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创见 | 浦东三十而立:开启新征程,创造新奇迹

2020-11-13 12: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开放研究课题组 上海中创研究

注:1991年2月,邓小平在上海听取关于浦东开发情况的汇报。

今天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的纪念日。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对外宣布了开发开放浦东的战略决策,沉睡许久的浦江之东从此开启了新征程。短短三十年间,浦东从阡陌农田到高楼林立、从冷僻乡间到繁华城区,一路见证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一路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奇迹。浦东以上海1/5的土地、1/4的人口创造了上海1/3的经济总量、1/2的税收总额,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24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2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32万美元。浦东开发开放的成功实践,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缩影。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浦东要继续以敢闯敢试、超越自我的精神,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奋力创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奇迹。

回眸:“五个先行”铸辉煌

回顾浦东开发开放的辉煌历程,既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机遇条件,也有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大胆探索,其中不乏一些极具关键性的制度突破和富有影响力的创新举措,具体表现为以下“五个先行”:

1、国家战略先行。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浦东就成为上海承担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核心区和试验田,从浦东开发初期获得的重大突破性政策,到中央赋予上海国际金融、航运中心功能,到成功举办世博会、引进迪士尼项目,再到赋予上海全球科创中心、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等功能,这些都是上海和浦东在不同阶段承担国家重大开放战略的表现。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向世界宣示了中国坚定扩大开放的决心,并宣布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浦东作为上海实施上述三项新的重大任务的核心地区,再次被赋予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使命。可以说,通过承担国家开放战略倒逼经济体制、政府管理、社会服务等领域改革,从而促进营商环境优化,并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是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特点。

2、基础设施先行。浦东开发开放以来,在从滩涂、农田到国际化大都市的蜕变过程中,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的理念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一方面,浦东机场、外高桥港区、洋山深水港等国际化交通和物流枢纽建设,确保了浦东始终站在对外开放的最前沿,2019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330.3万标准箱、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浦东与全球223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业务往来,多项指标占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比重超50%;浦东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保障能力已达8000万人次,上海机场的货邮吞吐量突破400万吨,连续12年排名全球第三。另一方面,横跨黄浦江的多条桥梁、隧道、地铁等交通设施(截至目前,浦东累计建成了228公里轨道交通、285公里高快速路、4座越江大桥、15条过江隧道),使得上海中心城区的服务功能、人才资源有效辐射到浦东,同时也打通了浦东与长三角的联系。通过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带动国内外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高速融通,正为浦东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动能。

注:1991年12月1日,南浦大桥正式通车

3、科学规划先行。与浦东开发办公室同时成立的,还有浦东开发规划研究设计院,这充分表明了浦东开发坚持规划先行理念。1990年12月,浦东新区总体规划审议会召开,研究启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1.7平方公里核心区的规划,市政府决定用国际智慧做好陆家嘴的规划,成为我国历史上首次为一个地区规划进行国际咨询,国际方案征集了英法日意等多国规划大师的设计理念,产生了第一个汇集国际智慧的规划方案。近年来,在世博会、国际旅游度假区、张江科学城、临港新片区等重要战略区域的开发建设中,我们同样看到了全球顶尖规划设计团队的参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不仅成为浦东以规划引领开发建设的惯例,同时也为上海随后的城市规划开辟了新空间,树立了新理念。

4、功能塑造先行。在上海对外开放尤其是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功能先行的特征非常明显,也就是说先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再围绕核心功能定位进行区域开发布局、产业规划引进、基础设施配套以及政策机制设计。“十四大”报告提出上海要打造“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后来上海逐步明确“四个中心”功能定位,浦东就是围绕经济、金融、航运、贸易等中心建设,发挥对外开放的龙头作用,四大开发区、港口、机场、桥隧等都是为实现这个功能定位而进行的布局,完善金融市场、发展总部经济等也是为实现功能开展的工作。随着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功能的提出,浦东围绕科创中心建设展开了新一轮布局,如张江科学城规划、国家大科学设施布局、“双自联动”政策推进等。

注:陆家嘴金融城

5、制度创新先行。在我国地方改革实践中,近年来真正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举措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在有基础、有共识的情况下,通过科学设计和实践探索,将国家层面改革方案具体化、系统化、制度化。而浦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不断通过开放倒逼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立足上海、服务全国大局的制度创新成果。从开发初期的“资金空转、土地实转”“小政府、大社会”,到自贸区成立后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一批批制度创新让“浦东试点”变成“中国经验”。2019年6月,《关于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20条支持浦东发展的举措,赋予了浦东新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浦东新区将继续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为全国改革发展探索新路径、积累好经验。

展望:“六个引领”谱新篇

展望未来,浦东站在了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全新起点,承载着引领我国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新的历史使命。“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初衷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再造浦东、引领上海、服务全国、胜出全球”或应成为浦东新时期的使命担当。李强书记在今天人民日报的署名文章中,明确提出浦东要成为“我国推动和引领经济全球化的开放旗帜”、“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窗口”、“我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格局的功能高地”、“我国超大城市的治理样板”。分解来看,浦东未来应在六个方面着力引领、创造“新奇迹”。

