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哭二跪的“感恩教育”,除了痛哭还剩下什么?

2020-05-05 19: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说姐 精英说

不知道大家在读书生涯里有没有亲身经历过“感恩教育演讲”?让说姐惊讶的是,时隔多年,这种类似“传销组织”的存在,依旧屹立不倒,在各大中小学校园肆虐。

这两天,微博上一则视频被多方转载,视频中一位老师正在台上高谈阔论,而底下的孩子泣不成声,哭成一团,看上去十分热闹。

图片来源自微博

这让说姐回忆起两年前,高考进入200天倒计时,河南沁阳一中组织2000 多名高三学生,集体跪拜父母,引发了广泛讨论。

图片来源自《看客》

当时很多网友为此感到震惊,但这些年来,各中小学的学生们没少被此类的“感恩教育”荼毒过,打开百度搜索栏,相关视频多到看不过来。评论中,不少网友纷纷表示:”这个我也经历过!“

“当年高二,全场哭成一片。”

“小时候哭的稀里哗啦,跪在地上喊爸爸。”

“中学也有过这种感恩教育,真的很愚蠢。”

“这种洗脑式感恩在半小时之后一切都会回归常态。”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感恩教育在中小学校园里大行其道、屡禁不止?催化“感动”,打造全场齐哭的“道德奇观”真的能够带来教育的目的吗?最重要的是,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呢?

洗脑式感恩演讲

本质是教育失位

早在十几年前,“感恩教育”就已经进入了校园。

重庆一所学校,上千名学生在操场上给父母洗脚;

河南2000多名学生集体身穿校服、排队整齐与父母相对,跪下向父母三叩首;

山东某乡镇小学举办感恩演讲会,千名师生和家长情绪失控,学生下跪痛哭。

相信很多人的记忆中都有这样一幅画面:讲师在上面歇斯底里地煽情呐喊,学生、家长坐在操场上,集体抱头、哭成一片。

但一哭、二跪、三拥抱仅仅只是第一步,这些感恩演讲大师借助煽情的效果,真正的目的往往是兜售压根没什么含金量的书籍、满是鸡汤素材的视频资料,将感动的眼泪变成真金白银,装进口袋,然后江湖茫茫,逃之夭夭。

图片来源自网络

十几年以来,“感恩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国内陆续出现了许多类似的教育团队。

这样的团队会在全国各地中小学进行巡回演讲,一开始是在城市,当城市的家长逐渐不买账之后,这些演讲团队将“事业中心”转移到了大小乡镇,以及信息较为闭塞的县城。

而这些所谓的“知名教育家”,出场费通常十分高昂。一位工作人员称,以疯狂英语总策划人欧阳维建为例,其一上午讲两个小时,即一场的价格是5万元,一天是4个小时,需要10万。

图片来源自网络

这些“感恩教育”的主题千篇一律,基本都是打着感恩父母养育恩情的旗号,通过一系列煽情催泪、缺乏逻辑的鸡汤故事,喊出空洞的口号,比如:“在全世界只有一个国家的母亲是伟大的,就是我们中国的孩子的母亲....”等等,彷佛你不当场哭上一哭,就是冷血无情。

但倘若我们仔细审视演讲的内容就会发现,其中大多数都是变相地要求孩子无条件、无理由的听话。

在这些教育大师的口中,不好好学习是错、不理解父母是错、谈恋爱是错、贪玩更是错,最重要的是,这些所作所为对不起父母和老师的付出。

什么平等关系、什么独立人格都成为了过眼云烟,彷佛一个好孩子的唯一标准就是“惟命是从”。

图片来源自《看客》

此外,欧阳维建还在演讲中教育孩子们要学会忍受母亲发脾气,因为老公懒得处理妻子的情绪、公婆会斥责媳妇不孝、向领导发洩更是找死,“所以只能发洩在儿女身上”。

显然,这是硬生生地把“感恩”强加到孩子身上,将故事刻画地非常悲情、苦情,将感恩粗暴地等同与愧疚和顺从,时刻提醒子女亏欠了父母,引发他们的愧疚感。

这种教育模式只会让孩子感到情感上的压迫,让他们一想起亲情时,首先感受到的不是温暖和支持,而是亏欠和服从。

由此可见,这种煽动孩子情感的教育方式,只是利用亲情、孝道对孩子进行情感绑架,让他们认为服从就是爱,感恩就是真理,本质却是一种“洗脑”感恩,或“精神传销”。

图片来源自网络

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感恩教育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孩子不爱学习,家长就要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特长;如果孩子抱怨压力大,家长就要帮助疏导情绪,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如果孩子出现早恋,家长就要培养正确的恋爱观念......

真正的教育,绝不会依赖于一劳永逸的“即时效应”,对“感恩”的理解,也绝不会局限于愧疚和偿还。

试问:一个完全听话的孩子,始终背负着亏欠感的孩子,如何成长为一个具备独立人格的社会公民呢?

流于表演的感恩教育

真的有用吗?

很多读者可能会疑惑,为什么这样流于形式化的骗局总能屡屡得逞,韭菜割了一波又一波呢?

