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4月最后一个养生节气,如何食补养肝健脾?

2020-04-22 12: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健康名师说 健康名师说

好雨知时节

4月19日,谷雨。

作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的到来,意味着寒冷的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会越来越快。

对植物来说,谷雨是“雨生百谷”的好节气,对依然处在疫情期的我们来说,这也是今年春天养生的一个小尾巴,是值得好好利用的黄金时机。

食养益肝肾

过了谷雨,春天接近尾声。这个时段,肝脏气伏,心气、脾气都渐渐旺盛,是身体补益的好时机。

不过这个时节,不能像冬天一样大补,而应该吃一些补血气,益肝养肾的食物。

韭菜炒虾仁

【原料】

虾肉300克,嫩韭菜150克,花生油60克,香油15克,酱油5克,盐3克,味精1克,料酒5克,葱20克,姜10克,高汤30克。

【做法】

①虾肉洗净,沥干水分。

②韭菜择洗干净,沥干水分,切成2厘米长的段;葱择洗干净,切丝;姜去皮洗净,切丝。

③炒锅上火,放花生油烧热,下葱、姜丝炝锅,炸出香味后放入虾仁煸炒2-3分钟,烹料酒,加酱油、盐、高汤稍炒,放入韭菜,急火炒4-5分钟,淋入香油,加味精炒均,盛入盘中即成。

④注意放入韭菜后一定要用旺火焖,韭菜不要炒得太烂,以免影响颜色和味道。

枸杞蒸鸡蛋

【原料】:枸杞子15克,鸡蛋1~2个。

【做法】:先将鸡蛋打入碗内搅匀,加入枸杞子,加少许调味品,隔水炖熟即可。

【禁忌】:脾虚滞泻者少食。

健脾多祛湿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要注意防湿邪侵入人体,而出现肩颈痛、关节痛、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身体不适。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个人体质适当多吃一些健脾祛湿利水的食物。

● 山药

山药是健脾食物中最柔和的了,属于药食同源,非常健康。本着“柔和调养”的原则,这时可以多食山药。

● 薏米茶

薏米是药食两用的食物,具有健脾渗湿、清热排毒、利水消肿等功效。

将薏米洗净后晾干,然后放在锅里用小火翻炒,将米粒中的水分炒干,再放在密封的容器内保存。喝的时候取出一勺,用开水冲泡即可。

●糙米茶

糙米就是没有精加工的大米,它保留了大米胚芽中的营养,还具有健脾养胃、除烦、止渴、止泻等作用,对提高人体免疫力、加速肠道蠕动、防止便秘有显著效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泡上一杯糙米茶,可以补充体力,振作精神。

●荷叶

中医认为,荷叶味苦,性平,归肝、脾、胃经,有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的功用。

可以在煲汤时放点荷叶,每周食用1~2次,有健脾祛湿的作用。

●香椿

眼下正是香椿上市之时,这时如果你上火,香椿就是极好的食疗方。

香椿历来被认为是一种“良药”, 性寒、无毒,具有补阳滋阴、清热利湿、利尿解毒、健脾开胃等功效。

补肺防过敏

谷雨节气由于天气转温,桃花、樱花、杏花等百花盛开,杨絮、柳絮四处飞扬,大家室外活动开始增加的同时,过敏体质的人要小心“中招”。

饮食上应少吃竹笋、酒酿、海鲜、芒果、荔枝、羊肉等发物,可以适当多吃荸荠、百合、白木耳、梨等补肺食品。

排毒补气血

谷雨正值春夏交接,各种细菌滋扰身体,急需排除体内毒素和废物。此时人体脾胃功能强健,消化功能旺盛,利于营养吸收,因此是补身好时机。

女性在这时候食用滋阴补气、养血润燥之物,如阿胶糕、红石榴汁饮等,排毒、滋养效果,可谓事半功倍。

喝谷雨茶

谷雨采摘的新茶,具有生津止渴、消暑清热、祛病延年的功效。

此外,用喝剩下的茶叶水洗把脸,不但能减少皮肤病的发生,而且可以美容养颜,使脸部皮肤光泽、滑润、柔软。

养生小运动

1.冷水搓鼻翼

谷雨前后飞絮较多,早晚用冷水洗鼻和揉搓鼻翼,有助缓解过敏。

2.按揉祛湿穴

谷雨时节湿度大,按揉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的阴陵泉穴能健脾祛湿。

清淡美味的谷雨养生美食你学会了吗?你还在等什么,赶紧学会给家人、朋友露一手~

来源:健康大问诊微信公众号(ID:ahtvjkdwz)

原标题:《4月最后一个养生节气!6招食养,轻松养肝、更健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