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摄影行人|去年秋天赴山西的旅程(二)

周仰
2020-02-06 16:40
来源:澎湃新闻
城市漫步 >
字号

【编者按】作者于2019年秋季在山西游览古建筑,除了令人赞叹的古迹,作者也看到文物保护与恢复实用功能之间的矛盾。在来到闻名已久的南禅寺和佛光寺面前时,作者仍然感到震撼,而五台山则给了不抱更大希望的旅人意外之喜。全文共分3部分,本文为第二部分。

第四天 

南禅寺,佛光寺,五台山,当日驾车公里数约215km,宿怀台镇(五台山景区内)

一早在忻州重新租车,往五台山。

忻州倒是个十分干净的城市,道路宽阔,没什么尘土,只是本身没有古迹可看,仅仅作为交通中转的存在。

今日的终点虽然是五台山,但路上要去本次行程中最重要的两座古建筑——东亚地区最古老和第二古老的木构建筑,南禅寺和佛光寺。民国时期梁思成、林徽因经过艰苦考察发现这两座古寺的经过不用再赘述,两寺虽都在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倒是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旅游开发——或许因为两处都在交通不便的山村里,其名气和价值更多在古建筑保护的专业领域内流传。对于只知道坐大巴听导游胡扯的普通游客来说,恐怕“不值”那两小时车程。不过,这种情形对古迹本身或者对我们这样慕名而去的“朝圣者”来说,都是极大的幸运。

对于古建筑来说,仅保护其本体显然是不够的,保持其“难以抵达”的状态,才能保证周围景致(即建筑的语境)最大程度与千百年前无异,也才能确保专程前往的人们怀着敬畏之心。

南禅寺的导航地址只是某村内,一路没有高速,只能走省道,风景很不错。说是个村,但是路上也没怎么见到村庄建筑,或许是因为在村口就拐上了爬坡的路。车行至小山坡的半山腰,一块平地上就是建于公元782年的南禅寺。

南禅寺的鸱吻  本文图片均为作者所摄

没有其他游客,十分清净,给管理员登记了身份证就可以入内。这座东亚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体量并不大,宽度大约只有华严寺大殿的三分之一,然而斗拱飞檐的比例、屋顶的斜度、鸱吻的大小,无一不令人觉得舒服——古代庙堂建筑的建造是需要遵循固定法式的,不过我这个外行人,并不懂得其中奥妙,只能直觉地感受到某种克制的气度和美。尤其走到正面,站在中轴线上,左侧松枝稍稍掩隐,此情此景,实在舍不得眨眼。

在南禅寺,我忍不住拍了两张大画幅的彩色负片,虽然没想好这照片能放入什么系列,虽然早已有许多人在相同角度留下影像,但那一刻,去留下两张底片的愿望如此强烈,没有语言或者理性可以解释,也可能,用那台复杂的相机去观看、去拍摄的这套流程,就是属于我的秘密仪式吧。

目前的佛光寺是东亚第二古老的木构建筑,但始建于北魏,被毁后又在唐代重建,年代上就比南禅寺晚了。去的路程依然是美丽的秋日省道,有一段正面对着大山,蔚为壮观。佛光寺的规模比南禅寺大很多,是在半山凿出的平台上建造的,这个建筑群分布在高台上下,上面就是最古老的佛光寺东大殿,下面则是明清重建的厢房。

跨入山门的时候,我真被眼前的场景震惊了。目光穿过两侧厢房之间的院子,看到又一道门,门中可见陡直的阶梯,那座唐代的大殿在高台之上,背靠高山。此大殿就是那种极宽的架势了,檐角的斗拱上也出现了尖角装饰。殿前两棵高耸的油松,将大殿屋顶遮掩了一部分。拿刚换上分装彩色电影胶卷的135相机拍下这一场景,回来才发现,由于在现场过于激动,忘记了那第一张是漏光的,不能作数。但无论有没有影像,那个场景始终留在我心里了。

摄于佛光寺的漏光照片

爬上近75度的阶梯,进入殿内,其中还保留了唐代的木胎泥塑,门板背面则是历代访客的题记,据说这也是当年确定大殿年代的证据之一。绕大殿外面一周,殿后侧偏东方向还有一座北魏的砖塔,是最初的佛光寺的遗存。殿后的两个屋檐用木柱进行了支撑,这是近些年的保护措施。