其实这类演讲和“成功学”没什么两样,讲究的是一种情绪刺激,在整个过程中,掌握语言煽情技巧的人位于感情的上风,利用仪式和群体暗示引起强烈的即时反应,往往会给人造成深刻影响。

于是,这部分三观尚未完全建立的中小学生,以及急于求成的父母,首当其冲成为了受害者。

图片来源自网络

仪式化的演讲氛围,搭配集体组织学生给父母洗脚、对父母跪拜等所谓的现场互动,营造出“母慈子孝”的感人场面。

现场产生的即时性效果让很多地方教育机构或者学校领导人,甚至是学生家长,觉得这样的教育模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乐意去掏钱买书,但实际上,这种培养方式是非常形式化和功利化的。

如果不加抵制,反而迎合这类做法,只能说明这是教育的失位和学校的失职。

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这些所谓的感恩教育,与对孩子自主性以及身心健康的培养是背道而驰的。

图片来源自网络

那么痛哭之后,学生们真的被教育了吗?他们真的懂了什么叫做感恩吗?

答案是否定的。在这场集体参与的闹剧中,他们心灵深处被感动震撼地哭了,但是感动他们的不仅仅是父母的爱,更重要的是现场煽情无比的氛围,在这场群体高潮的盛宴中,他们大多数人都是为哭而哭。

这种体验和感受是即时的,转瞬即逝。

这种情形就像是看了一场电影,你为其中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痛哭流涕,但哭过之后,情绪也随之消散,几天之后,可能连电影人物的名字都忘记了。

图片来源自网络

一场场演讲中,我们唯一能够真切感受到的就是许多孩子和家长对亲情的渴望,但是他们往往缺少正确的渠道和合理的表达方式去抒发自己内心对家人的爱。

很多演讲老师会让大家用下跪的方式表示对家长的感恩,并宣扬:“头叩得好。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羊羔尚知跪乳,何况人呢?”

但这是一种不平等的表达方式,并不符合现代平等人格的追求。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冯建军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我们今天跪父母,明天跪老师,有一天一个帮助过我们的领导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跪领导?

“跪式感恩”从父母延伸开来或会让人“一跪不起”。虽然古有跪拜之礼,但是恢复传统文化不代表要把传统文化中的做法带进来,要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的转化。”

图片来源自网络

德育教育其实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融入在日常的生活和言行之中,很难通过一次演讲速成。与其提倡感恩教育,不如强调爱的教育,平等教育。

感恩来源于日常的点滴,“我们倡导的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恩,父母关爱我们并不是要回报,我们应该做的是传递爱,既爱帮助我们的,同时也爱那些没有帮助我们的”。

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感恩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培养一个完全听话的孩子。

一个人形成健全的人格,与家庭特别是父母的爱有极大的关系。父母的爱会让一个孩子感到安全、温暖、被接纳、被认可,感受到正能量,这是孩子日后在人际关系里建立自信、融洽关系、激发潜能的最好心理基础。

因此在家庭里形成“感恩文化”,不是要点燃子女的愧疚感,而是教会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付出,培养自我独立的健康人格。

2013年,河北承德,一感恩活动现场

学会说谢谢

要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要从生活中的点滴日常抓起,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要以身作则,起到示范作用。

首先家长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要孝顺,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要充满感激,这样孩子才会愿意接受感恩的家庭教育。

其次,在平时在和孩子的相处之中,要注意礼貌用词,在帮孩子完成某件事情之后,可以要求孩子对你说一声“谢谢”;同样,你在请求孩子帮助的时候,也要用心表达自己的感谢,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帮助是有价值的。

不要求孩子的回报

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对孩子说这样一句话:“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你可一定要听话!”

其实父母的出发点只是想要孩子体谅自己的良苦用心,而不是奢求孩子会做出怎样的回报。但对于孩子来说,这可能是一种心理负担,它暗示了爸爸妈妈今天的付出,来日你要偿还。

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

一对父母如果采用“包办”的“溺爱教育”,往往只会养育出一个自私自利、蛮不讲理的孩子,孩子依赖父母,并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那么久而久之,孩子的思想就会固定,很难对父母的付出表现出感恩的情绪。

因此家长要学会“示弱”,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让孩子自己去做,可以从旁协助,不能全然代替,孩子吃苦的过程,也是懂得和理解他人的过程。

此外,家长可以让孩子一起参与劳动,比如日常家务等等,亲身感受父母生活和工作的艰难,以及挣钱的不易。比如日本就会要求学生亲自到父母上班的单位体验生活,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更为直观地感受到父母的“难处”。

图片来源自网络

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父母还可以让孩子多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鼓励孩子关心集体,培养积极正面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这样孩子才能懂得感恩,懂得关心他人。

比如在美国的一些学校,经常会定期组织孩子做一些志愿者活动,通过为他人服务,改变孩子的冷漠,培养自我的感恩精神。

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教会他们去表达爱。

我们的学校真正应该带来的是有温度、有思想、有灵魂的教育。现代教育不应流于形式化的表面,而是要遵循培养孩子独立人格、平等思想、以及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理念,塑造正确的品德和个性培养,而这,才是国家教育真正任重而道远的地方......

作者:Cheryl,精英说90后作者,英国海归,用心写字。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

Reference:

新京报:小学生听课集体痛哭 感恩演讲被指“洗脑”

环球时报:环球今日评:追捧洗脑式的感恩演讲是教育失位

长晓视:2000多名学生集体跪拜父母引争议,是感恩教育还是“洗脑”教育?

知乎:教会孩子感恩的10种方式你知道吗?

原标题:《一哭二跪的中国式“感恩教育”,道德绑架、精神传销,除了痛哭还剩下什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