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天上只会掉“陷阱”,远离非法集资!

樊城公安微发布
2020-03-03 10: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新型肺炎疫情仍在继续,宅在家里不能出门的人们不停地刷着各种各样的手机信息。

在这里,小编提醒您:千万不要掉进非法集资的陷阱!

重点来了

2020.03

“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者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以及其它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

非法集资的形式主要有金融领域的投资诈骗、违法众筹、网络借贷等等。

集资者鼓吹“高额回报,见效快”、“钱生钱、利滚利”、投资“风险小,获利高”,他们往往利用受害者的从众心理,特别是亲朋好友之间的了解信任,导致其将理性投资意识抛之脑后,甘冒风险参与到非法集资活动中。

当前,全国非法集资新发案件几乎遍布所有行业,呈现“遍地开花”的特点,投融资类中介机构、互联网金融平台、房地产、农业等重点行业案件持续高发。

手段花样翻新,认定难度加大。

一、传统型非法集资陷阱(线下)

参与者90%以上是50岁以上老年人

一是以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公寓”、提供“养老服务”名义吸收资金。个别机构承诺还本付息,以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付卡”等名义,向会员收取高额会员费、保证金或者引导会员为会员卡充值,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二是以销售“老年产品”等名义吸收资金。多地曝出以销售老年保健品、收藏品、推销老人旅游项目等为噱头的集资诈骗案件,个别案件甚至带有传销性质。

▼ 典型案例

1

2015年8月份以来,犯罪嫌疑人张某某、黄某某等人为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先后注册成立江苏天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正大肽琦生物有限公司、北京尚银投资有限公司、丹阳东方亚泰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等公司,假借销售各种肽类保健品为幌子,以召开大型酒会发放公司宣传册等途径进行虚假推介、夸大宣传,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以会员制消费+返利获得高额回报的模式向社会公众大量吸收资金。

2

2018年3月-4月间,长期从事保健品行业的王某、戴某、陈某发现朋友圈里“干细胞”和“免疫细胞”产品卖得特别好。

为了多挣钱,他们与无锡某生命科技公司的负责人签订了合作协议,由无锡公司负责培育“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王某等三人负责寻找下级经销商,将细胞产品卖给中老年人。

短短不到一年时间,王某等人与下级经销商以59000元一针、98000元两针的价格专门向老年人销售、注射“干细胞”“免疫细胞”保健品。

现初步查明涉案被害人达500余名,涉及北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青岛、嘉兴等九地,涉案总金额高达3000余万元!

一个个案例触目惊心

让人毛骨悚然

经过梳理

小编发现借保健品非法集资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

保健品骗局大揭秘

01 “专家”义诊免费讲座

不法商贩在住宅小区、早市或公园推销药品、保健品或医疗器械,通过免费体检途径,无中生有或有意夸大老年人身体的健康隐患,从而达到推销药品的目的。

02 大肆宣传疗效

正规保健品都有国家批准的功效,任何保健品最多只能起到保健或治疗时的辅助作用,并不能起到治疗作用。而不法商贩大肆宣传疗效。

03 产品“包治百病”

宣传产品神乎其神,对大部分的内科疾病都有效,甚至“包治百病”。

04 “慢性病也能治愈”

说乙肝、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世界医学难题居然能通过服用保健品治愈,违背医学,满足患者急于想治愈、不想长期服药的心理。

05 “进口、专利、高科技”

打着“进口、专利、高科技、绿色环保”的旗号,吸引老年消费者。有意夸大宣传,将普通的商品宣传成高科技或绿色环保商品。

06 “免费旅游”、“赠送体检”

以免费专车、旅游、赠送体检等“策略”推销保健品,诱导老年人消费。

07 “陪聊”搞感情促销

有些独居的老人,很希望与人交流,骗子们就抓住这一点搞感情促销。先是对老人家热情招呼,然后天天上门陪老人说话,还帮忙做家务,取得老人的信任后就开始推销价格不菲的产品。

08 步步设套,最后“走人”

第一天办免费讲座,并赠送洗衣粉等物;第二天推销某低价物品,称回家试用,可退货退钱;第三天如期退货退钱,并推销另一高价物品,一般几百元,仍承诺退款;第四天“卷钱走人”。

09 “买保健品能发财”

大连曾有一家厂商称“健康投资”回报丰厚,只要购买该企业生产的保健品,不仅可以获得包括境外旅游在内的种种丰厚赠品,更诱人的是可以获得大量该集团公司的原始股。证监部门表示,类似行为涉嫌变相、非法发行原始股,但“买产品赠送原始股”的方式实际是在打擦边球,这给证监部门和工商部门对其进行查处都带来了困难。

二、新型网络非法集资诈骗(线上)

受骗投资人大多是会操作电脑

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年轻人

网络非法集资主要分为三大类型:

