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东川就业扶贫获全国“优秀项目奖”

2020-04-11 13: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长远之计。当前,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已经进入决战倒计时。如何才能通过就业扶贫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为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东川区紧抓“就业”这一难点、痛点,不断深化改革,通过制定“1+6+N”系列政策、形成“三级书记抓就业”格局、动态管理就业底数、对转移就业人员实行“打包式”服务等方式,探索出一条东川特色的就业扶贫路子。

截至目前,东川区12.5万农村劳动力中,已实现就业10万人。东川区就业扶贫荣获全国“优秀项目奖”,组建的“百人就业扶贫队”抓实务工增收典型案例入选全国、全省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小基地搭起易地搬迁就业大平台”经验做法在云南省推广。

1

务工增收促脱贫

东川区境内山高谷深,山地面积占97.3%,人均有效耕地不足0.5亩,土地产出低、发展产业难、贫困户家底薄,一些区域“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很难通过在本地发展产业促进贫困人员脱贫,务工增收成为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关键举措。

“先天不足”只能“后天来补”。为解决农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问题,东川区坚持“产业短板就业补,多措并举稳增收”,在就业扶贫上创新举措、真抓真干,最大限度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为走好“万里长征第一步”,东川区率先制定“1+6+N”系列政策。先后制定出台《东川区就业扶贫工作方案》《东川区就业扶贫基地认定和补贴办法》等政策文件,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出台了较为完备的就业扶贫配套制度,形成“1+6+N”系列政策体系,即制定1个就业扶贫工作总方案,着力实施春风行动、城乡居民基础信息统计、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就业技能提升、劳务协作和服务保障“6大行动”子方案,完善13个就业扶贫配套政策,形成了环环相扣、有机衔接的政策支撑体系,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2

三级书记抓就业

在东川区,就业工作是党委主责主业,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区级由区委书记、区委副书记亲自安排部署,乡镇(街道)由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带头靠前指挥,村(社区)由支部书记一线抓落实,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了组织保障。

为了抓实抓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各项工作,东川区强化了分类调度。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分类分级、规模分批、错峰输送、安全有序的原则,分级分类分批“五步走”推进返岗就业:每年2月底以前完成精准摸排,同步点对点输送急需返岗人员;3月底以前确保外出务工人员全部返岗到位;4月份开展就业清零;5月份以后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每户都有一人就业;4~11月开展大规模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此外,东川区把新增转移就业责任单位由原来的14家重点项目单位扩大到52家脱贫挂包责任单位,挂包责任单位与帮扶村(社区)转移就业任务实行捆绑式挂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仅要完成增量,还要确保转移就业人员的稳岗率。同时,东川区把转移就业纳入重点工作考核“红黑榜”。

3

供需对接更精准

面对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基础信息不详不实,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去向、收入情况无法准确监测的现实状况,怎样才能摸清贫困人口底数?怎样对接合适的就业岗位?东川区的答案是:组建“百人就业扶贫队”深入贫困村,开展农村劳动力情况调查“摸家底”,开展用工对接“找岗位”,精准管理“送服务”,每月动态跟踪管理核实,对接意愿、送岗上门,并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走出一条就业促增收、助脱贫的新路子。

除了就业扶贫队员,就业扶贫东川“铁军”里还有外出务工人员服务联络站、农村劳务经纪人两支专业队伍。5个外出务工人员服务联络站对接市场“实打实”,负责区外劳务市场开拓,对接用工企业、收集岗位信息,做好东川籍在外务工人员的跟踪管理、维权帮扶。200名农村劳务经纪人牵线搭桥“点对点”,负责与就业部门、人力资源中介企业、用工单位和农村贫困家庭的对接联络,穿针引线、牵线搭桥,有序组织农村劳动力到“北上广”务工,实现劳动力供需对接。

此外,东川区还在昆明建立了驻昆就业扶贫基地,探索政府引导、基地搭台、社会助力的就业帮扶新路子,精准开展常态化教育、一体化服务、组织化输送、系统化输送“四化”帮扶,实现“既富脑袋又富口袋”。

来源:掌上春城

原标题:《东川就业扶贫获全国“优秀项目奖”》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