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守初心,担使命,战“疫”一线当先锋

2020-03-13 12: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疾风知颈草,烈火见真金。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大江南北,牵动了中华儿女的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全民战斗中,来宾市兴宾区疾控中心党支部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奋战在最前列,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给予广大群众战疫的坚实底气和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的深刻内涵。

我是党员,我先上!

韦美艳,中共党员,主治医师,曾担任流行病防治科长,现任公共卫生科科长,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6年,期间多次参加兴宾区突发传染病疫情处置,对传染病防控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我是党员,我先上!”,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她主动向领导请战,要求加入流行病学调查组(以下简称流调组)。流调,是传染病防控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非常危险的一项工作,需要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近距离接触,详细了解发病时间和地点、治疗情况、生活习惯、暴露史和接触史等,主要目的是找出传染源、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就这样,她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每天穿梭在医院、集中隔离点、疫区,通过纸和笔搜集记录一线材料,与正在蔓延的疫情赛跑。由于防护服密不透风,开展一次流调经常需要几个小时,韦美艳防护服里面的衣服总是被汗水浸透,脸上被N95口罩勒出一条条印子。完成流调工作后,顾不得身上的疲惫,她又要马不停蹄的开始汇总、分析、撰写流调报告,提出防控建议,分析研判疫情,积极当好政府的参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越是紧要关头,越见担当本色。记得有一天早上,中心采样组人员前往兴宾区城厢镇泗贯村,对兴宾区首例新冠肺炎病例确诊者的密切接触者采集咽拭子样本,其中密切接触者中包括了一名武汉疫区返乡人员。考虑到采样组的同事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较短,为了采集到高质量合格的标本,韦美艳同志又主动参加样本采集。她从早上11点开始,身穿厚厚的、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面罩,双层手套,连续工作4个多小时。由于太长时间的工作,全封闭的防护服,嘴里呼出的热气在护目镜上凝聚成小水珠,模糊了整个视线,这大大增加了采样的难度,但韦美艳同志克服困难,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了采样工作。当结果回报,她采集送检的标本中,那名从武汉返乡人员的咽拭子结果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0RFlab/E/N)核酸阳性。辖区卫生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其进行医学监测时,并未发现异常,原来他是一名无症状感染者。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紧急情况,这意味着病人的密切接触者需要及时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和采样检测,这也为兴宾区后期疫情的防控提供重要的方向和更精准的防控建议。

自疫情发生以来,不管白天黑夜、风里雨里,她总是早出、晚归,已连续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长达一个多月,长时间的负重工作对韦美艳同志而言已成为常态。疫情当前,她只能把4岁的儿子、家人放到身后,每天晚上回去看着熟睡的儿子,她充满了愧疚,可当她穿上防护服,奋不顾身的冲上战场,她就是一名战士。“疫情不止,战斗不息”,无论当天奋战到多晚、无论多累,第二天,韦美艳依然准时出发,投入到战疫第一线。

韦美艳在采样中

只要大家安好,我愿意负重前行!

莫崇敏,中共党员,主管技师,公共卫生科副科长,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她勇挑重担,始终冲锋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莫崇敏和同事在对疫点进行消杀

作为中心疫情防控消杀组的负责人,她的主要任务是对疫点疫区和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宾馆等重点场所的消毒工作,同时还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生活和工作,以及停留过的地方,乘坐过的交通工具等有可能污染的场所进行彻底消毒,并对超市、酒店、车站等公共场所工作开展现场技术指导。

2月7日,兴宾区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后,莫崇敏迅速穿上隔离服、戴上防护用具、穿上橡胶长靴,拿起消杀装备奔赴‘疫’线,第一时间开展终末消毒工作,对确诊病例家的房间、地面、卫生间、扶手、门把手、楼道、楼梯的地面、物体表面等开展全方位、立体式、无死角的消杀处理,任何可能被病毒污染的地方莫崇敏都不放过。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背着20多公斤的喷雾器,持续数小时开展消杀工作,莫崇敏防护服里面的衣服被汗水浸湿一轮又一轮,肩部被沉重的消杀器械勒出红血印记。长时间捂在手套里的双手又白又皱,由于反复用肥皂、消毒液洗手,手背布满裂纹。

怕不拍被感染新冠肺炎?“说实话,大家都害怕,但在疫情面前,我们责无旁贷,必须尽最大努力让更多人避免感染。作为党员,我更要冲在最前面、干在最前面、顶在最前面。”莫崇敏说。

每天24小时随时待命,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哪里有“疫”,莫崇敏就第一时间赶赴哪里,用她并不强壮的身体背着40多斤的喷雾消毒器在危险的环境中负重前行。莫崇敏说:“我身上背的不仅仅是沉甸甸的喷雾消毒器,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只要大家安好,我愿意负重前行。我相信,只要我们携手并进,同舟共济,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自疫情发生以来,莫崇敏已连续奋战在抗“疫”第一线长达一个多月时间,累计到超市、车站、商场、宾馆、居民小区、酒店等37个公共聚集场所进行消毒指导,到确诊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家中开展室内消毒面积达4920平方米,为全区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莫崇敏超市进行预防性消毒

若有战,召必回!