一是以P2P形式进行非法集资。某些团伙设立网络投资平台,发布虚假标的,以高额回报引诱投资者投资。

二是以网络众筹形式进行非法集资。某些团伙以“合伙人众筹”的名义集资获得利益。

三是以网络理财形式进行非法集资。某些团伙打着“财富管理公司”的旗号,以高息为诱饵,宣称为投资者提供理财服务。当受害人把钱交给他们以后,不久就出现联系不上人、打不开网页等情况。

▼ 典型案例

“2015年1月29日,警方接到百银财富法人代表报案,称公司负责人缪某、赖某携款潜逃。

据调查,2012年12月以来,缪某、赖某以百银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名义,在未被授予特许金融行业从业资质的情况下,指使董某、罗某先后在杨浦、浦东、奉贤等区开设营业部,虚构P2P投资项目,以远高于同期银行利率回报为诱饵,通过线上设立“热贷网”、线下成立营业部设摊推销、发放传单等宣传形式,以“转让房地产抵押债权”名义高息借款,非法吸收3700余名遍布全国多省社会公众资金,涉及金额近7亿元。

2015年1月底,公司高层缪某、赖某突然卷款“跑路”,千余名员工和投资人顿时慌张起来。据调查,包括董某在内,公司共有1名内务经理、1名城市经理、7名团队经理和30余名涉案数额较大的业务员,涉及金额近7亿元。

截止2017年2月,杨浦区检察院已分四批次起诉,该公司新天营业部、奉贤营业部、南汇(惠南)营业部、三林营业部、周浦营业部各业务团队成员及中高层管理人员董某、罗某等共41人全部获得法院判决,最终刑罚从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至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至三十万元不等。

其余涉案事实及人员仍在审查中,其中“热贷网”线上平台相关负责人已进入审查逮捕程序,公司控制人之一缪某以涉嫌集资诈骗罪已移送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审查起诉。

警方提醒:p2p理财骗局

01 高息诱惑

高息诱惑是P2P 网贷诈骗平台用得最多的招数。在“跑路”的平台中,大多标的超过12%高收益。高利率的诱惑之下,一些投资者失去了抵抗力,投机心理陡增。再加上侥幸心理,导致他们频繁“踩雷”。

02 秒标圈钱

秒标因为时间短、利率高、回款快,一度是新平台吸引投资者的营销利器。网贷平台荣锦创投”上线一天就关张。据了解,“荣锦创投”在论坛发布的帖子里,试运营期间,平台将举行连续3 天的秒标活动秒标秒不停。果然,跑路时已吸金20 万。

03 利用媒体宣传造势

在网络等媒体发布软文进行宣传,吸引投资者;进而利用自有资金循环投资,制造虚假繁荣,诱惑投资者参与;最后打着保本保息的幌子,诱导投资者投资长期标的,并以活动为诱饵,将投资资金全部骗到手,然后“跑路”。

多位受骗的投资者反映,他们都是在腾讯、凤凰等“高大上”的媒体网站上看到相关平台报道,随后参与投资的。

04 利用搜索引擎认证增信

炒得沸沸扬扬的旺旺贷“跑路”事件,将网贷平台最大的流量入口百度推上风口浪尖。当时很多受害者表示,之所以投资旺旺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有百度认证。“跑路”的网金宝也被360 搜索和搜狗搜索认证过。

05 编造专业创始人团队

在倒闭的网贷平台中,有一些创始人团队看上去阵容非常豪华,名校毕业,有过大型金融机构工作经验,被当做投资选择平台的标准之一。但有网友爆料称,已“跑路”的科迅网的资料涉嫌造假,关于核心团队成员的介绍,竟然“都是从其他网站粘贴过来的”。

06 包装成大城市平台

北京、上海等地的平台,投资者一直认为比较正规,因为这些地方政府管理严格,监督的媒体也多,同时参与的投资者也多。特别是北京,地处“天子脚下”,深受投资者信赖。

但大成律师事务所肖飒律师称,目前一些骗子平台也转移到北京了,对外营造一种“天子脚下,踏实做事”的假象,有的只是把网站地址写为北京,实际经营在外地。投资者根据地域选择平台也要小心了。

07 假借官方机构为其增信

与央行合作,所有投资用户的资金均会由中国人民银行北京支行全权监管。看到这里,稍微有些金融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个骗局,因为央行作为监管机构,是不可能对P2P 网贷资金托管的,何况央行已经撤销了在北京的分行。这个信息在网上就能查询出来,但竟然有不少不明真相的投资者相信平台所说。

08 监守自盗骗取投资者资金

今年年初有媒体对P2P 网贷受害人的采访中,有受害者告诉记者,她所投资的网贷平台,不宣布倒闭,但就是说提现困难,让他们继续投资支持平台。

而在投资者交流群,有一些人4 折、5 折收购他们的债权,这也被业内称之为“收草”。业内人士称,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恶意诈骗,过一段时间,他们又会再开一个平台诈骗。

