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让群众的“强烈呼声”变为“热烈掌声”!北仑全力推进老小区改造!

2020-05-13 16: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住,是人生一大要事。住得好不好,关系着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左右着每个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了给百姓打造更美好的家园,这些年来,政府部门沉心贴近群众,社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听民需、察民情、解民忧。随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两整两提、清洁家园等行动的推进,越来越多百姓实现了安居美居的愿望。让群众的“强烈呼声”变为“热烈掌声”,这是梁群书记在区九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式上的一句讲话,这是期盼,也是鞭策。多听听“呼声”,才有机会获得“掌声”。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

老小区改造全速全力推进

环境迎“蝶变” 百姓展“喜颜”

5月12日上午,区住建局联合相关街道、社区到星阳片区开展老旧小区改造走访、回访活动。一行人首先来到了大港新村,走进小区,只见施工队正紧张有序地进行路面平整作业。“马上弄好嘞!爽快日子快到嘞!”一位大伯踱着步,愉快地说着。

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城市品质的形象工程,更是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自2013年以来,我区已完成96个老旧小区改造,面积约120万平方米。今年,我区又启动三年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按照“应改尽改”“能改尽改”原则,将剩余可实施改造的21个老旧小区列入了“清单”,分三年逐步推进改造工作,共涉及居民约5300户,改造面积约44万平方米。

2020年,我区计划完成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面积15.6万平方米,并入选了本年度人大票决十大民生实事项目。这6个项目分别为大港新村、北电小区、华山小区一期、杜鹃小区(隆顺欣园、桂香楼、天顺公寓)、万景小区、郭巨街道零星老旧住宅小区等,目前所有项目都已全面启动。

作为疫情期间首个复工的老小区改造项目,大港新村经过2个月马不停蹄的施工,工程已进入了收尾阶段。这个建造于1995年的小区,共有居民楼9栋,居民256户。由于建成时间早,存在基础设施破旧、停车困难、排污不畅、空中“蜘蛛网”安全隐患大等一系列老小区“通病”,居民的改造意愿十分强烈。

为了尽快给居民打造一个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区住建局与街道、社区、施工单位、物业服务公司及业委会等积极联动,在抓好防疫工作的同时,全速推进改造工作。除了屋面防水、楼道粉刷、雨污分流、飞线下地等改造项目,小区还新增了30个停车位、换上了不锈钢单元门,并实施了主路浇筑、绿化补种、数字监控安装、大门改造等工程。

△改造后的大港新村

“项目开工前,我们线上与各部门积极对接,线下积极到现场调研,征询业主意见,及时改进改造方案,努力提高居民的满意度。”区住建局物业管理中心主任王志学边走边介绍。

在征询民意的过程中,关于停车位改造,年轻居民希望车位越多越好,而老年居民则希望留住绿化。“既然要改造,就要多听听居民的想法,把工作做到实处。”在进行多次协调、沟通后,最终决定将车位改造位置从楼道边移到主路两边,这样能够保证车位增多,也能让居民从楼道出来第一眼看到绿植。“你看,这个楼面新刷的颜色,也都是居民自己投票选出来的。”王志学指着崭新的乳黄色墙面说道。

“阿姨您好,您在这里住了多少年了,这次改造很快就要结束了,您还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吗?”

“意见没有,弄得交关好,最好嘛可以装几个晾衣架。”扔垃圾回来被叫住的徐阿姨,在大港新村住了快20年。她说,以前小区可以说又脏又乱又差,外墙斑驳、路面坑洼、杂物乱堆,“一到下雨天都是泥水,路都不好走。绿化带里就几棵大树,光秃秃的,一点也不好看。”如今,路补好了弄平了,灌木小草也种上了,清清爽爽,绿意浓浓。“有点美的感觉了。”徐阿姨笑言。

从大港新村出来,一行人又来到了外洋新村。经过一系列改造提升,这个有着30多年房龄的老小区,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区建成于1987年,共有37幢598户,总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因年久失修,粪池堵塞、路灯破旧、路面不平、电子防盗门破损、停车困难、设施设备不完善等问题凸显,居民深受其苦。

△改造后的外洋新村

“以前,整个小区破破旧旧的感觉,花坛里种满了菜,花坛外堆满了杂物。一到上下班高峰期,车多人多,堵得不行。”住在这里20多年的虞大伯回忆道。

道路拓宽,留足两车交会的空间;划出停车位,绿化移位补种;修剪樟树,还居民充足采光;弱电线路“上改下”,告别“空中蜘蛛网”;安装崭新路灯,设置集中晾晒点、晾晒架……经过“大手术”“微整形”,小区“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处处清爽整洁,满眼盎然绿意。“现在环境好太多了,绿化很多,天气好的时候,我就推着小外孙在小区里走走。晚上儿子来接,也不怕没车位啦!”虞大伯说。

