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线上教学助力深圳盐田教育“弯道超车”

2020-04-17 11: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疫情之下,教育不能停。对于线上教学,深圳市盐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

区委书记陈清多次指示要高度重视线上教学并深入校园在线教学一线现场调研指导。区长杨军多次开会研究部署线上教学工作,提出“要变危为机,用心做好线上教学,促进教育优质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弯道超车。”副区长莫熙玲也多次召集教育局开会听取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和线上教学汇报,并强调“要高度认识线上教学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要高度重视线上教学质量。”

从大年初三开始,盐田区教育局就着手部署线上教学,区教科院更是主动思考,在全市率先制定《盐田区“空中智慧课堂”实施方案》,并连续出台10多个方案、指南、指引等系列指导性文件。自2月10日以来,盐田区线上教学已经实施了两个多月,全区广大教师经历了从摸索起步到实践创新的飞跃,技术运用越来越成熟,教学方式越来越灵活,家长和学生的评价也越来越好。

顺势而为,化危为机全面实施线上教学

开展线上教学是疫情之下的应急举措,同时也是一个被迫进行的全方位地、大规模地教育信息化的普及试验。从一开始,盐田区教育局就将校园疫情防控与线上教学作为对区域教育管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考验,化危为机、主动作为,坚决做到“三个结合”。

一方面将线上教学与践行教育人初心使命相结合。从疫情一开始就在区委区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总体部署下,做好各项准备和实施,确保线上教学有序平稳运作,切实起到了“稳阵地、保质量”的作用。

另一方面将线上教学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推动全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正如杨军区长所讲“线上教学是‘危’,也是‘机’,我们要化危为机,充分利用好这次教育变革的契机,创新线上教学方式,争取实现盐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弯道超车。

 

盐田区同时将线上教学与推动盐田未来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相结合。在线教学是教育史上划时代的大事,是未来教育实施形态的大势所趋。尽管线上教学已经出现了多年,但以前都是蜻蜓点水,未形成气候。这次疫情让线上教学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也让老师更加主动地去思考和应对,把这次非常时期的在线教育实践当成迎接未来教育大潮流的能力体检和提前练兵,为盐田区未来的智慧教育、智慧城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部署,九大创新举措打造区域线上教学特色

按照市、区两级教育部门部署,盐田全区16所中小学各年级全面开展线上教学,涵盖学生总人数23926人,学生日均在线率基本维持在99%左右。教师人数1724人,教师日均在线率均维持在95%左右,学科教师按课程上线指导率一直保持在100%。学生日均整体满意度、家长日均整体满意度、教师日均整体满意度三项指标基本维持在99.5%以上,全体线上教学整体态势良好。

在创新线上教学实施途径方面,盐田区采用“三种模式,多元平台”的线上教学实施方案。以腾讯课堂为主要学习平台,同时借助微信、QQ、钉钉、晓黑板等多种网络平台资源,采用直播与录播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名师与助教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做好技术指导和层层培训,确保线上教学有序高效实施。经实践检验,这种模式是灵活且有效的,既有全局的统筹平台,也有保底的个性化平台,受到学校和老师的高度认可。

盐田区在线上教学实施机制方面也有创新。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盐田区教科院分学科分学段向学校推荐了一批国家、省、市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组织全区100多名优秀教师录制431节精品课程,建立了疫情防控、心理健康、人工智能等136节特色专题资源课程,线上总资源达到567节。各学校也主动探索,亮出不少绝招妙招。如线上百日誓师活动、线上教研、线上直播课、线上云测试、跨学科学习互动、线上音乐欣赏课、线上体操互动课、线上心理辅导课、线上云社团、人工智能活动等等,创新举措层出不穷。

   

盐田同时注重线上教学实施指引的创新。疫情初期,区教科院组织编写《盐田区教育系统疫情防控期间“空中智慧课堂”实施指南》,组织开展了12轮次区信息技术骨干、录播名师参加市级和区级在线课堂、录播软件培训,并与学校建立区、校、班三级培训机制。技术人员开展线上教学技术讨论答疑,实现线上实时问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充分发挥教研员专业引领作用,组织编制《盐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各学科在线教学指引》,进一步细化在线教学指导工作。“我们还从集体备课、资源选择和优化、教学方法、质量监测、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教研员在线巡课提出具体要求,及时反馈巡课情况,提出针对性建议。”盐田区教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书房变课堂,客厅当操场。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让家庭成为了教育的主阵地。在线教育呼唤家校深度合作,家校深度合作离不开家长的全力配合,合作方式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为支持孩子的线上教学,盐田区许多家长不仅为孩子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设备,创造了必要的在线学习环境,而且在孩子居家学习期间,许多家长深度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管理,如云听课、云监督、云测试等,这些创新举措让家长与学校形成了积极的教学封闭管理链条,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有效落实。此外,很多学校也利用QQ、微信、钉钉等各类平台,加强与家长的互动与沟通,召开线上家长会,举办线上家长讲座,开展线上家长问卷调查等等,适时适度地做好家长和学生的心理安抚工作,确保学生居家学习顺利开展。

