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文化丨贵州的多彩,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露端倪

2020-04-26 22: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有一种观点曾经在国内学术界盛行了很长时间。这种观点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而其他地区,只是在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北方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下,才逐渐发展起来的。20世纪中叶以来的考古研究成果对这种观点提出了质疑。

事实上,中国南方的古代文明完全堪与北方的黄河文明比肩。我们只要把目光超越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上溯到石器时代进行考察,就很容易发现,在那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南方和北方史前文明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

用锐棱砸击法打制的石片

贵州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完全能够为南方的文明正名。

新石器时代是最靠近人类有文字记载历史的时期,时间大约在距今1.8万年~5000年左右。学者们在分析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时,多数人认为,这一时期人类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发明了陶器;出现了农业和养畜业。我国大约在距今1万年前进入新石器时代,但因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很不相同,新石器文化的面貌有着较大差别。

也许因为新石器时代的特征中有“出现了农业、畜牧业”这一条,贵州又是一个山重水复、崎岖不平的省区,自然条件并不特别有利于农耕发展,一些人就得出了“贵州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并不丰富”的结论,但这种认识很值得推敲。

在贵州这片土地上,我们既然已经找到了从几十万年到几万年前远古人类的足迹,那就很难想象会发生这样一种情况:长达几十万年一直生活在贵州温暖舒适洞穴中的古人类,就因为农业、畜牧业的发明,在贵州找不到适宜种植的土壤,忽然从贵州大地上消失,或一夜之间舍贵州而去。何况贵州的面积是那么辽阔,气候是那么适宜植物生长,古人类数量又那么有限,先民们怎可能因磨制石器、陶器的诞生和农业、畜牧业的出现便拂袖而去,以至令贵州繁盛了几十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文化一下走向衰落?

云盘山发掘区

新石器时代贵州的情况究竟怎样?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他们取得的研究成果已经对此作出了回答。

在贵州六枝特区县城西北30公里的岩脚镇,有一个叫老坡底的村落。村旁有一南北长东西窄的狭长形坝子,坝子周围为石灰岩山,山体坡度较缓,地势开阔,山下有许多坡度不大的斜坡阶地。谁都不曾料到,这个寂寞无闻的小山村脚下,竟蕴藏着贵州新石器时代极丰富的文化信息。

2005年夏,贵州省考古研究所在这里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8处。这8处遗址分布密集,直线距离不超过1公里,而且属同一时期。通过对其中4个遗址的发掘,获得了一批陶器、骨器和磨制石器。陶器多为夹砂粗陶,陶质疏松,烧制火候低。纹饰多数为方格纹、叶脉纹和波折纹。器形有釜、平沿罐、敛口钵、靴形空心支座、网坠、陶饼、弹丸和器足等。磨制石器有石斧、石砧和砍砸器等。骨器均用动物骨骼加工而成,有骨刀、骨铲和骨纺轮等。

老坡底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群的发现,是贵州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突破。仅仅两平方公里的一个山间小坝子,便有8处地层堆积和文化内涵基本相同的遗址,证明它们是同一时期、同一文化的人类聚落。这是十分惊人的发现,它不仅能为贵州繁荣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提供有力的实物佐证,对探讨中国西南山地聚落遗存的构成与分布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沿河县出土的汉砖

2006年5月至2007年1月,考古工作者又开始了沿河县境内小河口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发掘,从那里清理出石器加工场所等遗迹,获得了一批陶器、骨器和200余件磨制石器。这些磨制石器有锛、斧、刀、凿、石网坠、纺轮和石饰品等。专家们认为,沿河遗址的发现将乌江与长江三峡地区的史前文化联系起来,有利于探讨长江流域文明进程中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如果说乌江流域新石器遗址的考古发掘,只是初步勾勒出贵州北部、中西部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基本面貌,那么,2006年对北盘江流域5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则是贵州新石器时代骄人风采的倾情展示。

以往,贵州境内发现的石器时代遗址,九成以上都是洞穴遗址,北盘江流域发现的新石器遗址却处在一个缓坡土丘台地上。这种情况在此前的考古中是很难想象的,但它却吻合了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节奏。走出山洞,告别单纯的狩猎采集生活,通过原始的农牧业向脚下的土地索取生命能源,这岂非正是迈向了一个新时代。

北盘江出土的石器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而且数量多达7000余件,这些石器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特点,既包含贵州北盘江流域与珠江流域越文化交流的信息,也显示出与乌江水系新石器文化上的区别,极大地丰富了贵州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内涵。

