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家卫健委:核酸阴性不能排除新冠感染,需考虑这些因素

澎湃新闻记者 林倩
2020-02-22 08:09
来源:澎湃新闻
10%公司 >
字号

2月2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下称最新《方案》),其中在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中明确提出,核酸检测结果阴性不能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需要排除可能产生假阴性的因素。

近期,全国各地出现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假阴性”病例,新冠肺炎者的检验结果应该是阳性,但检测显示的结果却是阴性(没有检测出病毒核酸)。

增加了单靶标阳性病例的判定原则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常规检测方法为实时荧光RT-PCR。 任何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都必须在具备条件的实验室,由经过相关技术安全培训的人员进行操作。 

最新《方案》中规定,实验室确认阳性病例需满足两个条件中的一个:一是同一份标本中新型冠状病毒2个靶标(ORF1ab、N)实时荧光RT-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如果出现单个靶标阳性的检测结果,则需要重新采样,重新检测。如果仍然为单靶标阳性, 判定为阳性。 

二是两种标本实时荧光RT-PCR同时出现单靶标阳性,或同种类型标本两次采样检测中均出现单个靶标阳性的检测结果,可判定为阳性。 

相较于此前的第四版《方案》,条件二为新增加,即增加了单靶标阳性病例的判定原则。

而且,此次最新《方案》仍旧强调,核酸检测结果阴性不能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需要排除可能产生假阴性的因素,包括:样本质量差,比如口咽等部位的呼吸道样本;样本收集得过早或过晚;没有正确地保存、运输和处理样本;技术本身存在的原因,如病毒变异、PCR抑制等。 

“目前核酸检测是确诊新冠肺炎的‘金标准’”

对于社会关心的假阴性问题,医学界的专家也作出了不少解读。

2月5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做客《新闻1+1》栏目时表示,“并不是所有患病的人都能够检测出核酸呈阳性,而且核酸对于真实病例的检测率不过30%至50%。”

如何减少漏检?核酸检测能否进一步提高检测准确率?2月9日,在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徐顺清也表示,核酸检测存在一定的假阴性,也就是一部分病人没有检测出来。这样可能造成一些传染源没有真正被识别出来,有扩大的风险。这个问题发现以后,以前诊疗方案把核酸检测作为唯一的诊断依据,现在第五版诊疗方案把CT和临床也作为依据,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作为对病人恢复情况的判断。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等人在预印本平台medRxiv上传了一份中国东部城市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的诊断策略研究,指出在湖北省以外的地区,建议采用胸部CT、SARS-CoV-2 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多重PCR相结合的确诊方法。

此前,在2月17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发布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专家王贵强再次强调了目前核酸检测是确诊新冠肺炎的“金标准”,只有通过核酸检测阳性才能确诊。

“首先核酸检测本身的稳定性是很好的。” 王贵强表示,出现一些所谓检不出的情况或者假阴性的情况,主要原因是任何检测方法都有一个敏感性的问题。卫健委目前也在联合攻关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月18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广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认为,核酸检测正规地做,肯定是准确的。有人说准确率是30%到50%,如果这样,真是让人无所适从。核酸检测取样绝大多数是取鼻和咽,方法是对的,采样同样很重要。

他呼吁,要相信核酸检测的结果。如果医护人员正确取样,核酸检测的结果肯定就准确。

    责任编辑:孙扶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