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信息化助力法院执法办案:不打烊、更便民、更贴心

2020-03-30 16: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20年3月29日《苏州日报》整版

网上隔空立案,对着屏幕开庭,手机两端送达……疫情之下,苏州高新区(虎丘区)人民法院经历了一场特殊考验。

农历新年以来,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流动,同时保障审判、执行工作正常开展,全院上下迅速启动“云端”模式:对外与区律协及多家银行、保险公司合作,并在5家律所建立电子诉讼示范点;对内推进无纸化办案,改造速裁庭办案流程,探索异步质证机制,力争让适宜网上诉讼的简案实现业务流程“全在线”、诉讼程序“全在线”。短短一个多月,区法院在线办理案件数量快速增长,疫情防控与审判执行同推进、两不误。

从2月3日到3月23日,该院已实现在线申请立案481件,在线开庭、听证、调解443件,在线召开债权人会议4次,通过在线审理审结案件450件,执行结案530件,这为在疫情过后常态化电子诉讼,全流程在线办案提供了有力的经验支持。

与此同时,区法院还主动延伸审判职能,以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重点,出台十二条具体措施,助力辖区企业战“疫”渡难关;以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深入推进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试点为抓手,做到疫情防控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为辖区挺进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涉企诉讼服务“迅速办、网上办、一次办”:优化营商环境更上心

“春节过后,我办理的首批案件就涉及辖区知名上市公司。截至目前,已依法审结其中5起仿冒商标和不正当竞争纠纷案。”据区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副庭长万玉明介绍,近年来,全国各地冒出多家涉嫌仿冒苏州纽威公司字号及商标的企业,并且上述企业在取名时,往往在“纽威”前冠以更大的行政区域名称或省会城市名称。

万玉明指出,这些公司通过线下及线上的方式,突出使用“纽威”文字销售阀门产品,容易使消费者产生混淆误认。

“我们民营企业在法律方面的痛点与难点主要就在于知识产权。”作为苏州纽威公司的副总经理,黎娜这些年经历了不少相关诉讼。“原以为近期的官司会受疫情影响,没想到相比以往,反而更高效、便捷了。”

黎娜回忆,2月10日当天,公司代理律师还在家隔离,通过智慧庭审系统,用一部手机就参与了在线庭审。

万玉明表示,目前适宜的案件经当事人同意,基本都是网上开庭、调解、听证。既保障了诉讼参与人的权利和健康,也提升了审判质效,取得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法院认定上述案件中被告的行为构成侵权,依法判决立即停止侵权、登报消除影响、变更企业名称,同时赔偿原告纽威公司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费用6万元至25万元不等。

在黎娜看来,那些想“蹭热度、搭便车”的侵权公司受到了法律严惩,法院在进一步遏制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同时,也维护了辖区知名企业的知识产权合法权益。

针对辖区企业密集的特点,早在3月上旬复工高峰期,区法院便迅速制定发布了《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防控疫情 为中小企业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十二条措施》,重点包括大力打击涉疫情的各类犯罪;审慎采取可能影响中小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强制措施;妥善处理受疫情影响导致的买卖、租赁、承揽、建设工程等民商事纠纷等。

为贯彻落实“十二条”,该院速裁庭、民一庭近期通过电话、微信与在线庭审相结合方式,成功调解多起涉中小企业纠纷。

一起涉及两家中小企业的建筑设备租赁合同纠纷案中,案件标的70余万元。“这笔案款对我们公司是救命钱”,面对原告某钢铁租赁公司诉求,承办人在取得双方同意后,迅速开展在线调解,不到半个小时即达成一致。原告后续复工有了资金保障,视频另一端,被告企业也表示,“经过法院调解,款项给付时间上有所通融,我们也能喘口气。”

涉企诉讼服务“迅速办、网上办、一次办”,当事双方对现下特殊时期的“不见面”调解方式给予一致好评,更对法院审判能力和效率表示满意。

法官带货、跨国开庭、远程刑审:审判不停摆,执行不打烊

3月25日上午,区法院首次通过直播形式,进行网络司法拍卖,当天最受关注拍品莫过于两辆保时捷豪车。该院民一庭艾罗伟法官,作为微博粉丝130余万的大V,在法拍直播间进行了首秀,向竞拍者介绍拍品具体情况的同时,也实时在线普及网络司法拍卖知识。

这次试水直播共吸引1063人次观看。在该院执行局负责人徐文杰看来,法官走进直播间“带货”,带的不只是货,更是阳光执行的理念、规范执行的机制、公平公正司法的初心。

疫情期间,依托线上办案系统,区法院大力开展“不见面”执行,推进执行工作数字化转型。2020年2月以来,通过电子送达23次、网络执行约谈103次、VR网拍看样3次等“不见面”执行举措,共执行到位标的40148850.18元。

一场庭审,跨越半个地球,在线连接各自身处异国的诉讼参与人,这样的场景,你见过吗?

