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商丘文史|杨东明:立朝善政 立野泽民(上)

2020-04-18 07: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

杨东明和吕坤是亲家,这一种“门当户对”让人心生仰望,但只有望洋兴叹的份儿。因为他们做儿女亲家,不只是朱门官府的简单对等,而是思想家、廉吏与智者的惺惺相惜。

试想,这样的两位儿女亲家走到一起,或对饮,或对弈,或者就对坐谈天,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他们原本是普通的父亲,怎会不寒暄些烟火人家的儿女之事?他们到底不是普通的男人,故人的言谈里怎能少了“国如何国、民如何民、家如何家”的家国话题?

老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吕、杨两家结秦晋之好,倒更多像似因为这两位历史伟人,其性格、人格、思想、胸襟等人品、官品均相似相投的缘故了。

和吕坤一样,杨东明也是一位敢于犯言直谏的政治家,一位思想通达的理学家,一位热衷提携乡里的教育家。他一生多任朝廷谏官,不计较荣辱,不较真得失,居官正直,刚烈不阿,因敢于犯颜直谏而两进两退。他以“君子立朝善政,居乡善俗”为座右铭,志则继往开来,学则躬行实践,进则奠安宗社,退则泽被闾里。他用《饥民图说疏》智慧地表达了一位下野官员的民本思想和政治情怀。时人称他“凛凛风骨如日月行天,有折槛碎阶之风”;乡人却只想简简单单尊他一声“杨爷”。

一位思想家,其思想的视角如果不能关照到最基层百姓的疾苦,再多的著书立说怕也只会是“满纸荒唐言”。

一位朝廷官员,其襟怀如果不能上则立朝善政、退则立野泽民,再多的言辞凿凿怕也只会是“知我者谓我心忧”的空叹。

杨东明作为一位触须敏锐的思想者,他线条简明的《饥民图说疏》,胜得过所有洋洋万言的鸿篇巨著。作为一位达济苍生的朝廷官员,他千里搭起的粥棚,胜得过所有留得下文字的动人诗话。

阅读我们商丘的历史文化,总不时被过往的恢宏和先贤的大德打湿眼睛。行动起来,在对祖上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上,我们似乎唯有行动。

大丈夫退则泽被闾里

山以仙名,水以龙灵,地以人名。一位得道的仙可以让一座山闻名遐迩,一位大写的人可以让一个地方扬名天下。历史上的虞城利民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这一个大写的人就是杨东明。

杨东明,字启昧,号晋庵,别号惜阴居士,商丘虞城利民马楼村人。据清光绪二十一年《虞城县志》关于杨东明的记载:生而颖秀,沉毅,敦固。六岁就外傅,茹苦力学,事两尊人,承欢养志,言笑恭谨。年十八,受知学使,益肆力学问,潜心性命,子俗儒训诂外别有玄悟,屹然理学大儒也。万历丙子领乡试,庚辰成进士,授中书舍人。丁外艰,哀戚含敛,葬祭一轨于《紫阳家记》,至今乡人言丧礼者必宗之。

和历朝历代那些个不愿摧眉折腰的官员一样,杨东明走的也是一条大起大落的官道。但如果给这位“杨爷”也画上几幅《光辉历程图说疏》,他“立野泽民”的这一笔,较之其他,将更为耀眼,更为浓墨重彩。记者这次一改先例,写官员廉吏,先写其脱下官服,虽成一介布衣,不在其位,却依旧“善谋善政”这一段,原因就在这里。

杨东明被朝廷贬官乡里后,他人前不仅不现落拓之形,反倒一如当初的达观。由此更见其政治家的凛凛风骨,和思想家的坦荡胸襟。

孔子当初还乡祭祖,曾在商丘多个地方设坛讲学;后来范仲淹留学商丘,并重振应天书院。古往今来,商丘一直彰显有“礼以述法育民德,乐以陶情助风化”的优良教育传统。这不仅赋予了杨东明儒学风范,更敦促他不畏年迈,投身其中,竭力践行。

杨东明因抗疏被贬为陕西布政司照磨(掌管文书的官员)后,不久返回故里。他先是出地捐资,在虞城县老城西郊,与当地名儒创办“折柳亭”学馆。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17年),他与弟弟杨东光捐资重修县儒学馆。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又建“首善书院”。他为学校聘请名师,还亲自讲学,先后教授弟子数百人。他注重教学实践,反对空谈,主张“言必行,教育者应先行”。“植万古纲常,要立定自家脚步;做两间事业,须推开物我藩篱”,这样的襟怀,什么样的阻碍不能笑着面对?什么样的险恶不能踏在脚下?什么样的厄运不能包容于胸?