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贵州省考古所联合四川大学考古系等单位在贵州威宁中水镇发掘了以鸡公山遗址、营盘山遗址、红营盘墓地和银子坛墓地为代表的古文化遗存。从中清理出祭祀坑、墓葬、灰坑和房址等200余处,获得大批陶器、石器、骨器、玉石器和青铜器等文化遗物。这次考古发掘出土的磨制石器很多,有石斧、石锛、穿孔石刀、石镰、石镞等,其中梯形石锛、弧壁穿孔石刀等非常有特色。同时出土的还有少量骨器、玉器和铜器。骨器主要有骨镞和骨饰;玉器主要有镯、环;铜器主要有细耳饰、有段铜锛和铜凿等。

鸡公山遗址远景,由东南向西北摄

威宁中水考古揭露出不同时期的文化类型遗存,使一种全新的地域性考古学文化得以问世,它就是2005年命名的“鸡公山文化”。鸡公山文化在贵州文化发展阶段上属于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青铜器时代初期。因为威宁中水的考古成果意义重大,当之无愧地被评为200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沿河小河口、六枝老坡底、北盘江、威宁中水等遗址的考古发掘,虽然比较充分地展示了贵州新石器时代的面貌,但贵州新石器遗址却远不止这些。

赫章可乐遗址、毕节青场遗址、平坝飞虎山遗址、普安铜鼓山遗址等,都是贵州已知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从位于乌江北源六冲河与南源三岔河上游的赫章县城出发,沿乌蒙山脉间云雾笼罩的公路西行74公里,便到达了可乐镇。镇东南一片高出可乐河面数十米的土丘群,即是遐尔闻名的可乐遗址。20世纪中叶以来可乐就成了一片考古热土,40年中这里先后进行过9次考古发掘,不断有令人惊叹的发现问世。

地处偏僻的可乐,昔日曾经是一片乐土。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这一带的活动十分频繁。从当地获得的石弹丸,既是工具又可作武器;数以百计的残陶片虽然纹饰单调,种类却很可观。其中的两个残陶杯和两个中心穿孔的陶纺轮,似乎在告诉我们,别以为人类的羞耻之心直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才萌生出来,数千年前生活在可乐的古人类,已经掌握了用野生植物捻线织布的技术,告别了赤身裸体的岁月。

平坝飞虎山遗址

平坝飞虎山坐落在一片良田沃土中央,2001年参加贵阳电视台录制“南明文化”专题片时,笔者曾随寻找南明河源头的摄制组到过那里。猛然见到面前孤悬特立于田畴,并不巍峨挺拔的小山,实在难以相信它就是声名远播的飞虎山遗址。但眼前的孤峰的确就是飞虎山,环绕四周的坝子和远方的群山,正是古人类生存的依托,山腹中深不见底的大溶洞,便是他们的栖息地。

飞虎山是一处新、旧石器文化共存的遗址,它的新石器文化很典型。这里出土的器物,不仅有经过磨光的斜刃石锛、石斧、石箭头、石纺轮,还有数以千计的灰沙陶片。陶片质地坚硬,烧制火候高,有弦纹、细绳纹、波浪纹等多种纹饰。其中的一片乳黄色陶片上,绘有一段带状红彩。这一发现让考古工作者兴奋不已,它可是学者们寻寻觅觅若干年,在贵州大地发现的第一片新石器时代彩陶。

黔西北的乌蒙山有着贵州高原的制高点——韭菜坪。距离毕节市区47公里的青场镇,地处乌蒙山中段的滇黔交界。那里的天蓝得出奇,空气清新得醉人,距今4000年前的一群古人类便生活在这惬意的环境里。

上世纪60年代以来,青场镇瓦窑村不断有人发现经过磨光的石器和陶片。贵州省博物馆闻讯后,联合地方文化部门多次到当地进行调查,先后征集到磨光石器200余件。1984年夏和1985年春,文物考古部门对瓦窑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物百余件。其中有石锛38件、斧9件、铲2件、凿4件及一些半成品。

贵州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如同省境内的山峰,每一座都有自己特异的风采。青场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显示着它独特的个性,那里出土的锛,一部分呈扁平长方形,正面平直,背面微拱,刃部厚钝,磨制得很光滑;另一部分则是先从石料中挑出长形石块打制成梯形,在两腰部敲打出缺口,再将正、背面及两腰砥磨成所需的形状,刃部则不加琢磨,以保持原有的锋利。这两种锛连同出土的凿和铲,无论形制或加工技术都与其他地区不同,反映出青场区域文化的自身特点。

繁荣的贵州新石器时代文化,既是中国南方同样有着辉煌史前文明的见证,又以它独特的文化个性及与贵州境外不同文化的内在联系,启发我们去作贵州多元文化历史源流的思考。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贵州的多彩,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初露端倪了。

范同寿,历史学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和贵州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出版有《贵州简史》《贵州历史笔记》等著作10余部。

内容来源:天眼新闻

文:范同寿

原标题:《文化丨贵州的多彩,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露端倪》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