1、开放引领:创造引领经济全球化的新奇迹

应开放而生、因开放而兴,浦东一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面旗帜,也是一张王牌。过去30年来,浦东一直站在引领中国开放的前沿,从开发之初无数个“第一”的外资破冰,到“四个中心”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到设立中国大陆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再到增设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浦东开放不断走向纵深,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升级。浦东开放的意义十分明显,发挥了外资进入中国的窗口作用、内陆企业走向国际的平台作用、链接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通道作用、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标杆作用和接轨国际经贸投资规则的试验田作用。

如今,我国对外开放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当前,经济全球化出现了阶段性调整,“逆全球化”强势抬头,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美国“退群”、英国脱欧,全球多边贸易规则受阻,区域贸易规则碎片化,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对未来全球经贸投资格局冲击的不确定性,我国对外开放正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变化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亟需找到新的路径和突破口,这和当时浦东开发开放的背景有诸多相似之处,再次为上海、为浦东提出了新的“考题”。

中国的开放枢纽门户在上海,上海的开放枢纽门户在浦东。新形势下更需要浦东、上海进一步向全球传递中国扩大开放、推进世界开放型经济建设的信心与决心。未来浦东开放的意义可能不再是或不仅仅是外资蜂拥而至的数量增长、贸易额的规模增长,取而代之的是在提升上海乃至国家在全球开放格局中引领地位的“软实力”领域发力,拓展高质量外资领域、促进高附加值贸易结构升级、探索高标准经贸投资规则、打造高水平的营商环境,从而成为我国推动和引领经济全球化的开放旗帜。浦东需要用好“新片区”这张新的王牌,按照新片区“五个重要”的定位,打造新的开放枢纽门户:一是拓展开放领域,在律师、征信调查、医疗、教育等不具备全面开放条件的领域率先开放,在区域性、专业化国际组织或功能性机构集聚方面力争破冰。二是探索更加自由的双边或多边贸易规则压力测试(如“三零”原则),并在竞争中立、国际通行法律衔接等方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监管标准和规范制度。三是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和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

注:临港新城一瞥

2、功能引领:创造全球经济功能高地的新奇迹

浦东开发开放的过程中,一直把培育功能、提升功能作为努力追求的目标方向,持续在金融中心功能、贸易中心功能、航运中心功能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和超越。目前,浦东已经成为全球要素市场类型最丰富、金融机构最集聚、金融交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金融要素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累计达13家,持牌金融机构1078家,金融专业服务机构2000余家,外资资产管理公司占全国总数90%以上,上海期货交易所商品期货和期权成交量已跃升至全球第一,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总市值和IPO融资额均名列全球第四。

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是一国国际地位的重要承载,是一个地区或城市功能高端化的根本体现。当前,全球要素资源流动和配置出现了新的趋势,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博弈成为影响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变量,西方主导全球资源配置的格局逐步被打破;全球金融资源逐步向新兴行业配置,跨境金融交易有望成为我国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增强金融资源配置功能的重要突破口;传统货物贸易地位持续下降,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成为贸易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体现;全球数字化升级改变资源配置方式,促进全球资源配置载体和形式趋于网络化。

全球资源配置出现的新趋势与新变化,为浦东下一轮功能突破提供了新机会,也提出了新要求。下一步,一是充分利用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尤其是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争取离岸贸易功能的突破,打造辐射全球的供应链贸易枢纽。二是通过建立跨境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离岸债券市场,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上海全球金融资源配置功能。三是努力打造全球资产管理、融资租赁、国际船舶管理、总部经济和国际专业服务等全球服务高地。

3、产业引领:创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新奇迹

浦东开发开放以来,通过外资企业引进、重大项目推进,不断形成产业集聚,初步建立起现代产业体系,浦东以全国1/8000面积创造1/80的GDP,正是来自于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当前,浦东“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未来车、智能造、数据港”的六大产业版图已逐步清晰。浦东的产业引领一方面体现了自身向高端化的升级,同时也体现与长三角、国内城市的辐射联动,长三角各城市借助浦东开发开放契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与上海、浦东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产业分工。

当前,全球产业革命和产业链分工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制造业独立”战略,疫情的全球蔓延进一步强化了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的决心;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通过国家政策,利用资源、成本优势,加快工业化进程,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产业链治理权成为竞争关键,抢占新兴产业、掌握核心技术、占据关键环节成为大国竞争核心策略,一方面加强技术攻关、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也强化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主体的并购。

面对新形势,浦东应积极应对全球产业竞争的挑战,不断摘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皇冠明珠”,成为“大国重器的国家名片”,助力上海和我国不断实现全球产业链地位攀升。具体来讲:一是围绕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未来车、智能造、数据港六大领域,在基础材料、关键器件、核心设备、工作母机、基础算法等“基础能力”不断突破。二是要聚焦临港、张江、金桥等高端产业集聚区,打造浦东产业引领的“地标高峰”,带动浦东其他板块、联动浦西发展、辐射长三角。

