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重整田畴丰粮仓——临川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纪实

抚州发布
2020-04-10 17: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推荐阅读

↓↓↓

(点击查看详情)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粮食产能、经济效益?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推进高产稳产、夯实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能够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

临川区委、区政府围绕“稳粮、优供、增效”目标,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改善农田灌溉条件,集中连片推进,确保旱涝保收,推动该区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跨越,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高标准农田建设,简单地说四个字,就是建好、用好。建好重点是建设灌溉和排水等基础设施,用好关键是要让高标准农田发挥作用,真正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临川区政府主要领导在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调度会上,为更好地推进项目建设指明方向。

连日来,走进才乡各田间地头,沃野上一片片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高标准农田映入眼帘,呈现出一派美丽的山乡美景。4月8日,在东馆镇下龚四组的一块刚刚改造完成的高标准农田旁边,种植户龚德高乐得合不拢嘴。以前,这块近160亩“望天丘”由于地处偏僻,农田灌溉用水根本引不进来,只能够种上一季。去冬今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些 “望天丘”变为高产良田。“以前,这些农田收成不好,灌溉不了。现在好了,两季种下来,每亩收2000斤稻谷不成问题。” 龚德高说。

在荣山镇娄家村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区,记者抬眼望去,眼前的农田方方正正,机耕道、水泥灌渠直通田间,一派现代农业新景象。据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陈福根介绍,截止2020年,全区建成高标准农田40.41万亩,新增耕地1万多亩。经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后的农田由低产田变成高产田,由“望天丘”变为旱涝保收的“丰产田”,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以上。“通过项目建设,有效地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升了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陈福根说,目前临川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效果好、群众评价高,走在全省前列。

在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过程中,该区始终坚持高标准、科学合理推进。根据项目区的地形地貌、灌排体系、土壤特性、林网布局等情况,按照田块方整化、沟渠标准化、道路网格化、渠道防渗化、作业机械化等进行规划设计,并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确保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去年,东馆镇确定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共开挖疏浚渠道15800米,衬砌渠道12600米,修建机耕路3950米,新建渠系建筑物46座,营造农田防护林8000株,示范推广优质稻2000亩。改造后,昔日的老土渠变成了水泥渠,渠里流水潺潺,非常通畅,带有钢闸门的U形渠通往每一丘田头。水泥渠建好后,进水排水非常方便,真正达到旱涝保收。

高标准农田建好后,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许多在外务工的农民纷纷留下来,重新吃上了“种田饭”。熊辉发是河埠乡熊饶村人,一直在浙江杭州打工。去年春节回家,他看到村里的农田得到了大面积的改造,种田条件比起以前好多了,他果断决定留下来,承包了村里80多亩水田。据统计,今年,该乡有10多个村民留在村里,种上了高标准农田。

建好高标准农田后,该区相关部门还推进多种种植模式,让其发挥更大的经济效应。区政府把推进稻渔、稻虾综合种养产业作为调优农业产业结构、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推动综合种养在项目区“生根开花”,实现“一田双收、粮渔共作,稻虾共生,生态环保”的多赢效应。通过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养殖、规模养殖,在秋溪、抚北等乡镇示范建设了一批产量高、产品优、效益好的稻渔、稻虾综合种养“样板田”。“鱼、虾与水稻共用一块田,水稻可以为它们提供栖息、摄食的生长环境,鱼、虾等又可以为水稻除草、提供有机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态循环。”陈福根说。

(吴木泉 特约记者 章晋辉)

推荐阅读

来源:临川融媒体中心

编辑:徐松

值班主任:万海燕

监制:陈细勤

原标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重整田畴丰粮仓——临川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纪实》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