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西安交大二附院研究成果在《科学》杂志发表

2020-04-11 16: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哺乳动物胚胎发育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既往研究方法包括组织染色、超声、OCT、MRI等,但是均不能在细胞水平观察胚胎发育的动态过程。近几年来,研究者通过对体内发育环境的研究,开发出了胚胎完全培养基,可以体外培养胚胎24-48小时,将细胞水平研究胚胎发育的动态过程扩展到器官形成早期。然而,随着胎盘的形成,脐带成为供应胚胎发育的唯一营养来源,通过血液循环提供营养支持胚胎发育,目前尚没有模拟脐带提供营养的研究方法,因此,从脐带形成至出生在细胞水平直接观察胚胎发育的动态过程仍属空白。

4月10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以西安交通大学为第一作者/共同通讯作者单位发表了第二附属医院的合作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研究胚胎发育的活体成像技术,通过不同发育阶段的“腹窗”,实现了高分辨成像观察小鼠胚胎第9.5天至出生的连续发育过程。通过转基因小鼠,研究者观察到了神经递质传递、大脑形成早期神经嵴细胞分化的血管周细胞、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细胞自噬、腺病毒递送以及胎盘荧光化学药物转运等。通过与子宫内电转技术结合在大脑中标记特定细胞,观察了细胞分裂及迁移。随后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在同一人鼠嵌合体中追踪了人神经嵴细胞和鼠神经嵴细胞的嵌合差异。

这项研究实现了直视下观察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以高分辨成像活体观察胚胎发育的动态过程,有助于研究早期器官形成过程中不同干细胞的命运决定,并进行细胞谱系分析。结合其他生物医学技术,可以修饰、编辑胚胎发育中的特定细胞并研究该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基因治疗提供了一个研究模型。通过构建人鼠嵌合体,可以对人类干细胞/前体细胞进行研究。

该方法是胚胎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实现了像研究斑马鱼一样观察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同时,该方法为活体直接观察,较体外培养保真度更高,可以准确研究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各种科学问题,为胚胎研究打开了一扇“窗”。

该研究由西安交通大学、杜克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完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和共同通讯作者单位,二附院黄强副研究员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并与麻省理工学院美国三院院士Rudolf Jaenisch教授和杜克大学XilingShen教授一同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新星、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共同资助。

黄强,36岁,西安交通大学二附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信评委,2013年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2015年晋升副教授,2017年5月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17年9月至今于杜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其余课题5项,在CMLS、Cell Signaling等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擅长腹腔镜微创治疗小儿外科常见病,如胆总管囊肿、先天性巨结肠、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等。

链接地址: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87/181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