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周濂丨愤怒,一个永恒的哲学主题

2020-03-05 18: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 / 周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2019年我最关心的概念是愤怒。

《纽约时报》2018年8月刊发的一篇文章的标题这样写道:“在一个分裂的时代,有一件事似乎是团结的:政治上的愤怒(political anger)”。从政治哲学或者道德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我们需要追问以下这些问题:愤怒是一种恰当的情感反应吗?它会不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比如让愤怒者陷入更不利的处境?愤怒是一种道德情感吗,它与正义观主导下的愤恨(resentment)有何异同?正义虽然可以疏导和缓解愤怒,但是当正义缺席或者迟到的时候,诉诸暴力来表达愤怒是一种恰当的选择吗?暴力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边界在哪里?

(图片来自 Unsplash @Andre Hunter)

我在2019年阅读了大量同主题的文献,印象最深刻的是牛津大学年轻的教授艾米娅·斯林瓦桑(Amia Srinivasan)发表于2018年的论文“The Aptness of Anger”(《愤怒的恰当性》)。

从古罗马的塞涅卡(Licius Annaeus Seneca)到当代的玛莎·努斯鲍姆(Martha Nussbaum), 主流观点一直认为,愤怒是一种“最可怕和最疯狂的情感”,它渴望复仇,对武器、鲜血和惩罚有着狂热的欲望,哪怕最终伤及自身也在所不惜,因此“即使在政治不公正的情况下, 也应该避免愤怒,因为愤怒会疏远潜在的盟友,加剧冲突,最终破坏对公正结果的追求” (努斯鲍姆语)。

愤怒与宽恕:怨恨、慷慨、正义

玛莎·努斯鲍姆 / 著,高忠义 / 译

商周出版公司,2017-10

 

斯林瓦桑通过区分愤怒的“审慎理由”与“恰当理由”来挑战以上观点。当我们劝说他人不应该愤怒,因为愤怒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适得其反时,就是在提供一种审慎的理由。现实的逻辑似乎也是如此,当弱者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试图反抗强者时,往往会遭到强者更猛烈的迎头痛击。

但是斯林瓦桑认为,虽然愤怒时常于事无补, 有些时候却仍旧是一种恰当的情感反应。要求愤怒者(受害者)必须在“适当的愤怒”和“审慎的行动”之间做出选择,会进一步导致“情感的不公正”(affective injustice),因为要求受害者保持冷静克制,自我消化愤怒,这是对他的二次伤害。

为了进一步论证愤怒的恰当性,斯林瓦桑特别区分了“寻求承认的欲望”(the desire for recognition)和“寻求报复的欲望”(the desire for revenge)。举例来说,当朋友背叛我的时候, 我会感到愤怒,我也许想要寻求报复,但也可能仅止于希望他“承认”对我造成的伤害。

所谓寻求承认的欲望好比在说:你伤害了我, 却一笑而过,我要你认识到你对我的伤害,并且因此感到内疚和痛苦。与此相对,寻求报复的欲望好比在说:你伤害了我,却一笑而过, 我决定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惩罚你,惩罚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重要的是要让整件事情扯平。

斯林瓦桑认为,“因为获得承认的欲望和复仇的欲望是不一样的。因此,我认为主张愤怒永远都不恰当的最有力的例子——它必然包含一种报复的冲动,而这种冲动本身永远是不合适的——就可以弃置一旁了”。

我认为上述分析是大可怀疑的。第一,寻求承认的欲望针对的往往是伦理生活中的亲密关系,比如说亲朋好友,它的适用对象相对狭窄,很难辐射到政治生活中的他者——无论是路人还是敌人。第二,虽然可以在概念上区分寻求承认的欲望和寻求报复的欲望,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个区分却是极不稳定的,在愤怒情绪的指引下,前者很容易滑落成为后者,最常见的现象往往是愤怒引发愤怒,暴力升级暴力, 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第三,斯林瓦桑理所当然地认为报复的欲望是永远不合适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报复追求的目标也可能是“公平”。非暴力不合作的精神领袖、印度的圣雄甘地曾说:“以眼还眼会让这个世界变瞎。” 可是正如一位学者所指出的,以眼还眼并不会使世界变瞎,以两只眼还一只眼才会使世界变瞎。恰恰相反,以眼还眼是在追求一种公平——我们扯平了!

斯林瓦桑提出了不少值得我们深思的主题,比如愤怒的恰当性、受害者负责所引发的“情感不正义”等等。虽然她也遗留下很多问题,比如,她的研究更多地聚焦在私人交往的愤怒而非政治的愤怒,对愤怒没有做出更有力的心理学分析,没有探讨正义与愤怒的关系,对于报复与暴力的分析也欠缺力道和深度,但是斯林瓦桑仍旧为我们研究愤怒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入口与平台。

2018年度《盖洛普全球情绪状况报告》(Gallup Global State Of Emotions)采集了来自143个国家和地区共15.1万受访者的数据,其主要目的是捕捉传统的经济指标(如GDP)从未能反映出的信息。(图片来Gallup官网)

 

盖洛普(Gallup)2018年的全球调查结果显示,这个星球的负面情绪——比如焦虑、紧张、生理性疼痛以及悲伤——正处于急剧上升的趋势。其中,有22%的人时常感到愤怒(anger),相比2017年提升了两个百分点—— 达到了历史最高值。虽然暂时没有2019年的统计数据,但我毫不怀疑全球范围的愤怒指数会再创新高。

 

愤怒及其相关问题不仅是紧迫的时代问题,同时也是永恒的哲学主题,研究它们殊为不易。但是,如果我们想要真诚地理解自我以及所处的这个时代,就不应对这些问题假装视而不见。

(原载于《信睿周报》第16期,题为《2019年我最关心的概念》)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