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疫情下农民工就业难?鲁甸这么干

2020-03-04 19: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月23日,农历正月结束。往年这段时间,多数农民工已经离家赶赴各地城市的工作岗位,大规模的春季招聘会也在释放许多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但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惯例,把焦虑带给各级政府和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如何做到疫情防控和劳务输出兼顾,是各级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这份试卷中要解答的问题。

当天下午4时许,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鲁甸县第29批农村劳动力集中输出前的培训正在进行。32岁的张天兵与来自该县12个乡(镇)及卯家湾安置区的401名农民工站在一起,他们凝神屏气在听鲁甸县委副书记、县长马洪旗的讲话,接受相关部门的疫情防控培训。下午5时,他们分乘专列、专车赶赴广东东莞、中山,返回原岗或者等待东莞、中山两地人力资源公司安排就业。

张天兵是新街镇转山包村梨柴林7组村民,在昆明务工多年,每个月工资有4000元左右。最近几天,他经常在一个名为“转山包村劳务输出”的微信群里看各种务工信息,最终选择了去东莞。“政府有专列派送,东莞人力资源公司安排岗位,工资比在昆明高。”张天兵坦诚地说,“趁现在年轻,也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马洪旗告诉记者,农民工就业事关每一个农村家庭,也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劳务输出经济是鲁甸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脱贫目标后实施乡村振兴,经济收入是“硬核”。

未雨绸缪,积极应对。鲁甸县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置于疫情危机中的社会治理思考,运用网络数据平台,发挥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构建健康安全保证,体现出地方政府完善治理体系的新思维。

数据显示,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务工渠道变窄、岗位信息变少的消极面,鲁甸县建立了县、乡(镇)、村(社区)、组四级1379个劳务输出微信群,组建104个工作队,成立县、乡(镇)两级外出务工劳动力服务中心,实时精准推送就业信息,124家人力资源公司、4.93万个就业岗位的信息覆盖了农村劳动力10.8万人。

2月22日,卯家湾安置区居民耿辉从社区工作队发放的宣传资料上获知,到广东上班不仅工资收入高,就连途中的车费、出门前的体检费、疫情防护装备及生活费用,政府都给买单了。

耿辉是巧家县东坪镇道角村羊棚村民小组村民,道角村是昭通市整村搬迁的行政村之一。耿辉搬迁到卯家湾安置区,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经济收入一直困惑一家6口人。要是在往年,耿辉过完春节就走了,可今年却因疫情困在了家里。正当耿辉一筹莫展的时候,却意外收到了政府的大“礼包”,这成为与耿辉一样急需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最开心的事。耿辉说:“这一次出去,要学点知识,好回来发展。”

一个普通农民工的意愿和政府的治理思维不期而遇,其背后的逻辑是疫情之下的民生意识。

据了解,鲁甸县除严格落实市级层面的交通免费、体检免费、防护用品免费、生活费补贴“三免一补”政策外,对3月20日前,经集中培训有序转移输出的农村劳动力,到市外省内及省外的分别给予200元和300元的补贴。

在马洪旗看来,输出去并非目的,如何让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安下心来,有稳定的收入,才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完整答案。

因此,鲁甸县整合社会资源,着力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后顾之忧。

组织致富带头人、劳务经纪人等社会力量,成立1个县级、12个乡(镇)级、97个村(社区)级的三级劳务输出协会,政府给予适当奖补,形成农村劳动力、劳务经纪人的利益联盟,建立起劳务输出长效管理机制。

结合疫情防控,农村劳动力外出前和返乡后,都到乡(镇)卫生院享受免费健康检查。

与保险公司合作,由劳务输出协会统一为会员购买一份保额为22万元的共享商业保险(全家意外险20万元,医疗险2万元),费用由财政补贴、社会筹资、个人自付组成,构建起7万户农村家庭、30万农业人口的安全屏障。

调查数据显示,鲁甸县有农村劳动力24.56万人,外出务工人员达10余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6.9万人。务工收入是农村家庭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2月26日,耿辉到达东莞。在他乘坐专列的两天时间里,鲁甸县组织转移输出的劳动力由18799人变为23001人,像他一样的4202名农村劳动力走出大山,去寻找内心那份美好的期待。

今日推荐

来源/昭通新闻网 记者 汪舒

原标题:《疫情下农民工就业难?鲁甸这么干》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