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们是怎么解决08年金融危机的?

2020-04-16 14: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第二眼财经工作室(ID:HKGaze)原创

作者 | 小徐博士在香港

编辑 | 张望

有人问,我们是怎么解决08年金融危机的?

说“解决”,现在看来,似乎不准确。

不过,要问通过什么手段处理的,那么,首先我们要知道金融危机的本质。

金融危机的本质是什么?是“欠的钱还不上”吗?

这只答对了一半。

金融危机的本质是:欠钱还不上,被发现了。

所以,要解决金融危机,关键是两步:

1、还上钱。可以先还部分。

2、重新让大家相信他们还得起。

事实上,后者更重要,因为都是金融危机了,那肯定是欠了很多钱还不上,所以,一次性还清那是不可能的,况且,这也不符合金融的逻辑。所以,解决的着力点首先还是后者,甚至可以说,还一部分钱的目的,也是服务于后者,让大家有信心:大部分债主没跑路,大家投资的资产回报率还值得期待。

所以,08年,总理说的是:信心比黄金还珍贵,就是这个道理。

不妨看看,08年后的美股牛市,全球范围内的房价上涨,在技术上的措施当然是量化宽松,好几轮的买买买,但是,在本质上就是告诉大家,咱们地球短时间不会爆炸,未来还是欣欣向荣,这不,大家都挣着钱了吗?真金白银都到手了还不信吗?

当然,这个事当然不是凭空的,单纯注入货币,并不能重振市场信心。一开始你当然必须还部分钱,或者说,你不能再让钱打水漂,又或者更直白地说:

你至少得有东西,你至少得让钱找到它对应的东西,砖头也好,石头也好,总之,别再像衍生品那样连废纸都不是,是空气。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就明白基建的意义了,基建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基建是个东西,而且还是个超级大的东西,这就为大量惶惶不可终日担心要变成废纸的资金找到了它的对应物(标的),要知道,钱多物少,并不一定导致通胀(尽管货币学派坚信这点),钱多物少还可能导致钱没了,创造新的标的,这就创造了价值系统的压舱石;另一个方面,与前一点相关,基建是资产,尽管我们知道大量的基建投资周期非常之长,但是,债有收益的呀,而且,国家通过这种方式介入,为金融系统提供了信用,注入了信心。

所以,当大型危机发生时,国家光说是没用的,光注入资金也是没用的,这反而可能直接把市场吓趴了,人们本来就是才突然发现不知道自己在买卖什么,慌着呢,结果你光说不做,又是个没影的事。这里,你就看到了一条国家介入金融系统进而提供信心的链条:

基建—东西—债务—还上钱—给信心

这就是一举实现了我们前面讲到的还部分钱和重建信心的问题。这也是我国处理08年金融危机的线路之一。

当然,这里说的是一个信心重建的链条。有人就说,那么,基建这么好,那岂不要狂用?

然而,基建肯定不是万能药,而且狂用之后,副作用非常大,甚至可能是反作用,因此,只能有限度地使用。为什么?至少有两个原因:

1、市场经济框架下,政府的负债也要遵循市场原则。

2、基建万能?计划经济就是这么觉得的。如果不遵守市场原则,那就是事实上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的后果我们都知道不少,而最关键是,后果还不仅仅是经济上的。

交流合作请关注微信公号:第二眼财经

转载授权请添加微信:HKGazer

更多文章:《经济危机中普通人该如何布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