09 假借第三方为其增信

网贷精选观察发现,在“跑路”的平台中,有平台信息显示,其获得过各种“高大上”的机构颁发的奖项。还有一些平台宣传与大型担保公司有合作,并由担保公司提供本息保障,以此来为他们平台增信。对于这类增信,也许一个电话就可以验证是否有机构给它们颁过奖,是否担保公司与平台有合作。在投资之前多做一些功课,就能防范这种低水平诈骗。

10 平台所有信息系编造

对于P2P网贷的诈骗行为,这种诈骗行为最为恶劣,几千块钱买个系统,假借一个办公场地,用假的创始人身份、假的工商执照,虚拟一些借款人,有的甚至忽悠够了钱就跑,投资人想找都没法找。他们上线就是为了诈骗的,在以往跑路的平台中,很多平台都是没有实际办公场地。

公安机关提醒:警惕这些“理财”项目!

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群众,遇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投资”、“理财”项目,务必警惕:

"

以“看广告、赚外快”“消费返利”等为幌子的;

以投资境外股权、期权、外汇、贵金属等为幌子的;

以投资养老产业可获高额回报或“免费”养老为幌子的;

以私募入股、合伙办企业为幌子,但不办理企业工商注册登记的;

以投资“虚拟货币”“区块链”等为幌子的;

以“扶贫”“慈善”“互助”等为幌子的;

在街头、商超发放广告的;

以组织考察、旅游、讲座等方式招揽老年群众的;

“投资”“理财”公司、网站及服务器在境外的;

要求以现金方式或向个人账户、境外账户缴纳投资款的。

"

警方提醒:六个忠告

01 高息“诱饵”不动心

形形色色的非法集资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许诺高额回报。每当遇上诸如此类“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千万得悠着点儿,也不能因为看到别人发了财眼红,进而跌入欺骗者设下的陷阱。

02 老板“实力”不崇拜

不能为某些企业天花乱坠的自吹自擂所迷惑,即使有的企业当时确实很红火,但由于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变数很多,“投资”风险无处不在,血本无归都可能。按照相关规定,参与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国家并不保护。

03 “官方”背景不迷信

在非法集资活动中,政府官员的参与或者假借官员名义、编造官方背景往往更容易蛊惑群众。既让人误以为是官方行为,又给人以稳赚不赔的假象。要切记:“官员”未必就代表“官方”,有官员参与并不等于就是正规融资活动。

04 “合法”吸储不大意

银行、邮政工作人员的“合法”身份往往让人深信不疑,极有可能给个别心术不正者假借代存、理财之名行骗的可乘之机。存款应该到银行、邮政窗口,取得合法的存取凭证,而不要轻易交给个人。

05 熟人“热心”不轻信

非法集资大多借助传销手段,由于多是亲戚、朋友、熟人介绍、推销,一方面,容易取得信任,另一方面,碍于面子也不便推辞,因此这种方式更容易在民间渗透,其危害面也更广。因此面对熟人的好心和善意推销,得多长个心眼儿。

06 违规吸储不参与

面对非法集资,我们既要不信“非”,当受害者,更要不参与,做害人者。我们不但要自己远离非法集资,而且要以一个公民的良心和责任,自觉抵制、积极举报这一祸国殃民的非法行径。

樊城公安在行动

近年来,樊城公安分局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公安局的的正确领导下,全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坚决打好金融风险防控攻坚战,不断加大对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的治理管控力度,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樊城区的非法集资案件仍然多发、高发、频发态势,投资受骗群众人数和金额仍然很大,目前输入性非法集资案件存量风险尚未完全消化,购物返利等“互联网+类传销”风险势头不减,投资理财类公司、P2P网贷机构、养老保健、慈善互助等传统高发领域隐患依然突出,非法交易场所、私募股权投资以及微信、APP理财等网上融资风险逐渐抬头,防范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形势严峻,任务依然艰巨。

希望广大市民进一步认清非法集资风险的本质与危害,提高风险识别能力,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对“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的投资项目要冷静分析、多加思考、认真鉴别,投资前多咨询金融管理部门以及亲朋好友、律师的意见,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避免上当受骗。

同时,呼吁广大群众自觉带动身边更多的群众参与到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中来,勇于发现举报涉嫌非法集资线索,为樊城区的金融稳定和创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你贪的是别人的利息,别人贪的是你的本金。”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

一旦发现承诺高回报的理财产品和投资公司,就要相互提醒,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要积极举报,让各种金融诈骗和不断变异的庞氏骗局无所遁形。

携手筑网、同防共治!

樊城公安提醒广大群众切记

理财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参与非法集资损失自负

来源:樊城公安分局经侦中队

原标题:《天上只会掉“陷阱”,远离非法集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