△改造后的外洋新村

据了解,除了老小区改造项目,今年我区还将启动老旧小区环境整治及微改造项目34个、居住环境提升项目18个。截至目前,52个项目均在方案设计准备阶段。下一步,区住建局将全方位联动相关街道、社区,进一步推行“点单式”改造模式,积极开展走访、回访,听民声、察民意,落实落细每一个项目,将民生工程办到民心上,把群众的呼声变成掌声。

“三安”服务团:为民修缮房屋办实事

“梁群书记在区九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式上说‘让群众的强烈呼声变为热烈掌声’,令我感触很深。”作为一名有心人,“中国好人”钱树德十分留意基层宣讲和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贫困老人。他表示,如何让分布在北仑各地的贫困老人有品质、有尊严地过上晚年生活,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和强烈呼声,转变为发自内心的热烈掌声,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帮助,社会组织也要发挥应有的力量。

今年84岁的姚文华是一名老党员,家住大碶塔峙岙社区东岙村,和80岁的老伴儿靠着低保救济金度日。因为经济条件差没能力翻修,夫妻二人一直住在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老屋里。保存着农业文明印记的老屋采光差、霉气重、杂物多,简陋而破旧。

作为“三安”服务团的帮扶对象,去年7月,姚文华和老伴儿终于用上了独立、现代的厨卫间,屋顶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屋内土墙用硅藻泥粉刷一新,吊顶也用新型材料进行了仿古设计,过道上方还装起了玻璃顶棚,阳光充足而且淋不到雨。

“住在这个‘阳光房’里‘好足了’,干净、舒服,心情也舒坦,真是感谢你们。”自打我们进屋起,老人脸上就一直挂着温暖的笑容。

姚文华“安居梦”的实现,得益于“三安”服务团的善行义举。据了解,“三安”服务团是由钱树德牵头成立的社会公益组织,“三安”具体指安居、安康和安心。经过一年多的发展,该中心已有来自北仑各行各业的固定成员56人,重点针对北仑区域内70岁以上的孤寡、残障、特困老人,开展房屋修缮、陪护看病等公益慈善活动。

最近,让“三安”服务团成员们最记挂的,就是“老刘回家”这件事儿。

大家口中的“老刘”名叫刘佐财,今年65岁,家住春晓昆亭燕湾社,是一名孤寡老人。因为身患多种疾病,医保报销后,还要花一半以上的低保金在医药费上。老刘告诉记者,他自15岁起就跟着父亲四处做工,干重体力活损伤了身体,20多年前因为一次甲状腺手术,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手术后因需要人照顾搬离了老屋,投靠到咸昶村的姐姐家里。姐姐待他虽好,但老刘心中一直有个殷切的“回家梦”。

“老刘的回家梦,‘三安’帮你圆!”今年4月,得知这一好消息的老刘眼泪夺眶而出,他的心因为触手可及的回家梦而颤抖着。看着屋前屋后忙碌的志愿者,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感谢政府、感谢党、感谢好心人!”

从事装修行业的吴国飞,是“三安”服务团的成员,更是“安居”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据他回忆,老刘家因为年久失修,门窗腐朽得厉害,使劲一拉就坏了,脚下踩的是坑坑洼洼的泥地,抬头望去是缝隙很宽的瓦片,整个屋子潮湿发霉严重,待久了人就难受。

而如今,院坝内铺上了水泥,全屋刷上了环保硅藻泥,屋内不仅装了化粪池,还做了功能区规划,老屋摇身一变成了新宅。“基本框架已经搭好,等家具搬进后就可以入住了。“下一步,我们还打算在屋里加装一些扶手。”吴国飞说。

“老刘的这件喜事,屋前屋后的邻居都竖起了大拇指,反响很好。”春晓街道昆亭村老年协会会长刘纪惠告诉记者。今年,村里将和“三安”服务团积极配合,争取让昆亭其余7户贫困家庭都住进不漏水、不透风的房子里。 只有众人拾柴,才能把美好梦想变为现实。据介绍,一年多来,“三安”服务团共帮助4户贫困老人住进了新屋。危旧房屋的修缮改造,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三安’服务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统战部‘知联会’、‘新联会’的企业家和理事们的力量,民政局周凌局长和徐琪副局长对我们的工作也很是支持。”钱树德对此表示感谢。

据了解,安居梦实现后,后续通过志愿者的长期结对服务,为老人看病、做家务,陪老人拉家常,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不断增强,生活会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北仑发布综合编辑,资料来源:北仑区传媒中心 记者 沈焰焰 沈琴 通讯员 曹燕萍,封面图:朱省海)

猜你喜欢

北仑区委常委会会议:按照“打好危中抢机主动仗 干出一流强区新样子”目标定位 奋力跑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原标题:《让群众的“强烈呼声”变为“热烈掌声”!北仑全力推进老小区改造!》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