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绿色见证者 ‖ 白银区护林员魏亮孔走过的20年

2020-04-09 19: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一身蓝色粗布工作服,一双军用胶鞋,简单的早餐后,魏亮孔带上工具包,上山开始了一天的巡山护林工作,给树木浇水、悉心修剪枝干、清理平台杂草。微风吹过,环绕于山间的水库泛起清澈涟漪,松涛声声拂过耳际,鸟儿不时在林间隐现,嬉戏觅食跳跃,20年的护林生涯,他早已将自己与这里绵延茂密的山林融为一体。

白银,历史上曾是“风吹石头跑、遍地野狼嗥”的荒芜之地。作为因企而设的资源型城市,上世纪90年代末,主导优势资源枯竭,亟待转型的城市需借助外来投资激发动能,但荒山秃岭的面貌和风沙弥漫的人居环境,却成了阻碍发展的“致命伤”。因而,加强生态建设,是白银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999年秋季,白银区作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的决策,决定以距城区5公里的楼房沟流域为起点,实施城郊大环境绿化。这一年,魏亮孔走进楼房沟林场,成为一名护林员,从此,他和大环境绿化紧紧捆在了一起,一晃二十年就过去了……

“我是1999年冬天到楼房沟的,2000年开始栽树,当时的山是光秃秃的。我们在山上挖平台、挖树坑,那时候沙尘暴大的很,刮起风人都站不住,能见度一二十米。两公分半的刺槐,一米高的侧柏,根部带着土球,我们用塑料袋包好,不能把土抖掉,一个人背一棵上山,就是这样种起来的树。”站在山顶,遥望一片片葱郁繁茂的林海,魏亮孔回忆起了当年的场景。

当年,白银区提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适地适树、强化管理”的绿化原则,按照“全民动员、义务绿化,先易后难、逐步绿化,乔灌(草)结合、科学绿化”的基本思路,针对干旱少雨的区情实际,因地制宜探索渠道引水、塘坝蓄水、泵站提水、管道输水上山的灌溉方式,为一片片荒山披了绿装。

“2000年开始栽的时候没有平台,没有滴灌,直接在山里面点窝,用泵通过支管把水打到山上后,我们两个人一组,一组各分配四节皮管、四节塑料管,我们把这些管子接起来,在各自区域里进行窝灌。当时山上的土很干,浇后水往四处漫,树根周围却是干的,灌溉难度非常大。”

绿化供水工程开工已值冬季,大部分土建工程须在封冻前完工。工程量大,时间紧任务重,由于缺乏林木管护经验,第一年树木成活率并没有达到预期。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魏亮孔和大家一起克服重重困难,组织人员建设泵站、架设高压输电线路、安装设备、铺设4.5万米的管网,他们用肩抬背扛的拼劲,硬是将各类钢管运送到各个山头进行焊接布置,完成了供水工程建设任务。

“那时候非常辛苦,早晨七点钟就上山,晚上六点半下山,风吹的嘴上、脸上都蜕皮。山上种的是侧柏、刺槐,地里栽了些杏树,侧柏树苗少,一棵侧柏加两棵刺槐。2002年楼房沟引进了滴管,一年年下来技术熟练了,队伍强大了,树木成活率也提高了。”

从2000年到2003年,楼房沟流域完成荒山造林6850亩,保存率达到85%左右,创造了白银城郊荒山造林新纪录和“当年植树,当年见效”的楼房沟经验,迈开了建设城市绿色生态屏障的坚实步伐。

2013年,为了持续加大城郊绿化面积,白银区启动楼房沟林场温井子分厂的绿化工作,城区东郊的荒山也随之绿了起来。

“到了温井子林场栽树那个时候,人员队伍、技术力量都强了,分工明确,50几天就把第一期水库、泵房建了起来,之后我们继续栽树扩大面积,累计种植了11800亩”。

追梦绿水青山不止步。2014—2017年,白银城郊大环境绿化相继在银西生态产业园区、白桦快速通道、北郊瞭高山和大山沟等地段实施。目前,共为绿化工程配套修建蓄水塘坝9座、提水泵站11座,铺设供水主支管网近800公里,完成荒山造林绿化10万亩,栽植各类苗木近800万株。

从楼房沟经验开始,二十年锲而不舍的坚持,铸起了白银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座座绿色丰碑。

“看到我们的努力有了收获非常高兴,这几年通过持续努力,白银区周围绿化面积一年比一年多,风沙明显少了,就是来沙尘暴也卷不起来黑沙了,树绿了,山绿了……”言语间,魏亮孔眼里透露着骄傲和欣慰。

又是一年播绿时。2020年,白银区城郊大环境绿化面总面积5000亩,其中城区西北郊绿化1800亩;北城区绿化500亩;封育面积2700亩。工程维修扩建蓄水池1座,铺设供水主管线16公里,栽植各类苗木25.3万余株。

编审:李世贤 吕宜轩

原标题:《绿色见证者 ‖ 白银区护林员魏亮孔走过的20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