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离石故事|石州剪纸(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今日离石
2020-05-09 21: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石州剪纸

剪纸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剪(刻)色纸而成的装饰性艺术小品的镂空艺术。离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离石民间剪纸是极具地方特色、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民间艺术,其悠久的历史,神奇的构思,夸张的手法,粗犷的风格,与吕梁剪纸、陕北剪纸同属黄河流域“母亲艺术”,与汉代画像石、商代青铜器、金银器、刺绣、皮影、兰印花布、布饰图案、木雕、建筑彩画、陶瓷装饰、雕漆、农民画、木板画、壁挂等多种艺术发生碰撞,因此又被誉为“活化石”、“立体音乐”等。民间剪纸扎根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土生土长,土香土色,永远散发着艺术的芬芳。人们把生活比作一棵常青树,剪刀下的艺术便是常青树上的花和果。

一、历史沿革及发展状况

1、第一个历史时期(清代之前)

据有关资料记载,中国最早的剪纸,是北朝(公元386-581年)时期的作品。1957年,新疆高昌附近出土文物中,就有南北朝时期的《对马》《对猴》等剪纸作品。据资料显示:“我国在未出现植物纤维纸之前,曾用金属片、树叶、绢帛、皮革等材料制作剪纸“。用于多种工艺品和器物的纹样装饰,或利用剪纸的方法缕花制版,许多陶瓷图案、汉画像石、版画作品都有着剪纸的基因。离石境内马茂庄、下水西、乔家沟等地出土了龙山文化、仰韶文化、汉代文化遗址,这些文化不同程度地孕育着剪纸艺术。早在秦汉时期,离石、柳林一带与陕北榆林地区同属上郡、西河郡所辖,其首府就在离石,故这里曾经有过鼎盛的秦汉文化,较多保留了中华民族古老文化处于上升时期的秦汉艺术古风。如段月英的《老鼠偷油》里的油瓶与青铜器、陶器上的纹饰同出一辙。如段月英的《一座山》《孩玩蛇》等作品即是。正如著名学者靳之林先生所说:“一幅剪纸,就不仅是一幅剪纸,而是有着千钧之重的凝聚着几千年文化史的历史纪念碑”。因此,纵观离石民间剪纸,清代之前可以划分为第一个历史时期。

离石马茂庄发掘的汉墓壁画,其艺术特点同民间剪纸的风格极为相似,豪放粗犷、纯朴浑厚、生活气息浓厚、故事情节完善,似可推测它们在发展过程中互为影响,互为作用,从而形成了诸多不同的姊妹艺术。

离石留存有不少清代的剪纸作品,代表性的有《金鱼》《金玉满堂》《蝴蝶》《五子登科》等,主要内容有花鸟虫鱼、山水树木、亭台楼阁、戏曲典故、民俗生活等,常见的有花灯、窗花、鞋帽花样、服饰披肩、荷包烟兜、腰带坠带、枕头帕巾、建筑彩绘、盘子神社等。这些剪纸点缀着劳动人民的美好生活,流露出离石人民崇德向善的幸福向往。

离石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开始创造的,是民俗活动的内容之一,是民俗活动的一种独特的审美行为,随着礼仪习俗应运而生,又在其活动中不断吸取其它艺术精华,再加以推陈出新,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离石剪纸又是一个群众载体,上至老太太,下至小媳妇,几乎每个村都有巧手分布。这种传统技艺,早已辐射到柳林、方山、中阳、临县乃至省内外。

2、第二个历史时期(民国到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

从民国到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可作为离石剪纸的第二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离石民间剪纸的代表人物有段月英、高兆清、王巧花、康文斌等。这个时期的作品内容较为丰富,题材大致可分五个方面:其一,反映现实生活和生产乐趣的,大都是单剪,情节简单,如王巧花的《老婆吃饭》《老汉抽烟》,杨二英的《蛾扑瓜》等;其二,反映六畜兴旺的家畜家禽形象,表现劳动生产和家庭生活的一个侧面,如杜改奴的《猴骑鸡》,杨二英的《养鸡》,李林巧的《牛》等;其三,以花鸟鱼虫动植物的形象,表现劳动人民的审美观点和丰富联想,如李爱则的《双龙》《象》《骆驼》《虎》等;其四,寓意图案,用象征性图案和谐音手法,组配成一句含有吉庆意义的成语,如阎守翻的《连年有余》等;其五,戏曲人物、传统和故事方面,如康文斌的《群猴救神农》《金殿站堂》等。