虽为一介布衣,杨东明似乎有了更多的时间和心力造福乡里。他主张置社仓,以备饥馑;设义庄,周助婚丧;隆冬施袱,颠连得所;灾疫施药,疾病赖以生;人有冤抑未伸者,必为昭雪。见城墙残垣断壁,他与知县同倡重修。城墙原为土墙砖垛,他带头捐资,带动大户、名流捐助,将土城墙修成砖城墙。后崇祯己亥时,流寇围攻县城数日,因城墙坚固,终不能入,城内百姓安然无恙。

其时的黄河已经改道北徙,但坐落在故道边的虞城利民,依旧常常面临水患。这样的时候,杨东明便率领村民抢险护堤,暴风骤雨,昼夜无间。“众有饥者,犒之瓜饼;倦者,鼓之歌唱”,以此鼓舞民众,战胜困难。为防洪水横流,殃及城池、淹田漂庐,他还向知县王纳言倡议,在县城南五里处开挖沟渠,防止水患。此沟后命名为“惠民沟”,至今仍叫这个名字。

“退则泽被闾里”,杨东明对此的践行可谓不遗余力,鞠躬尽瘁。

《饥民图说疏》胜过《苛政猛于虎》

孔子的《苛政猛于虎》,是对封建统治惨无人道的血泪控诉,字字如鞭挞,句句似诛伐。

较之于杨东明的《饥民图说疏》,前者——一篇流传那么经久的经典檄文,最终似乎仅仅止步于鞭挞和诛伐上,远不及后者,除了最直观的鞭挞和诛伐,它实现了最终救万民于水火的初衷和目的。这是杨东明的智慧,是《饥民图说疏》的力量。

杨东明一生多任朝廷谏官,在他多篇著名的疏文中,尤以万历三十二年的《饥民图说疏》,最能反映他“立野泽民”的思想诉求和民生关怀。

万历三十一年,杨东明从礼部给事中升任刑部右给事中。这年夏季,小麦将熟之际,黄河突发大水,由虞城张堤口处决口,“齐、梁、淮、徐广大地区数十县遭受大水灾”,大量土地淹没,房屋倒塌。面对“人相食,骨相枕,民死十之七八”的悲惨景象,杨东明痛心疾首,愤而上疏:“自中州被灾以来,臣欲默默无言,实戚戚在念;欲勉强言之,则洒泣而笔不能下。恐皇上览之当亦潸然出涕也!臣为苍赤抱痛,复为宗社怀忧,谨披沥为皇上陈之”;

“去年五月,二麦已见垂成,忽经大雨数旬,平地水深三尺,麦禾既已朽烂,秋苗亦复残伤。且河决堤溃,冲舍漂庐,沃野变为江湖,陆地通行舟楫。水天无际,雨树含愁。民乃既无充腹之资,又鲜安身之地。于是,扶老携幼,东走西奔,饥饿不前,流离万状。夫妻不能相顾,割爱离分;母子不能两全,绝裙抛弃。老羸方行而辄仆,顷刻身亡;弱婴在抱忽遗,伶仃待毙。跋涉千里,苦旅舍之难容;匍匐归来,叹故园之无倚。投河者葬身鱼腹,自缢者弃国园林。凡此,皆臣居乡时闻且见者也。迨至今日,更不忍言。断草莱以聊生,刮树皮以充腹。道路警急,行旅戒严,村落萧条,烟火断绝。难支岁月,乃相约以捐生;无耐饥寒,遂结聚而为盗。汹汹靡宁之势,已有岌岌起变之势。此臣近日所闻甚于昔日所见,过此又不知何如也”;

