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怎么什么锅都让激素背?天使还是魔鬼?激素:我比窦娥还冤

2020-04-25 18: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许多人一听到激素都会很“敏感”很“警惕”,立马想到各种副作用,觉得只要一沾上它就容易产生依赖。那么激素到底为何物,有哪些副作用?我们应该怎么正确看待?今天,碎碎念的小菌衣就跟大家絮叨一下这些年来人们与激素的“爱恨情仇”......

 1   激素到底是什么?

实际上我们身体每天都会制造分泌多种激素,比如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胰岛素、性激素等。不同的激素有不同的生理作用,它们共同参与维持机体的稳定。其中糖皮质激素主要调节糖、蛋白质和脂肪的生物合成与代谢,之所以称其为“糖皮质激素”,是因为其调节糖类代谢的活性最早为人们所认识。它是由人体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内源性高效生物活性物质。我们平时所说的“激素”就是特指“糖皮质激素”。而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是人工合成的,在较大剂量(药理剂量)下,有很强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同时还能够抑制免疫反应,保护机体不受炎症反应的侵害,因此被用来治疗多种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抢救危重病症等。

 2   外用糖皮质激素的分类

糖皮质激素药膏有很多种,根据药物强度分为弱效、中效、强效和超强效。药物强度是选择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首要考虑的因素,只有选择合适强度的药物,才能达到理想的疗效。一般来说,作用越强,抗炎作用越显著,但副作用也相对较大些。

 3   糖皮质激素究竟有哪些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在医药界如同“神”一般的存在,被广泛用于皮肤科各类疾病。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是良药,用不好,它就会由天使变成魔鬼,呈现多种多样的副作用,比如长期系统滥用激素会引起机体水盐代谢紊乱,表现为“向心性肥胖”,它被形象地称为“满月脸”“水牛背”。另外还会出现血压、血糖、血脂升高,骨质疏松,胃溃疡以及精神状态改变。更糟糕的是它会抑制免疫力,诱发或加重感染,影响生长发育。

图:激素副作用表现

 

图:库欣综合征

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会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或减退,毳毛增多,皮肤萎缩,毛囊炎、浅表真菌感染。

图:毛细血管扩张

如果是面部长期使用或隐含激素的化妆品,一旦停用会导致原有皮肤病复发、加重,甚至出现大面积红斑、红色丘疹、瘙痒、皮屑、紧绷感、烧灼感,使患者不得不继续使用激素,形成依赖性,这就是“激素依赖性皮炎”,又称为“激素脸”。

图:激素依赖性皮炎

这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及身心健康,因此糖皮质激素又被称为“皮肤鸦片”(延伸阅读,傻傻分不清?带你认识激素脸(上)得了激素脸我该怎么办?小菌衣来告诉你(下))。不过这些副作用发生的前提都是“长期”的应用激素,也就是至少用了数周至数个月才可能会发生。

 4   既然激素有这么多副作用,为什么还要用?

不是还要用,而是必须要用。糖皮质激素不是洪水猛兽,它是医药界的“万金油”,具有抗炎、抗过敏、抗休克、抗毒素、退热、免疫抑制等作用。目前“神通广大”的糖皮质激素仍然是一味“救急救命”的良药,如果因为担心副作用而远离它们,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往往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可以肯定地说,完全没有副作用的药物是不存在的,我们所面对的,往往是像糖皮质激素这样既是天使又可能成为魔鬼的药物。人们所担心的副作用,多见于长期系统使用激素的患者,而局部短期外用激素软膏引起的不良反应少之又少,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盲目抗拒更是不可取。只要我们听从医生的指导,合理地利用它们,就能使其发挥最大作用而避免其副作用。

 5   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哪些皮肤病?

糖皮质激素包括局部用药(外用)和系统用药(口服)两种。在皮肤科,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比系统使用更为常见,除了感染性皮肤病之外,大部分皮肤病都可以选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比如我们最常见的皮炎湿疹,牛皮癣等。使用激素药可以迅速改善红肿及各种炎症表现,使病症得到明显的缓解。目前其它种类的抗炎药物尚无法与之媲美。正是因为如此,激素也容易被滥用。而象过敏性休克、药疹、系统性红斑狼疮、天疱疮、血管炎等,这些病则需要系统口服激素治疗。

 6   糖皮质激素应用注意事项?

1.不能长期和大面积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

2.外用强效糖皮质激素时,先用强效制剂2~3周,再改用弱效或非皮质激素制剂,交替外用维持;

3.儿童皮肤、头面部、会阴部、皮肤皱襞部位,宜外用弱中效激素制剂。躯干、四肢一般选用中强效激素。手足、背部一般选用强效激素。肥厚性皮损选用强效激素。儿童、老人选用中弱效激素,成人选用中强效激素。皮损广泛的选用中弱效激素,皮损局限的,可选用强效激素。面部一般选用弱效激素或软性激素,避免使用强效和卤化激素,一般使用一周左右;

4.皮损干燥肥厚,可用封包疗法,增加药物渗透,提高药物效力;

5.在系统用药期间可以适当补钙,使用一些保护胃粘膜的药物,并定期复查。长期应用后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慢慢减量,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

图:医患协作

图:激素连续用药时间参考

这些年来,糖皮质激素“忍辱负重”,背了不少“黑锅”,过得比窦娥还冤,在浏览本文并弄明白来龙去脉之后,你对激素还有偏见吗?还会对激素说“NO”吗?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作者:

 

付红斌  皮肤科主治医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