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北漂13年,我混得还不如这个保姆

2020-03-28 11: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林致 有故事的人
>>> 人人都有故事

这是有故事的人发表的第1168个作品

作者:林致

照片:网络

从北京回乡的高铁上,邻座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她俯下身找自己座位下的插座,我示意她前排背后的插座不就是眼前现成的,何必这样费劲。

她讪讪一笑:我怕这样插上线你出来不方便。

我心里小小震动了一下。没料到,眼前气质朴素的她,竟有这份体贴温柔。

我不觉对她的身份产生兴趣,于是主动开腔:您在北京工作?做什么?

她笑得赧然:伺候人的,保姆。

乏味的旅途时光在此后几小时的交谈里很快过去,必须承认,她不经意的讲述,给我逼仄的世界观多打开了一条缝。

工资不高,但是处成了亲戚

“你们肯定听说过,我们这行最挣钱的是月嫂。我工资不高,到手六七千吧,包吃包住,我不好意思提加薪。”

我在车厢干燥的空气中,下意识抿了抿失水的嘴唇,试图安抚内心隐秘的慌张:我这个已栖身京城某“文化单位”13载的北漂编辑,每月的工资也就跟她到手的薪水差不多。而我还要自顾吃住,仔细抠搜着房租和口粮。

她姓田,陕西人,在北京一户人家做保姆已逾8 年。刚来时,是为伺候这家70多岁半身不遂的老太太。如同影视剧情,老人挑剔又暴躁,保姆换了又换就是不可心。直到田姐到来。

老太太爱面食,这正是田姐特长:馒头、烙饼、扯面、油泼面…… 老人家首先被田姐的陕西家常厨艺收服。田姐爱干净,干活专注利索,话不多,但言语间不卑不亢不谄媚,这些都对了老太太的脾气。

“她说一辈子就讨厌爱说漂亮话的,嘴上说出花儿的人,大多不咋样。”田姐知道自己恰到好处的寡言和直率,得到了老太太内心的认同。

三年后,老太太故去,田姐暂回陕西户县老家张罗盖新房。一个秋日午后,这家男女主雇突然驾车光临,毫无征兆地出现在田姐村上宅基地的施工现场。

村里人围上来看热闹,以为田姐在人家家里捅了篓子,或者偷了东西,主雇不远千里跑来算账。结果出人意料——主雇拿出2万现金,“赞助”了田姐的新宅,并且希望她年后回到北京后,继续来家里干活。

原来,主雇家的儿子即将结婚,他们便希望田姐能回来给小夫妻做饭和操持家务,并且负责带未来的小孙子。

“当时就答应了,心里很感动。”田姐说当时压根没想到要谈工资,冲这份情谊也无法推辞。与依赖和托付相比,钱是次要的。

年后,田姐依约上岗。次年,家里添了小宝贝。月嫂走后,田姐既带孩子又做饭,还要抽空打扫卫生。她说累倒不累,就是对小夫妻的怠惰,很是看不惯。

“他们太懒了,”田姐说,“一天到晚什么都不做,也不上班。就是玩儿。”

实在忍不住了,田姐会直言劝这家的儿子:你能靠爸妈一辈子么?年纪轻轻不工作,孩子将来靠谁?小伙子不乐意,对田姐不耐烦地吼,说她管得宽。

“我就也吼他,但是互相不记仇。处着处着就成了亲戚,亲戚哪有记仇的。”

如今小宝贝已四岁,只认田姐,因此全家外出旅游度假,她也必须随行。春节放假回老家,田姐也会想念亲手带大孩子。

工钱这些年一直没涨,但是田姐开不了口提加薪。吃穿用度,主雇都拿她当家人。他们清楚地记得她的生日,会送生日礼物——品牌不错的护肤品或衣服。一年两三次回乡的机票、高铁票,他们也会提前为她买好。下了飞机,田姐常常叫辆网约车回村——“也就一百来块钱”。

