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金融科技 “疫”中蜕变

2020-04-13 10: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成都发展改革

记录解读成都发展改革伟大进程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人们的工作、生活,乃至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肌体血脉、民生服务的基础设施,有为实体经济输血、满足个人金融服务需求的天然使命。全民战“疫”进程,金融业深度参与其中。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金融扶持政策密集出台;金融主管部门及各类金融机构纷纷发挥所长,积极应对疫情……在特殊时期,金融业时刻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及时雨式的金融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在基础金融服务外,不少金融机构正通过技术赋能,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大力探索发展线上化、远程、非接触等客户服务和业务开展模式,为疫情期间的金融服务提供新的保障手段。穿越疫情,危机并存。疫情在进行社会“压力测试”的同时,更为金融业的线上服务变革、金融科技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契机。

应对

扶持政策

密集出台

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试剂盒研发生产企业,迈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在疫情暴发初期便从光大银行成都分行获得了5000万元保理融资;本土医药护品企业成都市阿姿依服饰有限公司通过“绿色通道”,仅用一天时间,就从成都农商行彭州支行申请到了100万元贷款;农发行四川省分行加开“微信群语音”特殊贷审会,对1000万元粮油调销贷款进行审批,贷款将专项用于新都区4200吨成品粮大米和170吨成品菜籽油临时应急储备……

疫情期间,类似的金融战疫故事每天都在这座城市上演。这不仅是因为金融作为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工具的角色分工,更得益于从中央到地方金融扶持政策的密集出台。

把时间往回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五部门2月1日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要求金融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保障民生和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发展。《通知》率先从国家层面定下了基调,提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疫情防控相关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保障人民群众日常金融服务等30条具体举措。

四川银保监局紧跟步伐,于2月11日印发了《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企业恢复生产相关工作的通知》,推出12项政策举措,要求全省银行、保险业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要高度重视支持重点行业企业复工复产、全力以赴支持疫情防控保障企业扩大产能,明确要重点关注小微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和政策帮扶。

成都于2月6日印发了《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运行20条政策措施》,其中明确要加大金融财税支持力度。具体而言,明确要确保中小微企业融资总量增加、利率下降,合理分担金融机构疫情贷款损失,提高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不良率容忍度。

纾困

护航企业

复工复产

当前,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经济社会秩序正加快恢复,金融业再次肩负起“保复产”“抗风险”的责任,为企业的复工复产雪中送炭。3月31日,在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21场)上,四川省财政厅联合多部门及省内金融机构,正式推出了“战疫贷”扶持小微企业,缓解其“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据了解,“战疫贷”将专项用于支持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全省各地小微企业(含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含农户),重点包括承担疫情期间稳产保供任务的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遇到阶段性经营困难的企业、复工复产急需资金支持的企业、春耕备耕以及畜禽养殖急需资金支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战疫贷”总规模在500亿元左右,按照四川农信小微企业户均贷款100万元左右来计算,“战疫贷”可支持5万户企业,可为企业节约各项融资成本15亿元左右。

“战疫贷”由省财政牵头,从省级层面自上而下进行推动,通过政银企共同作战,提高了政策落地的效率,能够为小微企业的复工复产送上及时雨。在市级层面,成都推出了自己的纾困方案。

目前,成都正集中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聚焦企业、行业共性问题和痛点难点,成立专班扎根基层,集中一个月帮助企业纾危解困。3月19日,成都市中小企业金融纾困专项行动启动仪式举行。在当天的仪式上,成都发布了《2020交子之星金融纾困专项行动方案》,通过构建一个小程序(“交子之星”云平台)+一个微信公众号(“交子之星”产融号)+120场线上线下活动的产融对接服务体系,打造永不落幕的产融对接服务平台。

一站式融资入口“交子普惠-金融电子商城”

同时,成都还创新开展线上产融对接活动,打造产融对接“云讲堂”,利用新媒体、云平台形式组织线上交流对接,延伸金融服务的触角,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据了解,首场产融对接“云讲堂”已于3月11日上线。

契机

线上金融

服务变革

疫情催生了“无接触服务”,从消费到餐饮、从旅游到娱乐、从教育到医疗,各行各业的线上服务纷纷在“疫”中崛起,金融业同样不例外。2月15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通知》,提出要加强科技应用,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提高线上金融服务能力。IBM中国银行行业解决方案总监张毅就认为,“这次危机从长远来看,也可以转化为金融行业提升业务和科技弹性,进一步深入数字化重塑的契机。”

