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解读新冠肺炎的“潜伏期”,超长潜伏期真的存在吗?

2020-03-05 11: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应急科普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现在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新冠肺炎期间人们需要隔离,而且隔离期通常为14天,那么这个隔离期14天是如何计算出来的,这个时间的流行病学意义又是什么呢?笔者带领大家一起解读隔离期的意义,首先要明确这个隔离期就是根据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潜伏期”得来。

作者简介

乔永霞 ,上海交通大学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什么是潜伏期?

潜伏期(inculation period)是指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临床症状或体征出现的这段时间。不同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者只有数小时如细菌性痢疾,长者可达数年或者数十年如艾滋病。事实上,病毒大流行时,因为传染源众多,所以潜伏期时长的判断相对复杂,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流行病学的数据统计,在大量数据基础上,计算出潜伏期的具体数字。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19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进展及风险评估》,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

为什么没有出现临床症状也会传染?

潜伏期需要跟潜隐期(latent period)区别,医学中还有一个潜隐期是指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到出现传染性的这段时间。通常潜隐期短于潜伏期;另外,在不同人群中免疫反应的强弱不同,症状表现也就会有所不同,例如儿童较成人免疫反应可能更弱,也就更不易表现出症状。此外,病毒感染后无症状也可能与个体独特的体质相关,这些人均表现为无症状感染者,这也是为什么部分新冠肺炎患者没有发生临床症状,却具有传染性的原因。

潜伏期期间我们体内发生了什么?

简而言之就是适应环境并繁殖子代。病毒通过以下六个步骤完成体内繁殖: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和释放。

新冠病毒病毒通过其刺突蛋白与人类细胞ACE2蛋白的相互作用实现特异性吸附吸附细胞后,并通过膜融合的方式侵入宿主细胞,接着病毒核心组分核酸从蛋白质衣壳内脱壳而出,游离并进入细胞。病毒借助宿主细胞提供的原料、能量和场所合成核酸和蛋白质。在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到生物合成阶段,胞浆中无病毒颗粒,这段时间就是潜伏期。

图2 人类冠状病毒复制周期

新冠肺炎潜伏期如何界定?

“潜伏期”指从患者感染病毒到出现首发症状的时间,而非按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来计算,必须是有症状者才能界定“潜伏期”。新冠肺炎患者的首发症状不一定就是发烧,有些患者一开始只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例如咽干、干咳,之后过了一个星期或十天才发烧。

新冠肺炎期间为什么要隔离14天?

根据潜伏期的长短我们能够确定接触者的检疫和医学隔离期限,一般是平均潜伏期+2天,但是严重传染病按照最长潜伏期予以检疫隔离。鉴于新冠肺炎的严重程度,目前予以最长潜伏期予以隔离。

新冠肺炎超长潜伏期存在吗?

同一种传染病有固定的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主要与进入机体的病原体数量、毒力、繁殖能力、侵入途径和机体抵抗力有关。有没有“超长潜伏期”现在不好说,即使有也是个案,不是普遍现象,根据钟南山研究团队2020年2月28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的关于1099例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特征的文章中对于潜伏期的描述分析潜伏期中位数是4天(四分位间距2-7天),最大潜伏期统计的方法是根据患者的口述记录下来的,1099例中只有1例。以这仅有的1例患者报道的时间作为疾病的最长潜伏期是不够科学,因此专家使用中位数更加科学地反映人群的总体情况。

治愈出院后再隔离14天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第六版诊疗手册,即使达到出院标准的患者体内也有可能有持续性的少量病毒。同时,标本采集的严格性和困难程度也对核酸检测的准确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假阴性的结果。此外,患者出院后,因恢复期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有感染其他病原体风险。所以建议出院康复患者继续隔离两周,以确保潜在的疫情扩散。

后记

潜伏期在新冠肺炎研究及流行期间

重要流行病学意义

潜伏期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有重大的意义,首先,新冠肺炎流行前期,可以明确隔离期,也就是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其次,在疾病流行期间,我们可以根据潜伏期的长短判断病人受感染的时间,用于追溯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还可以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再次,未来研制出新冠肺炎疫苗还可以根据潜伏期长短确定免疫接种的时间。

参考文献

1.《流行病学》2017年7月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Guan WJ, Ni ZY, Hu Y,et al; China Medical Treatment Expert Group for Covid-19.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 China. N Engl J Med. 2020 Feb 28. doi: 10.1056/NEJMoa2002032.

3. Fung TS, Liu DX. Human Coronavirus: Host-Pathogen Interaction. Annu Rev Microbiol. 2019 Sep 8;73:529-557.

4.中国疾控中心《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进展和风险评估》

5.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编辑 | 张舒娴

鸣谢

上海市毒理学会、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基金(YG2020YQ06)对本应急科普系列的支持。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官方微信订阅号

邮箱:gwkjcb@shsmu.edu.cn

电话:63846590-776499

原标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普系列三十一 | 解读新冠肺炎的“潜伏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