她这些习以为常的表述,令我这个凡事精打细算的北漂自惭形秽。

田姐的生活质地和心态,几乎妥妥达到了中产。而我从大学时就开始做着的帝都中产梦,已经在残酷的现实前偃旗息鼓。

十几年前,我憧憬工作后的商场购物自由,然而在接近中年时,却仍要在最亲民平价的超市里,买便宜打折的蔬菜水果,比对容量包装最划算的日用品。毕竟,每月近一半的工资,都付给了五环外的房租,要想攒下点钱来,我不得不在一切衣食住行、灯油火耗上节省。

“北京遍地有钱人”

由于职业和朋友圈的缘故,在田姐眼里,北京遍地是大金主。和家政公司的姐们儿随便一聊,生活中尽是有钱人的众生相。

就拿田姐服务的主雇来说,三五房产、几爿商铺,做父母的虽已退休,收入仍然不斐,儿子儿媳不工作,只负责虚度年华,还要抱怨爹妈给的每月2万块零花钱不经花。

在田姐几次劝说下,小伙子终于心血来潮要工作,托爹妈关系进了企业,但只消两个月热度耗尽,回家抱怨老爹没有交给他什么产业,闹着要卖房创业。

关心则乱,做母亲的女主人没了主意,犹豫不决。田姐给她出主意,多留点房产,活水长流,将来怎样也有进项,总比让儿子败光了强。女主人最终下狠心,驳回了儿子的又一波闹腾。

这一大家人每年两次的旅游,田姐必定跟着,因为小宝贝离不开她。

欧洲、日本、巴厘岛,田姐全都游历过。到了免税店,一线品牌的护肤品、服装鞋帽,主雇也总会捎带手买些给田姐。生活中有些用不上的包包和香水,主雇也“顺手便宜”了她。

在这样的日子里浸淫久了,出身农村的田姐也被熏陶出一点娴静讲品味的作派来。随身斜跨的一个COACH小包,田姐说是去年在海南旅游时主雇给买的。“不是什么好品牌,随便背一背。”她轻描淡写说。

我猜,这句话是主雇送她包时对她讲的。

巧合的是,这个她们眼中无比将就的品牌,曾被我回乡时隆重地抱在怀里,当成“衣锦还乡”的一个证据。

全家的知心人

“这一家人的心事都和我说。”说这句话时,田姐的表情有点意味深长,目光里透着不易觉察的得意。

小两口吵架闹离婚、老两口拌嘴闹矛盾,他们都会找个与田姐的独处时间,讲一遍自己角度的“罗生门”故事,以及内心的盘算和纠结。

面对诉说,田姐每每会用最朴素的方式说一些旁观者清的道理,既体谅委屈,又宽解心结。“有时候就是一句话一口气,理解严重了心里怎么也过不去。站在对方角度想一想,再有旁人说和说和,也就没事了。”

但前段时间田姐也有了自己的烦心事:儿子即将大学毕业,去哪工作,落脚在哪,是个问题。

不经意间田姐念叨了自己的牵挂,没过几天,主雇说已经帮田姐儿子联系好一家单位,让他尽快来北京与用人单位见见面。不久,田姐的儿子顺利入职,如今月薪五六千,住在单位宿舍。每个周末的下午,田姐都会抽空去儿子宿舍看看他,顺便给他做顿饭。

偌大的城市里,田姐多了一份温暖和依靠,也多了一份踏实留在这里的理由。

故事听完,到了午饭时间。我知道高铁上的盒饭价格虚高,正在盘算着如何解决,身旁的田姐又给了我一千点暴击。

她从容地对列车员说:来一份牛肉饭。然后毫不犹豫地扫码付款45元。

面对她的“体面”,我最终默默咽下了“还有没有25元盒饭”这句话,转身从行李箱里拿出了一盒速食酸辣粉。

投稿邮箱:istory2016@163.com

长期征稿,一经选刊,稿酬1000-2000元/篇

『有故事的人』是凤凰网旗下一个为每个普通人提供讲述机会的非虚构故事平台,鼓励多元化的题材,探索非虚构写作的技法。关注本公号并回复“投稿”,可接收具体投稿要求。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