当前,随着金融科技发展和数字化不断深入,金融行业的客户服务模式已经基本完成了以网点为主向线上化和移动化的转变,银行APP和微信等移动渠道已经成为零售客户使用率最高和最便捷的服务渠道。在疫情期间,银行等金融机构利用视频和微信等平台,进一步探索了非接触的业务开展和客户服务模式。张毅认为,“未来金融服务模式在线上化和移动化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向远程化和智能化发展。”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孙扬、杜娟注意到另一个现象,不少银行APP在疫情期间纷纷植入生活服务场景。比如浦发银行上线了生活场景类APP,支持在线找房、房价查询、购车购家电等功能,还有为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导流的入口;建行在武汉和本地生鲜“长江严选”“美菜商城”等合作,推出线上菜篮子服务……他们据此认为,“未来银行APP将以线上链接线下,开启社区银行战略,密切银行和社区生态的联系。”

疫情期间,种植户帖明目(下图)种植的白菜滞销,新网银行(上图)为其延长贷款期限,且不计息

值得一提的是,各大互联网银行在疫情期间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在传统银行纷纷关停部分线下网点的背景下,作为成都本土互联网银行,新网银行的各项业务系统24小时不停。1月30日,新网银行正式启动疫情时期“一揽子”金融服务支持,全面发挥“无接触”金融科技优势,主动调整优化在线信贷服务流程。“尽管疫情还没结束,但金融业的变革已开始。”新网银行董事长江海同样认为,未来的技术变革有两个方向:一是全在线服务,数字技术的应用,正打破银行作业的空间限制,让在线授信、远程授信成为可能;二是内部生产方式,实现基于AI、机器学习技术的“去人工化”。

企业故事1

线上服务不打烊

让“毛细血管”得到精准滴灌

在疫情暴发初期,金融服务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不少传统银行的线下网点都相继关停。作为一家互联网银行,新网银行在疫情期间优势得以显现——新网银行发挥互联网银行“无接触”优势,并启动“一揽子”金融服务重点支持小微群体。

由于不少网点关闭,疫情期间,市民想要办理金融业务受到影响。作为一家数字银行,新网银行主动发挥“无接触”优势,存款、贷款、提款、支付等各项业务系统24小时不停服,为全国客户提供7×24小时不间断在线金融服务,优化在线金融服务流程,让客户足不出户即可办理相关业务,减少接触降低感染风险,助力疫情防控工作。据了解,截至2020年3月末,新网银行累计服务客户数超过3140万,累计放款总额超过3890亿元,贷款笔数超过1.13亿笔。

疫情之下,不少处于经济“最末梢”的小微企业面临资金的压力,生产经营被迫按下了“暂停键”。为帮助小微企业按下“重启键”,疫情发生后,新网银行立即安排了首期10亿元信贷资金额度,保障客户提款用款。特别是涉及抗疫物资采购、流通、销售等领域的客户予以优先安排保障。

同时,新网银行加大了针对小微群体的专项信贷投放,对湖北省多个疫情重灾区实现信贷投放倾斜,对四川省内受到疫情影响的“创客贷”小微客户加大金融支持,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保障其金融资金周转需求,在防控疫情的同时有序复工复产。截至2020年3月末,新网银行小微贷款余额7.27亿元,疫情期间加大小微支持力度,小微贷款增速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8.18个百分点,累计服务小微客户15743户。比如种植户帖明目,2018年就通过手机在线申请了新网银行的“创客贷”,一直以来按时还款、信用良好,目前家里种了几亩白菜正处于收割期,但由于村子已经限制出入,工人也无法复工,家里没有收入无法偿还贷款,了解到情况,新网银行及时调整了他的还款时间,为其延后了3个月。截至2020年3月末,新网银行累计为300多位受到疫情影响的客户进行了利息、罚息减免,为3000多位客户豁免了征信逾期报送。

此外,从今年4月中旬到6月底,新网银行还计划拿出20亿元总额度,为大成都范围的创客、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小微群体进行贷款支持,预计覆盖1万户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凭一部手机、一张身份证、一张营业执照,就可以随时随地凭借个人信用数据完成线上信贷申请。

“须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让‘毛细血管’快速得到精准滴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分析认为,目前小微企业这样的“经济末梢”正处于复工复产期,甚至是生死攸关的关键阶段。

“疫情将成为中国产业技术变革的催化剂。”新网银行董事长江海表示,这次疫情是人类社会一次前所未有的超大规模的移动互联网“社会实验”,整个移动互联网对社会组织进行了改造,这将加速金融行业用数字技术来拥抱转型。

企业故事2

推出金融电子商城

给小微企业融资一站式入口

一场疫情,一场大考。在这场“压力测试”下,以智能制造、智能生产、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为代表的新经济展现出了强大潜力,应用场景得以迅速拓展。作为本土金融科技公司,四川享宇金信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享宇”)在3月31日举行的2020成都新经济新场景新产品首场发布会上,推出了一站式融资入口——“交子普惠-金融电子商城”。

金融电子商城是什么?它有哪些亮点和优势?