林伟霞,中共党员,免疫规划科主管护师。大年初一,她连夜从老家鹿寨开车赶回来宾,取消春节休假。为了更好地坚守工作岗位,她把6岁的小孩留在了老家。

面对疫情,林伟霞毫无退宿,主动请战,加入风险最大的流调和采样组。风险这么大,怕不怕?“怕和担心也是有的,但我是一名党员,同时也是一名疾控人员,疫情就是命令,在紧要关头,我必须冲在前面,风险再大也要上。”林伟霞说。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当医疗机构上报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后,林伟霞总是奔跑着赶赴现场,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和送标本工作。穿着厚厚的、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连续工作就是好几个小时,林伟霞的衣服总是被汗水浸透,挂耳式口罩勒的耳朵疼痛不已,但她都一一克服了这些不适,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上报的疑似病例,详细了解病人发病前14天及发病后的密切接触史,发病的具体时间、过程、就诊以及病人曾经去过的场所、乘坐的交通工具、车次、座位,所有的细节林伟霞统统都不容错过。林伟霞说:“虽然繁琐,但她必须详细掌握病人的情况,才能更好更快的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从而使更多的人避免感染。”

每天24小时待命,不分昼夜,加班加点,每天工作到晚上八九点钟已成为常态,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工作,有好几次,她感觉自己要挺不住了,但心想着,早一分钟完成流调工作,就能早一分钟将传染源进行隔离。于是,她又暗暗给自己加油鼓劲,就这样,她克服了一次又一次困难,坚强的奋战在战“疫”第一线。记得我区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当天,为详细了解确诊患者的发病史、接触史、活动轨迹,她跟同事们从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凌晨1点半,中途饿了就吃碗泡面。忙完回到家已是凌晨2点,刚想躺上床休息,电话铃声又响起,来宾市人民医院报告两例疑似新冠肺炎病例,要立即开展流调和采样工作。于是她又第一时间赶到市人民医院,忙完已经是清晨7点半钟了。自疫情发生以来,林伟霞已连续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长达一个多月时间。有人问她,累吗?“每天连续作战的确有点累,但疫情没有控制,不敢倒下,再苦再累也要挺住。”林伟霞说。

林伟霞在医疗机构采集疑似病人资料

林伟霞在采样中

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去哪里!

江金光、兰静,他们两个都是中共党员,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后勤保障组的司机。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他们主动放弃休假,在最危险的时期与抗疫一线的疾控人员并肩作战。

“我们是退伍军人,同时也是疾控人员,关键时刻,我们岂能不挺身而出!”自疫情发生后,江金光和兰静义务反顾的加入抗疫队伍,他们驾驶的车辆日夜穿梭在医院、集中隔离宾馆、酒店、疫区。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去哪里,有时候最多的一天出车次数达六七次,甚至刚躺下,被子还没捂热,又要准备出发。“累不累?”“跟医护人员比起来,我们这点累不算什么”他们说。

后勤保障组也是实行24小时待命值班,随传随到,不管白天黑夜、不管狂风暴雨、不管路途远近,只要电话铃响起,他们必准时出发。到达目的地后,他们也没闲下来,当起了摄影师,用手机镜头记录下采样、流调、消杀工作人员工作时候的每个感动瞬间!

每完成一次出车任务,无论回到单位多晚,他们都会把车加满油,以确保第二天准时出发。同时按规范要求对车身、车内外、座位、把手全部进行清洗、消毒,时刻准备着执行下一次任务。自疫情发生以来,他们共出车达120余次,经常累得腰酸背痛,但他们从不叫苦叫累。平凡的他们,在平凡的岗位却做着不平凡的事,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江金光整装待发准备出车

兰静出车执行任务中

面对艰巨的防疫任务,他们初心不改、斗志昂扬、信心满满,不破疫情誓不还!他们既是战士,也是勇士!其实,他们只是千千万万奋战在一线基层共产党员们的一个缩影,还有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的共产党员,用实际行动擦亮着一名共产党员最鲜亮的底色,他们的身影犹如一面面鲜红的旗帜,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

来源:兴宾区疾控中心

原标题:《守初心,担使命,战“疫”一线当先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