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系列报道29 | 武陟非遗尽展黄河的柔情与豪迈

2020-04-15 18: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黄河文化之乡”武陟时时处处都与黄河有缘。每一段耐心寻味的故事背后,都透露着黄河的万种风情。

中国最美的爱情

七仙女在武陟遇到了董永

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妇孺皆知,而这个令中国人传颂了千百年的爱情故事,就起源于武陟县小董乡小董村。

董永,中华民族孝文化的典范人物。他自幼丧母,家境贫寒,幼时生活颠沛流离,四处乞讨,12岁那年,从山西拉车载父,沿途乞讨,终于回到故土小董村,这便是西汉刘向《孝子图》所载“辘车载父”的故事原型。然而,一年后董父病故,为买棺葬父,董永又卖身到如今的武陟县三阳乡傅村(也称“付村”)傅员外家为奴。

而董永与七仙女的美丽传说,其实源于董永和一个叫张七姐的故事。绿林好汉张老田之女张七姐是南方人,很是水灵。张老田是农民起义军绿林赤眉中的一个将领,受父亲影响张七姐也是侠肝义胆。绿林军失败后,张七姐逃至北方避难,在武陟爱上了被世人传颂的孝子董永,二人遂在大凡村槐荫树下私定终身,结为连理,并拿出其父劫富济贫的贡品黄绫替董永赎身,托言是众姐妹一夜之间织成的。

2006年5月,“董永传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河岸边最豪迈的音律

武陟盘鼓

武陟盘鼓已在武陟县詹店镇溜村传播千年。2007年2月,武陟盘鼓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武陟历史悠久,汤帝陵和祖乙等八位商王陵墓在武陟,伊尹冢及周公姬旦后代的封地也在武陟。而武陟的鼓乐也历史久远,孔子曰“鼓住(驻)于河”,指的就是地处河内的武陟,其鼓乐之盛,亘贯古今。

武陟县地处黄沁之滨,古时黄河、沁河三年两决口,为患中原,朝廷每次征用大批民工修堤筑坝,堵口治河,督战的“催阵鼓”和祭祀河神的鼓乐都不绝于耳。因此,数千年来武陟人民养成了喜乐好鼓的风气,村村有社戏和鼓队,武陟盘鼓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经过世代劳动人民的加工改进,如今的武陟盘鼓从队形、动作都有了很大变化。现在演出时,一般分为四场:第一场《闹年》,队员首先上场拜四方(二十面鼓八面镲,分队排开),寓意四方神灵,保佑黎民安康、五谷丰登,然后变化队形或十字排开,把队员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花的造型,最后以龙凤展翅的形状,展现在观众面前,再现太平盛世;第二场《黄河鼓韵》,首先以米字造型展现在观众面前,以欢快的音乐表现出黄河岸边喜庆丰收的景象,然后以上鼓、叠罗汉、造三角、对花棍等造型,通过鼓乐变化,以一泻千里波澜壮阔的黄河为主题,表现出黄河儿女博大的胸怀和顽强的意志;第三场《五谷丰登》,以斜八造型,鼓在两边,镲在中间,然后以三圆、跳跃、五朵金花等造型,表现了人们对丰收的喜悦,敲起雄壮威武的盘鼓,打起洪亮铿锵的铜锣,跳起喜庆欢快的盘鼓舞,表现出黄河儿女丰收时的喜庆;第四场《龙吟虎啸》,以激昂的鼓乐达到高潮,队员以火车换头、压棱形等形式,将黄河儿女的虎虎生机、铮铮铁骨活生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最后以龙的造型,体现出龙吟虎啸之势,把演出推向顶峰。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玮萱 报道

总监制:李建阳

监 制:刘晞暄 王 言

统 筹:杨 杰 张乙晨 郭子轩

主 编:王 言 责 编:赵晓晓

校 审:陈 婷 编 辑:郭子轩

原标题:《系列报道29 | 武陟非遗尽展黄河的柔情与豪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