这个历史时期,离石剪纸除了单剪外,还大量出现了对剪、衬剪,还有高兆清的套剪以及康文斌的套色剪纸、火烫剪纸。此外,在构图上也较为讲究,如冯完花的《锥剪图》为八折对剪,黑白适中,构图饱满,堪称上品。除了表现民俗民风题材外,还出现了主题明快的作品。高兆清于1954年创作的《丰收》《中苏友好》《磨豆腐》《世界和平》等作品,在《山西文艺》《山西日报》发表,他的最大艺术特点是套剪。康文斌的《战士紧握手中枪》等3幅军事题材作品入选兰州军区空军首届美展,并在《青海日报》发表,他创作的《普及大寨县》(六幅)剪纸于1977年3月在《吕梁报》发表。1986年9月,离石县首届艺术展览共展出剪纸191件,中国剪纸学会专家称为“吕梁魂”“黄河之花”。剪纸艺人段月英、杨月玲、李灵巧、乔桂英、韩桂兰曾多次受到省、地、县表彰。时任离石县文化馆长李在田的文章亦在《中国剪纸报》发表。安琪的论文《剪纸中的艺术意识及表现手法》荣获中国剪纸研究会论文研讨会优秀论文荣誉奖。刘静望、薛光运主编的《吕梁民间剪纸》一书共收集了82位艺人的261件作品,其中,离石县就多达15人、52件,位居各县之首。

1987年,离石县文化馆被评为全国民间剪纸挖掘、继承、研究先进集体,中国剪纸学会吸收时任离石县文化局长安琪为理事,李在田为会员。

3、第三个历史时期(改革开放以来)

离石剪纸的第三个历史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2010年10月29日,离石区民间艺术协会换届,康文斌当选为主席。这个时期,离石区剪纸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其一,剪刻的特点。由于剪纸的工具材料决定了它必须以刀代笔,采用缕空的办法。图案、花纹的阳纹,线线相连,阴纹线线相断,不管是连是断,都不能有支离破碎之感,不能破坏剪纸图案的整体连带关系。其二,装饰化的艺术手法。剪纸不可能像绘画那样采取完全写实的手法,而是要在有限的幅面上运用洗练的线条、夸张的手法,附加装饰的艺术,从整体上定出形象的轮廓特征。而且,这种特征往往又是夸张、变形、借以强调动态的传神。在构图上,剪纸又较难表现三度空间感,场景和形象的重叠,也不需拘泥于物象间的一般比例和透视关系,而是着眼于形象、场景、人物等内在的联系,较多地运用了组合手法,并可以直接运用图案形式的一些法则,做出对称、均衡、适合、连续、寓意等处理。其三,继承了传统礼仪习俗的特点。其中不乏巫神、婚丧、寿辰等方面。反映婚俗方面的较广泛,《老鼠娶亲》《抓鸡娃娃》《坐莲娃娃》《送子观音》《喜鹊登梅》《迎亲图》等。有的作品表现祭天、祈雨、求神、镇邪方面的内容,有的作品是通过民俗寓意表达的,如“双喜捧石榴,荣华富贵不用愁”,“双鱼抢莲花,年年有钱花”,“鹤含灵芝草,福寿比山高”等。其四,反映岁时节令的传统风俗。老百姓一年四季节令很多,几乎每个月就有一次。春节时剪门神、窗花、挂笺、吊帘、中堂、炕围花等最为丰富,内容主要有虫鱼鸟兽、花草树木、仙佛人物等。二月二为龙头节、春龙节,是传统的“恶日”,多剪“葫芦锁五毒”、“锥子剪子驱邪毒”等。清明祭祖,多剪孝道方面内容,如“二十四孝”“打燕娃娃”“燕老汉”等。端午除五毒,中秋话团圆,腊八庆丰收,皆有各自的说道。剪纸,作为一种民俗文化,也正是根植于此。其五,主题明快、服务中心的特点。剪纸艺人们与时俱进,怀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感恩之情,颂党爱国话改革的时代潮流凝结成一卷卷美丽的剪纸画卷跃然纸上,不论是“七一”还是“十一”及其他节日,总可看到剪纸艺人们的巧手剪出的美轮美奂之作。