3月6日上午,区法院民一庭副庭长龚春华敲响法槌,空荡的法庭内只有审判员与书记员,各方当事人及代理人均通过手机或电脑远程视频连线。

“原告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一位第三人还分别在美国、加拿大探亲,无法回国参加庭审。”为保证案件正常审理,承办人充分考虑技术、时差等各种问题,在庭前与多名参与人反复沟通,并指导其下载、安装、登录使用网上庭审系统。

由于庭前准备充分,当天跨国庭审的过程顺利,视频图像、声音传送流畅。“不用回国就能参加诉讼,真的很方便。”远在异国的当事人对网上庭审的高效和便捷给出五星好评。

这样的场景不仅适用于民事案件,刑事案件也实现“云审判”。

“我自愿认罪认罚,也愿意赔偿,只希望不要因为我的过错影响孩子的未来。”3月4日下午,一场远程庭审正在进行,被告人林某流下了悔恨的眼泪。

用时28分钟,区法院以在线庭审方式,对这起适用认罪认罚普通程序的盗窃案件当庭宣判。公诉人、被告人、辩护人、陪审员均通过手机或电脑远程视频连线,全程通过中国庭审网直播。

审判“无接触”,法定的程序却一样不能简:公诉人宣读起诉书、举证质证、辩护人陈述、被告人陈述、审判员宣判……最终,被告人林某被判拘役两个月、缓刑三个月。

承办该案的刑庭副庭长许修尧表示,在疫情防控吃紧的特殊时期,确保各种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对刑事案件采用云审判方式,既可以避免人员聚集导致的疫情反复,还可以提高司法效率,同时充分保障被告人权益。

扩大独任制、“云速裁”、电子诉讼:改革创新全在线

“无须组成合议庭,一名法官即可审理普通程序民事案件,效率确实高。”近日,区法院适用独任制程序,在线开庭审理了一起保险代位求偿纠纷案,并当庭达成调解协议。

今年1月15日,最高院印发《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方案》和实施办法,苏州成为改革试点地区。“这意味着传统审判组织配置模式将有重大突破。”

据该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张新阶介绍,以往普通程序案件需要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但依照实施办法的规定,对于法律关系适用明确,需要经过鉴定、公告等一定期限后即容易查明的普通程序案件,可以由法官一人独任审判,这是司法改革试点工作带来的一项重大红利。

作为被告代理人的孙坚律师,在对法院扩大独任制试点发出上述感叹的同时,更对该案的电子送达给出五星好评:“我一次也不用跑法院,通过手机短信,当天即收到裁判文书的电子版,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点赞背后,是区法院紧扣便捷化要求,大力开展电子诉讼的系列举措支撑。

在前期与区律协签订协议的基础上,区法院邀请辖区律师事务所召开座谈会,携手推进在线诉讼,并宣布5家律师事务所电子诉讼示范点正式挂牌。

挂牌当日,示范点律所共有42起案件在线立案受理。“最大感受就是无纸化,这才是真正的‘网上立案’。”

江苏新苏律所的徐波律师在当天立案的一起速裁纠纷中作为原告代理人,他说,“以前也可以在线提交一些电子材料,可还是要将纸质材料送达或者邮寄法院。现在坐在办公室,通过在线提交电子材料完成立案申请,“全程不到5分钟,高效又便捷。”

该院速裁庭负责人王耀华介绍:“只要当事人立案时上传的电子材料符合标准,不需要提交纸质材料就可立案。双方当事人均对电子材料真实性无异议的,可以在笔录中载明,并电子签名予以固定。这种情况下,当事人或代理人在整个诉讼过程中,都无需再提交纸质材料了。”

据悉,该院速裁庭2019年年初成立,去年全年办理案件3669件,用全院20%的审判力量办理了全院52%的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改革初步实现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对分离出来的简案,推行全流程在线诉讼,目的是让快的再快,让繁简分流改革插上信息化的翅膀,以进一步提升办案效率,为当事人提供更便捷的诉讼服务。

“目前来看,双方或一方当事人为辖区内执业律师代理的案件,金融借款纠纷、信用卡纠纷、保险追偿纠纷,及当事人均同意线上办理的简单案件,是我们考虑适用在线诉讼的类型。”张新阶指出,对律师同意在线诉讼,另一方当事人不同意在线诉讼的,我们采取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方式办理。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还准备了在线诉讼的推介说明和详细操作流程,对线下来立案的当事人及代理人进行推介和引导。

值得一提的是,区法院还探索异步质证机制。简言之就是在规定期限内,当事人可通过电子推送平台随时发表意见,进行证据提交及补充,不再要求当事人与法官同时在线参与庭前证据交换。大家都可灵活利用空余时间完成庭前证据交互,诉讼活动更为便利。

下一步,区法院将以“云速裁”为抓手,依托电子诉讼示范点,推进全流程、常态化网上诉讼,让繁简分流改革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

供稿:艾家静

原标题:《信息化助力法院执法办案:不打烊、更便民、更贴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