享宇CEO蒋妍君告诉记者,“交子普惠-金融电子商城”平台是专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多渠道融资等普惠金融支持的平台。“金融电子商城为企业提供了融资一站式便捷入口,还能更好地把银行低息产品推向有困难的企业,真正做到打通金融服务实体‘最后一公里’。”

她向记者介绍,作为一个基于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打造的电商系统,金融电子商城可提供在线开设银行店铺、客户维护管理、营销推广和渠道分销工具等功能。各大持牌金融机构只需通过申请账号,在商城开通机构店铺账号,上架自身金融产品与服务,便可在商城内完成在线交易、分销、营销、客户管理,实现业务营销互联网化的完美转型。

金融电子商城依托政府,加快线上、线下营销同步,免费开通、上架产品、打造金融电子商城CSR在线免费培训服务,同时在线下同政府相关部门合作,通过走进街道办、产业园区宣传,在税务窗口铺设物料等方式,让“交子普惠-金融电子商城”这一普惠金融服务平台走进广大中小微企业,搭建银企桥梁,助力金融机构为企业“融资难”纾困解忧,助力复工复产。

谈及平台推出的初衷,蒋妍君告诉记者,疫情暴发后,各行业的线下营销通道几乎停摆,通过在线营销平台,是金融科技助力金融机构应对疫情并持续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保障。在此背景下,享宇加快了商城的上线力度。1月21日,成都市锦江区金融局与享宇签约,“交子普惠-金融电子商城”平台加快开发上线步伐。由产品、研发、技术、运营16名骨干集结成“突击小分队”,连续加班攻坚两周完成任务。

3月5日,“交子普惠-金融电子商城”平台正式上线,平台专门开辟“疫区专区”,开设绿色通道,全力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现已有中工建交等16家银行入驻,上线50款产品。上线以来,已有23家中小微企业用户申请贷款,申贷总额为4700余万元。

“疫情是一场考验,也是一种转型。”蒋妍君告诉记者,疫情的影响波及各行各业,金融科技行业亦不例外。后疫情时代,金融电子化转型的步伐势必加快。未来,金融科技行业甚至包括金融全行业,也将愈发坚定借助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开放API等金融科技手段实现平台化、打造生态圈。

记者观察

发展金融科技 成都有望弯道超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各类金融机构纷纷推出多种线上金融服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金融领域大显身手。早在去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就发布了《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提出了加强金融科技战略部署、强化金融科技合理应用、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增强金融风险技防能力、加大金融审慎监管力度、夯实金融科技基础支撑6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本次疫情凸显、证明了金融科技在支撑金融体系乃至经济体系方面的核心重要性。同时,也让行业意识到金融科技尽管近几年发展迅猛,依旧短板明显,应对突发事件方面尚有较大提升空间,更蕴藏不少新机会。有业内人士认为,“本次疫情危机正是金融科技应用水平的试金石。”

事实上,金融科技早已成为各地建设金融中心的“兵家必争之地”,定位于国家西部金融中心的成都同样不例外。当前,成都正着力以金融科技为突破口,加快构建新金融产业生态圈。2018年2月,成都举行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大会,随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的若干意见》和《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行动计划(2017-2022年)》。2019年4月,成都集中印发了《关于支持金融科技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4个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的配套文件。其中,创新性地提出国内首个金融科技企业分类认定标准,并针对金融科技企业出台了一系列“真金白银”的奖补政策。

但成都对金融科技还有更宏大的谋划。日前,记者从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了解到,该局会同人行成都分行营管部及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成都市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0-2022)》,并拟于近期发布。在这份《规划》中,成都拟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金融科技中心。

在政策的推动下,成都金融科技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2019年9月,由英国智库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共同编制的第2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26)”在伦敦发布。本期指数首次引入金融科技排名,成都金融科技表现强劲,排名全球第18位。在金融中心的竞争中,凭借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成都未来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 来源 | 成都日报

▶ 微信编辑 | 蒋莉

往期回顾

一图了解 | 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的成都组合拳

成都发展改革,感谢您的关注!

原标题:《金融科技 “疫”中蜕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