注:中国商飞C919客机上海浦东机场首次试飞

4、创新引领:创造全球创新枢纽的新奇迹

浦东开发开放的过程也是创新活力持续迸发的过程。当前的浦东,已经在全球创新版图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张江科学城正在努力迈向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大科学装置加快布局,李政道研究所、张江药物实验室、复旦张江国际创新中心等一批顶级研发机构和平台加快落户,创新人才加快集聚,关键技术不断突破,至今,浦东已诞生了全国15%的原创新药和10%的创新医疗器械,中芯国际、华虹、中微、上微等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不断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

当前,全球创新链呈现新的趋势格局。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多元爆发、交汇叠加的“潮涌”现象,特别是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新能源和空间海洋等领域呈现突破态势。为占据新科技革命的制高点,发达经济体持续强化科技战略布局以巩固竞争优势,如2019年美国国防部相继推出《国防部云战略》和《国防部数字现代化战略》;日本发布《2019年科技创新综合战略》,制定日本未来在生物技术、量子、人工智能、环境能源等关键领域的发展目标;欧盟发布的《提升欧盟未来产业的战略价值链》报告,提出在清洁型互联自动驾驶汽车、氢技术和能源系统、工业互联网等前沿科技领域的支持举措。全球创新区域性集聚态势进一步强化,创新集群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核心节点。国际协同创新成为整合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等等。

面对新的全球科技创新趋势格局,浦东需要发挥好创新的主力军和引擎作用,为上海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我国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供核心支撑。一是推动张江科学城打造“科创特区”。成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创新要素资源配置的主战场,成为展现中国未来科创全球影响力的核心地标。二是依托新片区打造“国际协同创新枢纽”。继续办好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打造国际顶尖科学家社区,发起“临港国际科学计划”,依托国际创业孵化平台、国际创新大赛、金融科技开放创新等,加强国际协同创新。三是联动长三角打造世界级的创新集群。推动浦东大科学装置、科研基础设施、公共平台面向长三角乃至全国开放,加强原创成果在长三角的孵化和转化。

注:国家级大科学装置——上海同步辐射光源(浦东张江)

5、改革引领:创造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新奇迹

改革是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年的核心基因,浦东开发开放的过程正是刀刃向内、不断改革突破、大胆创新的过程。30年来,浦东始终以先行改革闯新路,探索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设立各类金融要素市场平台,率先推动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率先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率先推进自贸试验区行政审批的一系列制度创新等等,通过多项首创性改革、引领性改革不断挖掘要素潜能、释放市场活力、激发内生动力,形成大量向全国复制推广的模式经验,成为国内改革的一面旗帜。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到深化攻坚的新阶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20年4月9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是我国全方位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引领全面改革的总纲。《意见》围绕“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明确了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大要素”自由流动的要求,提出了市场竞争和价格机制实现效率最优、政府调节与监管纠正市场失灵并兼顾公平、“渐进+增量+试点”推动改革稳步实施的举措。

对于浦东而言,下一步发挥改革引领的作用,就是要在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率先突破。一是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深化产业用地制度改革,开展产业用地高效复合利用,推进产业用地标准出让,创新存量用地盘活机制,探索构建促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税费制度。二是强化人才关键要素的集聚辐射。完善积分落户制度,探索与长三角各城市之间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依托新片区人才自由流动的开发优势,设置“科学家”绿卡制度,通过发起国际科学计划、设立国际孵化基地、举办创新大赛等各种方式集聚创新人才。三是提升数据资源配置能力。按照分级分类、风险可控的原则推动数据公开,打造全国“数字政务示范区”。引入数据增值服务机构,拓展数据增值服务业务,在新片区试行“允许境外机构提供数字贸易增值服务”。搭建国内数据交易、跨境数据流动交易平台,建设数字贸易枢纽港。

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行政服务中心内景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6、治理引领:创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奇迹

三十年浦东开发开放,由阡陌农田华丽转身为一座璀璨的现代化新城,这其中既有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形态、面貌品质的外在表现,也有呼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不断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的内化支撑。三十年发展,浦东既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也为现代化的城市治理树立了标杆。浦东自开发之初,就确定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近年率先组建了城市运行中心,建立“城市大脑”,推进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有效防控城市运行的重大风险;同时,完善“家门口”服务体系,通过把居村委改造成服务站、服务中心,打造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做到服务零距离,使城市管理更加贴近群众需求。

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推进现代化治理能力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习总书记在第二届进博会上海考察时明确提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对上海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寄予了期待。

下一步,浦东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一是要加强经济、社会、城市的系统协同治理,完善城市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二是推动政府数字化治理,抓好“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两张网建设,提高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三是创新基层治理,推动管理服务向社区重心下移,深化基层自治共治。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青山矗立,不堕凌云之志”。三十而立、未来已来,浦东更加需要以舍我其谁的勇气担当、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披荆斩棘的创业激情、勇攀高峰的攻坚精神和破解难题的政治智慧,创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奇迹,探索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浦东模式”,提供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浦东方案”,树立现代化治理的“浦东样板”。

作者: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中心 开放研究课题组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进行删除

原标题:《创见 | 浦东三十而立:开启新征程 创造新奇迹》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