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祖国决胜疆场--访玉田县姚辛壮村革命老人孙安

2020-05-06 02: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

作者与孙安合影

4月12日上午,我抽出周末半天时间,赴玉田县大安镇姚辛壮村采访了88周岁的革命老人孙安。

去年七月份,我偶然从老人的孙子孙锦锋的口中得知,孙安是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炮击金门等战斗,身经百战、屡立战功的老英雄。老人的传奇革命经历,让我非常感兴趣。遗憾的是,老人的事迹却未留下只言片语的文字记载。为弥补这个缺憾,使我产生了为老人写一篇事迹文章的想法。

从玉田县城向西驱车二十公里,来到大安镇姚辛壮新村小区,孙安老人的儿子孙福森早早在楼下等候。来到二楼见到孙安老人,让我想不到的是,88岁的老人,依然身板硬朗,干净利落,思维清楚,谈吐不凡,身上透出普通人所不具备的革命军人气质。通过两个多小时的交谈,加之多方查找史料,对孙安老人的一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孙安早年照片

孙安,1932年4月1日生,玉田县大安镇姚辛壮村人,现年88周岁。孙安小时候在本村上过两三年私塾,从《三字经》《百家姓》《论语》中学到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孙安经历了苦难的童年和少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华大地处于日军的铁蹄蹂躏之下,人民生活水深火热。

1945年8月,日军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结束。但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悍然发动内战,孙安的家乡玉田再次陷入兵慌马乱之中。在冀东大地,国民党还乡团疯狂地进行反攻倒算,杀害了大批解放区的党员、干部、民兵。

1946年,孙安14周岁,与妻子赵瑞珍结婚。婚后不久,曾当过游击队员、时任村干部的父亲孙文祥,被国民党组织的地主武装还乡团抓走并遇害,据说被投到一口大石井里,最后连尸首也没找到。国恨家仇,让孙安产生了从军杀敌的念头。

1947年7月份,解放军部队征兵,因年龄小不符合条件,于是他多报了年龄才被选上。他与其他100多名应征人员被集中到姚辛壮村,然后被分配到各个部队,孙安被送到宁河县支队驻地,1947年8月1日正式拿起枪杆子,开始投身革命。因表现突出,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仅16周岁。

孙安入伍时所在宁河县支队,于1947年9月改编为冀东军区警备一团,1948年初,又改编为冀察热辽军区独立五师十三团,不久,又编入野战军第一兵团八纵队独立一旅六十七团,1948年底编为华北二兵团八纵二十三旅六十七团,1949年1月,编为第十九兵团六十五军步兵第一九四师五八0团,由地方武装升级为野战部队,由分散活动的游击战转变为打运动战、攻坚战为主的大兵团作战。期间,在冀东地区威震敌胆的武宏,一直担任孙安所在部队的团长。至今,冀东乡村还流传着“大武宏,骑大马,白盔白甲把敌杀”的顺口溜。

孙安所在部队照片

解放战争中,孙安参加了武清战役、亮甲店截击战、三河战斗、大官头战斗、攻打新宝安、解放承德、平津战役、太原会战、三关口战斗、解放兰州、贺兰山剿匪等重大战役,他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经历无数险战、恶战,为全国解放事业立下功勋。

在1948年9月16日的大官头战斗中,一颗子弹击中孙安的左脚,弹头钻进脚背,好在没伤到骨头,孙安被抬下前线后,在野战医院休养两个多月,伤愈后马上返回部队,继续投入到攻打新宝安的战斗中。

在参加1948年12月攻打新宝安(今属张家口市怀来县)的战役中,孙安所在部队从易县到新保安,三天急行军300多华里,数九寒冬,棉衣都被汗水湿透了,脚上泡连着泡,鞋底也磨破了,在渡洋河时,冰冷的河水钻心刺骨,锋利的冰碴把腿脚都划破了,鲜血直流。从围城到总攻,历时半个月,当时天寒地冻,生活困难,战斗惨烈,攻打新保安是八纵六十七团经历的一场罕见的硬仗。毛主席在战前指出:“只要塘沽、新保安两点攻克,就全局皆活”。该场战役让国民党丢了王牌三十五军,为平津战役扫清了障碍。