近年来,离石有近500件剪纸作品在全国、省、市、区举办的各类展览和报刊上交流和发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离石区主办的“金鸡贺岁·2017文明之春,我的家乡我的年剪纸作品展”,市、区举办的“中国梦剪纸作品展”,2018年离石区举办的“我的家乡我的年剪纸艺术展”,共展出348件作品,皆以剪纸作品为内容,以年俗、民俗和“中国梦”为主题,大大地推动了剪纸艺术的发展。

二、体裁格式与艺术风格

离石剪纸根据民俗与实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最常见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据窗格的形状来定。窗户格式有菱形、圆形、多角等样式,窗花也随窗而异,小的寸许,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呼应的“团花”。欢庆春节或操办婚事都要贴“全窗花”,即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莲花、桂花、笙等,祝愿新媳妇善于女红,早生贵子,美满幸福。

离石剪纸的风格总体具有地域粗扩、雄壮、简练、纯朴的特点,传统多为单色剪纸,近年来兴起的染色剪纸,呈现出婉约典雅、富丽堂皇的特点,以造型写实、刻制精巧,色彩艳丽而著称。

剪纸原料多是一种单一的雪白宣纸,工具是几把刀刃为斜形的大小不等的刻刀。程序是先用刀刻出剪纸成品,再点染着色。剪纸艺人非常讲究刀工刻法和着色技艺,采取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办法,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能龙飞凤舞地刻制出许多成品,着色时用上好白酒调色,调配较深的颜色可加少量白矾,这样既能使涂上的颜色鲜艳水灵,又能使剪纸存放较长时间。

三、技法特征

1、折叠。将纸折叠后产生重复的图案,是剪纸技法中最基本的一种,也是单色剪纸采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取决于折叠的次数和角度。运用此工艺剪制花卉时,可将纸折叠两次或三次后始剪,所得的花纹为四面或六面均齐的形状。若剪制动物或人物,折叠一次剪后的形状为左右对称。折叠剪纸由于是对称性强的纹样,所以所得的图形更具韵律感。此技法多用于剪制喜字花和顶棚花等。

2、阴刻、阳刻。剪纸的基本效果是通过单独或混合使用阴阳线得到的。阴刻也称镌刻,就是刻去表示物象结构的轮廓线,在大的块面中表现线条的方法,这种效果厚重、结实、分量感很强,有一种强烈的黑白对比感,被剪刻去的空白组成图案,线与线不相连接。阳刻也称镂刻,正好与阴刻相反,是刻去空白部分,保留轮廓线。图案的线条是实心,线线相连。这种方法流畅、清晰、玲珑细致。阴阳结合是最好的剪纸表现手法。在同一幅作品中出现阴阳刻两种方法,使构图变化多样,画面中黑、白、灰对比鲜明,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剪纸技巧。

四、主要价值

1、民间技艺的瑰宝。“缕金作胜传荆俗,为纸为人起晋风”。一代代离石剪纸艺术家和民间艺人,用艺术的眼光和纯洁的心灵捕捉着生活中的亮点,他们用细腻的巧手创作出一件件属于本土的精品,并使之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间技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工美经济的宝藏。保护、传承、弘扬和发展离石剪纸民间技艺,形成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建设剪纸之乡,吸引更多的妇女加入到剪纸艺术之中,有利于精准扶贫,有利于发展乡村经济,又有利于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从而为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离石区文化和旅游局内部丛书《离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汇编》

编辑:jingjing

版权归离石区新闻中心所有

转载请标明来源:今日离石

对侵权行为我们将诉诸法律

长 按 左 方 二 维 码

关 注 今 日 离 石

原标题:《离石故事|石州剪纸(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