“臣闻,君为民之父母,民为君之赤子。今赤子既已无聊矣,而君父何忍坐视哉!今蠲租之令不下,则有司之催科犹严;内帑之金不施,则下民之仰望顿失。催科严,则有刑罚以驱之叛;仰望失,则无恩德以结其心。以无所可怀之德,迫于有所可畏之刑,即慈母不能保其子,而国家能以有其民宁!故论君民一体之情,则不忍不蠲,不忍不赈;论利害相关之事,则不可不蠲,不可不赈。盖古者,乐岁相仍,犹然用一缓二,今也生民相食,何忍剥髓敲骨……早一日则多活数千万之生,迟一日则多毙数千万之命,臣望皇上速留意焉。”

在疏的结尾部分,杨东明明确建议:“臣冒死请于户、工二部各发十万余金。臣又思,此二十万金,聚则为重大之惠,散则惟涓滴之仁。欲固嗷嗷民心,还须洋洋德意。伏乞敕下该部,速议施行。万民死生之关,邦家安危之本在此举也。”

这只是杨东明疏文的片段,不过已活画出灾后百姓“流离万状、割爱离分”的凄惨景象,言辞沉痛,情感痛切,更令人痛心扼腕,潸然落泪。写至此,想起吕坤冒死递上的《天下安危疏》了:“流民未复乡井,弃地尚多荒芜。破屋颓墙,风雨不蔽,单衣湿地,苫蒿不完。儿女啼饥号寒,父母吞声饮泣。君门万里,谁复垂怜!”

为更具体形象地说明灾区情况,杨东明随疏又绘制出十四幅《饥民图》,有《水淹禾稼》、《河冲房屋》、《饥民逃荒》、《夫奔妻追》、《卖儿活命》、《弃子逃生》、《人食草木》、《全家缢死》、《刮食人肉》、《饿殍满路》、《杀二岁女》、《盗贼夜火》、《子丐母溺》等。每幅图都配有简洁的文字说明。

如《全家缢死》图解:“这几株树木,乃是先臣马文升之林。有一起逃荒饥民,一家大小男女七口,走到林中歇息,肚饥力倦,不能前进,商量着将十五岁女儿卖了,女儿挽娘衣哭不忍舍。又要将一儿一妇卖了,儿妇跪倒地下,扯住父母痛哭不去,举家痛心抱头大哭一场,齐在树上缢死。丢下两岁孩儿,扒天扑地,声声叫娘,无人答应。”

《饿殍满路》图解:“这暴露的尸骸,都是冻饿死的饥民,缘系流寓,无人收埋,都拉在城郭外万人坑中,鸟食狗吞,肢骸散乱,甚可痛心。今春气透发,臭秽熏人,恐蒸为厉疫,死亡更多。这都是国家的赤子,赖他以为根本,耗伤若是,可无寒心。”

杨东明的《饥民图说疏》一时震惊朝野。神宗皇帝看后,惊恐惶惧,被迫蠲免租税,拨款赈济,并派钟化民以河南道监察御史,前往督察料理。可以说《饥民图说疏》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救灾作用,使得灾后重建,灾民安居,为神宗收揽了民心,使社会恢复了秩序,政局恢复了稳定。

或许当初立朝时久的杨东明,深知一般的文字书呈终是无济于事,所以他巧妙地附以《图说》,尽写饥民之状,尽绘饿殍之惨,再配以形象的俚语解说,使万民仰赖悉尽上达。这是一种智慧呢。这种政治智慧,决不是投机取巧,非大胸怀、大气度、大关怀的大丈夫,难以表达得出。

作者简介

班琳丽,笔名班若,1973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出版长篇小说两部,诗集两部,中短篇小说集一部。作品发表在《文艺报》《中国作家》《北京文学》《诗选刊》《星星》《绿风》等刊物。《一腔白菜》获《中国作家》文学奖;《小日子》获第一届浩然文学奖等。现居商丘。

文章作者:班琳丽

总策划:张凤玲

统筹:周小琦

原标题:《商丘文史|杨东明:立朝善政 立野泽民(上)》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