1949年1月,孙安所在部队又改编为六十五军一九四师五八零团,相继参加解放北平、解放太原、解放宁夏、贺兰山剿匪的战斗。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为响应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指示,孙安所在部队在武宏团长的带领下,于1950年11月从宁夏经过29个日夜的长途跋涉,迅速到山东临城县集结整编,为入朝作准备,武器装备由以前的杂牌枪统一换成苏制装备,大大提高了战斗力。

朝鲜战争

部队经过休整于1951年2月乘火车北上,到达安东(现称丹东)。2月24日夜,因敌机白天轰炸,孙安随大部队趁着夜幕降临,冒着零下20多度的气温和刺骨的寒风,跨过鸭绿江大桥,进入朝鲜。

在此之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已开展过四次重大战役。当时,志愿军在美军的猛烈进攻下,放弃仁川和汉城,全线被迫后退了100多公里,撤回到了北纬38°线以北。孙安所在部队参加了1951年4月份志愿军发动第五次战役,冲过三八线,突入敌人纵深,一直打到汉城郊区。阵地战阶段,580团担任右翼突击集团实施战役迂回,守卫开城,顽强阻击敌人机械化军队的进攻,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第五次战役,历时两个月,入朝的580团2800人,仅剩900人,孙安所在三营九连200余人仅剩四十多人。

入朝一年后,孙安返回国内,到位于辽宁锦州市黑山县的老虎山的军事学校培训数月,提高了作战本领和指挥能力。培训结束后又返回朝鲜作战。

在朝鲜战争的一次战役中,孙安所在部队坚守一个山头,敌人炮火猛烈,孙安被炮击震得昏了过去,部队后撤没有发现孙安,等他醒来阵地只剩下他一人,与部队失联,他下山根据部队留下的标记,历尽千辛找到大部队,当时部队领导以为他牺牲了,已将他列入牺牲人员名单。

著名作家巴金在65军第194师体验生活,创作了小说《团圆》,后被改编为家喻户晓的电影《英雄儿女》。中共中央军委总情报部部长李克农称赞:“志愿军65军是光荣的开城保卫者。”

第五次战役后,敌我双方转入战略对峙。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首次会议在开城举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屡遭挫败的情况下,被迫提出停战谈判。1953年7月27日,朝、中、美三国在板门店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标志着历时3年的朝鲜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1953年8月,孙安返回国内,被选派到石家庄第九步兵学校学习四年,期间作为步兵军校一员,经过在天坛训练基地数月艰苦的训练,参加1955年国庆天安门大阅兵,当年实行军衔制后改换新军装,他所在步兵方阵200余人,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天安门,接受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至今仍是他脑海中抹不去的光彩记忆,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1957年,孙安从步兵学校毕业后,加入64军高炮89团,1959年4月,他被选派到南京高射炮校学习一年,毕业后担任64军高炮89团2连副连长,后来又升任连长。孙安所在连队负责四门三七炮,每门有8名战士操作。1960年曾在福建泉州莲河参加炮击金门战斗,当时中央军委已作出单日打炮决定,孙安所在炮兵连队的阵地在地面火炮群的前方,负责击落来犯敌机。在一次炮击战斗中,一门高射炮被国民党的炮弹击中炸毁。驻守大连庄河期间,曾参与击落国民党的一架低空侦查机。

孙安从军19年,从通讯员干起,后先后担任班长、排长、连长,并经过三次军事院校培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队干部。他使用过的武器有日本三八大盖枪、日本九六式轻机枪、苏联四三式铁柄冲锋枪、国产五四式手枪、国产五五式37毫米高射炮等。

1965年11月16日,孙安正式退役。当年的退役军人在周总理的亲自安排下得到了妥善安置。孙安退役转业到承德市兴隆县黄酒铺公社担任公安员,三年后转回家乡玉田县,在林南仓公社任公安特派员,二年后到螺山派出所工作多年,一直到1987年离休。