教学环境不同,倒逼线上教与学方式要有所创新。从教的方面看,除了要求老师直接传授知识外,盐田区更加注重思维的逻辑性、科学性和严谨性,更加强调知识的整合性和系统性,要求老师的教学语言简洁精炼、准确规范,确保学生听得懂、听得进。从学的方面看,盐田区大力推行任务式、项目式、游戏化学习方式,倡导采用灵活多变和妙趣横生的方法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鼓励学生通过建立网上学习小组、互助小组,提高学生协作性学习能力。

疫情初期,盐田区创造性地开发了一套适合3-15岁学生的“家庭项目式学习六步曲”的操作模式,分幼儿园、小学、初中三个学段,开发出19个大项44个小项的活动主题,收集案例200多个,在公众号推送优秀案例42个,发表学术论文2篇,项目式学习成为盐田区线上教学最大亮点。随着线上教学的深入,盐田区又适时推出《盐田区基于课程重构的项目式学习2.0建设方案》,将项目式学习与线上线下教学的实际很好地进行融合,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深度变革。

在教学指导方式的创新方面,盐田区建立了“局领导-院领导-教研员-学校”的四级巡课制度,将线上教学巡课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区教科院每位教研员挂点一所学校,实行值班巡课制度,深入学校线上课堂听课,每天形成《教研员巡课情况反馈表》和每日在线巡课小结,主动发现并反馈学校线上教学的优缺点,指导各校在线教学的持续开展,保障全区在线教学效果。

除日常巡课外,教研员每天对2-3位“薄弱”教师课堂全程听课,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线上指导交流,每周跟踪指导,这些教师的在线教学水平逐渐提高,现已能开展比较高质量的线上教学。各学校成立了由各级名师、科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校级巡课小组。落实“三个一”(每日一巡、每日一报,每日一评),就直播课纪律、腾讯软件操作、直播互动提问技巧等问题全方位指导,群策群力,寻找策略。

可圈可点的还有盐田区线上教学分工的创新。为了促进线上教学的质效,该区根据老师的学科、特长和兴趣等特点,加强师资的优化与重组,推进线上教学的精细化分工。要求学校在推送直播老师时,鼓励教学水平比较高、表达能力好、有幽默感的老师多上直播课。其他同年级同学科老师监管学生线上学习状态,跟踪监控学生线下落实,并开展“一对一”辅导。

线上教研的创新则体现在,实施线上教学以来盐田区教科院每周均对各校的突出亮点、典型案例进行收集,并将好的资源和方法进行整合,推广到全区各校进行学习。

各学科统筹集体智慧,发挥团队作用,积极加强线上教研,如高中政治与福田、光明、龙岗等开展跨区云端联合教研,初中化学开展网络问卷调查,小学英语开展在线教学经验主题分享和听课评课活动,小学语文开展作业批改创新教研等。

对各学科线上教学的指导还体现在资源的选择与优化、教学方式的优化、学习方式的优化、集体备课的组织、学科总结与提炼、监测方式和结果呈现、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形成了教育教学全链条、闭环式的智慧指导。

盐田区同时注重质量跟踪和质量监测的创新,始终坚持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生命线,从线上教学开始便关注和加强质量监控。区教科院制定了每日巡课制度,安排了详细的巡课计划,通过巡课落实教学质量的要求。

同时建议学校每节课开始前开展五分钟左右的限时练习,既促进教学落实,又了解教学效果,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学生学习能力。盐田区要求各学校每周至少安排一次20分钟左右的在线小测试,保持对教学质量的持续跟踪监控;区教科院每周对学科进行适当抽测,检查线上教学的效果。

质量导向,持续推进线上教学不断优化

考虑到疫情的复杂性和持久性,下一步,盐田区将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对线上教学的管理和研究,按照可持续、可优化的思路落实线上教学工作,重点抓好“两三”教学质量,抓好学生在线学习实效,通过线上教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切实做好“六个要”。

“六个要”即要根据最新中高考时间安排科学调整备考节奏、要深化精化线上教学质量效果评估,做好线上教学和返校学习的衔接、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优化分层教学设计、要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经典案例的示范及带动作用、加强“两三”备考教学质量的动态监测与跟进工作、加强对重点关注人员的关爱行动与心理疏导。

(来源:南方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