从远处看,大殿保存完整,但走近才发现,千年的雨雪还是留下了痕迹,尤其西北侧每年因积雪堆屋顶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回到殿前,与看护人攀谈起来,他指出斗拱中木料的开裂之处,直言“想想都很吓人”,倒是那两棵同样千岁的油松,挺拔高挑,树皮亮得恍若龙鳞。难以想象,那经历了千年的粗大木料,外表上看如此扎实,竟也如人那必将湮灭的身体一样脆弱。

佛光寺的斗拱 

较晚的午饭后驶往五台山。其实,若只为了看古建筑,本也不必去五台山与大量香客挤,但都走到跟前了,怎么也是个著名景点,遂打卡之。这一夜住五台山景区内,入住后,趁着天未黑,去了周边的菩萨顶,可俯瞰怀胎镇中心的大白塔。不过,上午刚看过了唐代大殿,此刻看到清代那些“花里胡哨”的建筑,连拿出手机拍照的欲望都没有了。之后上黛螺顶,百来米的爬升,到顶时霞光从对面大山后边射出来,还真没白花力气。入夜后气温颇低,可惜没有下雪。

在五台山看到霞光

第五天 

五台山各寺,车位紧张,停在旅店门口不敢挪动,基本步行,宿怀台镇(五台山景区外)

既到五台山,便把这里的一些著名寺院转一下,虽然它们之中最早的(显通寺)始建于东汉,其余大多始建于北魏,但经历多次战火和灭佛运动,现存的建筑基本上都是明清时重建的了。

在山西仅几日,眼光就放到了千年之前,似乎不知不觉生出了一种“文物年份势利眼”,明清以降的,都觉得不入眼。或许正因为没有期望,五台山这么走一走,倒是有不少意外惊喜。

先前如南禅寺、佛光寺,虽然在其建造之初属于著名寺院,但现在为了文物保护(防火、防盗),已不能接受香火,也没有了僧人,完全成了建筑的博物馆,而五台山则可以说是宗教功能胜于文物功能,香火鼎盛。此日正逢初一,不仅香客集中,各个寺院还有法会,听到众僧诵经并吹响海螺法号,梵音十分美妙。

摄于五台山

五台山的核心寺院有不少也是第五、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者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虽然年代上略逊,但还是有些可圈可点之处——比如殊像寺大雄宝殿内的悬空彩塑,工艺高超,他处未见;显通寺的明代砖结构建筑无梁殿(“无梁”即“无量”),以青砖砌成拱劵,两层高而不用木梁,也挺少见的;塔院寺的尼泊尔式大白塔则是五台山的标志,沿着正对塔的楼梯上去,两排高大松树分立左右,整个场景还是很壮观。

大白塔,摄于五台山

午饭后至稍远的南山寺、镇海寺和明月池(观海寺),同样也是随意看看,镇海寺的几幅壁画还是不错,上明月池需步行一段山路,两侧林木黄叶缤纷,不枉一走。再次偶遇前一日在佛光寺碰见过的北京大姐,推荐善化寺的素斋。

四点多便出山离开景区,入住景区外的酒店后,晚餐时Ann想起北京大姐推荐的素斋,便决定开回景区。实际上五台山景区门票只许一次出入(在景区内停留时间没有限制),若要用同一张票二次进入,须提前登记。我们并未登记,但打算在门口跟管理员聊聊看能否通融,居然成功了。抵达善化寺已过七点,在门口一问,得知斋堂下水道维修,今日没有自助餐素斋。正在转身之际,一位师父叫住我们,说七点半后可以到僧人食堂吃饭。原来此为善化寺住持,先引我们在客堂坐一会儿,期间展示了墨宝,合了影,还以六道木手串相赠。僧人饭堂的饮食比较简单,亦是自助,要求取到碗里的食物必须吃完。取了一节玉米、一块糕、一碗面汤,大致够了。吃饭时倒没有禁语,但是需要坐正,不能两脚交叉或跷二郎腿。本想在餐后随喜,但出来时殿门都已关闭,没找到功德箱,就当是一段奇妙的善缘了。

五台山

(作者系摄影师、译者、教师。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沈健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