孙安从军、从警40年,戎马半生。战争年代,参加战斗无数,和平年代,在公安战线又屡立新功,荣获功勋无数。1950年获解放东北纪念章、华北解放纪念章、解放西北纪念章、人民功臣奖章,1951年获抗美援朝纪念章,1954年获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纪念章,1956年获解放奖章、1991年获公安部人民警察二级金盾荣誉章。2019年10月,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孙安离休后,回到农村,过起田园生活。他心态平和,爱国爱家,关心国家大事,乐见国富民强。作为一名有着72年党龄的老党员,牢记党的宗旨,不忘初心,心胸坦荡,坚持参加组织生活,每年都按时交纳党费,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本色。

老人享受着国家给予的优厚离休待遇,离休前所在单位公安局的领导每年春节前,都带着慰问品来家中看望。

孙安半生戎马生涯,出生入死,离休后淡泊名利,深藏功名。不论是退役回到地方工作,还是离休后回归田园生活,从没有凭借特殊的资历向组织要条件、讲待遇、谋私情,妻子、儿女,没有一个沾他的光吃公家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数十年极少回家的孙安,家乡人大多已不认识他,但老人的革命经历,乡亲们都有耳闻,对他十分尊敬。

孙安的老伴赵瑞珍,解放前入党且担任过村妇女主任,思想进步,深明大义,一人承担起家庭重担,在自己倾心为党工作的同时,全力支持丈夫的革命事业。赵瑞珍曾多次到大虎山、石家庄、南京、旅顺等地看望丈夫。部队领导想让她随军,给她安排工作,因老婆婆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照顾,家务事又多,被她谢绝了。赵瑞珍于2009年去世。

孙安当兵期间极少探家,母亲孙杨氏1952年去世时,孙安正在朝鲜作战,没见到母亲最后一面,留下终生遗憾。他清楚的记得,解放战争参加一次战役行军途中,正好路过家乡,短暂进家一次;1965年参加国庆阅兵后回家一次。解放后,孙安将微薄的工资省下来,寄给家人和寡居的岳母。

孙安的家人对老人孝顺有加,照顾周到,目前身体健朗,行动自如,只是因眼患白内障,视物有些模糊,但坚持每天在村中街道散步。

尘封往事记忆犹新,侃侃道来。老人将保存几十年的数枚军功章拿出来给我看,每一枚军功章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可惜,因保管不善,部分军功章遗失了,照片也遗失了。我让老人的家人再找找,这些可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啊。

孙安题字

老人取出离休后留下的警装,穿在身上,显得格外精神、年轻,看照片,哪里像年近九旬耄耋老人。

我在采访中,被孙安老人的光荣事迹感染着。孙安老人是幸运的,经历了这么多炮火硝烟的洗礼,能够坚强的活下来,而且赶上了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还有多少战死疆场的英雄们,没有留下一张照片、没有留下一句话语,甚至名字也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处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战火硝烟远去了,英雄的足迹远去了,但他们的精神是永远不会磨灭的,他们是中国挺起的脊梁。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希望英雄们的事迹能够不断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牢记历史,继承传统,砥砺前行。

这正是:

南征北战打冲锋,驰骋疆场保和平。

深藏功名数十载,身经百战老英雄。

由于采访时间所限,孙安老人的许多动人事迹,还没有进行深入挖掘,但我尽我所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整理出老人90年来的人生轨迹和展现出的人性光辉,让更多的人了解他,尊重他。有幸为这样的英雄人物记述传奇人生,我感到很自豪。

最后,祝孙安老人健康长寿,安享晚年。

孙安近照

作者简介:

刘守学,笔名金柳,男,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律师。热爱文学、旅游、摄影、法律。在玉田国家粮食储备库从事文秘工作21年,曾任玉田县第12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自修企管、中文两个自学考试专科学历、中央党校法律本科学历、自学考试律师本科学历,2011年通过全国统一司法考试后即从事专职律师,供职于河北马健辉律师事务所。在中国商报、河北日报、唐山劳动日报等新闻媒体发表作品百余篇。现为玉田县文联签约会员。

原标题:《为祖国决胜疆场--访玉田县姚辛壮村革命老人孙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