物细无声中交替的趋势。

只不过,为应对这种变化,多国央行也已参与到数字货币的探索当中,而这种交替趋势中也将夹杂着发币权的反转移。

数字货币是大势所趋

综上,货币经历了数千年漫长的迭代和淘汰,随着经济形态、文明发展而演进。

随着信息文明滚滚而来,数字货币走上历史舞台已是大势所趋,在此之中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货币权力是否从会从以国家为主转向数字世界的睡在产自销、自我决断、自我发行,即是否会出现货币发行权与政府的核心权力及责任挂钩的情况;二是如何避免数字货币成为一部分人牟利的炒作工具。

“在货币的冲击之下,任何社会都要脱胎换骨”,就长期趋势而言,数字货币将不仅是一种交换媒介,它还将改变、催生许许多新业态、新经济、新文明。

至于数字货币是否真的能打破货币金融的原罪,成为理想的未来货币,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原标题《脸书Libra失败了?货币演变大幕正徐徐拉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