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周恩来: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

2020-05-14 20: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贾同宇 周俊 东方红啦

“我怎样做不是我一个人的事”

周恩来穿过的衬衫(淮安市周恩来纪念馆提供)

在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纪念馆里,珍藏着一件周恩来生前穿过的衬衣,不仔细看很难发现,这件衬衣的领口和袖口都是新换的。

周恩来十分注重仪容仪表,尤其是着装,他的衣服件件整洁干净、有棱有角,出访时总是风度翩翩,彰显着大国外交家的风范。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周恩来的衣服经常有补丁。穿在外套里面的衬衣,总是穿破了补,补好了再穿,周而复始。领口、袖口等部位容易磨破,就把磨破的领口、袖口重新换一下继续穿。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周恩来始终把节俭放在第一位。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劝他换一件新衬衣,周恩来总是说:“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也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

周恩来穿过的皮鞋等(淮安市周恩来纪念馆提供)

作为一国总理,衣着服饰、言谈举止都在各国新闻媒体的“捕捉”之中。“补丁衬衣”不便示人,稍有不慎,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所诟病:看,中国穷得连他们的总理也穿破烂的衣服。久而久之,周恩来的衬衣其他部位常有补丁,只有露在外面换过的领口、袖口比较新。

1963年底到1964年初,周恩来到非洲、欧洲、亚洲14国访问。到达埃及时,警卫员将衣服送到驻埃及使馆去修补、洗涤,看着满是补丁的衬衣,中国驻埃及大使陈家康的夫人徐克立哭了,她向警卫员发了火,并自己买了三套衣服要周恩来带上。周恩来对她进行了耐心的解释,领了她的好意,但衣服始终没有要。他说:“身为国家的总理,我怎样做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这表明我提倡什么。”

磨破的衬衣领子(淮安市周恩来纪念馆提供)

周恩来一生严于律己、艰苦朴素,身居高位,却从不搞特殊化。1958年1月,周恩来到杭州视察,随身带着自己的枕巾、棉褥子、床单、被子。被子是解放战争时期在梅园新村用的那一床,洗得已经泛白。枕巾用了又用,中间已经破损,周恩来就把破了的地方剪掉、两端重新缝上继续用。浙江省警卫处的同志实在看不下去,就趁他去开会的机会从后勤部门领了一条新枕巾给换上了。

周恩来开会回来后发现换了新枕巾,对浙江省警卫处的同志说,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即使以后富裕了,也不能丢了这个光荣传统。周恩来说,六七亿人口的中国就一个总理,再穷也不缺那几身新衣服,但问题不是缺不缺衣服,我这样做不光是一个人的事,而且是提倡节俭、不要追求享受,提倡大家保持艰苦奋斗的共产党人本色。

周恩来在上海周公馆

后来,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在整理周恩来给她的遗物中发现,里面竟然没有一件新衣服。其中一件是有几十个补丁、已经看不清原来蓝白条纹的毛巾睡衣。

还有一套是周恩来最常穿的西装,这套西装是抗战时期周恩来在重庆工作时做的,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人胖了,不能穿了,却不让人做新衣服,而是让工作人员拿着这套衣服去布店配布料,然后用新料做西装的前片,用旧料打翻做了后片,这样就算重新制做了一套新西装。师傅制作的手艺虽好,但新旧的布料难免会有色差,如果仔细看就能发现,周恩来的这套西装,前片的颜色略深,后片的颜色略浅。

“我当总理是为全国人民服务的,不能为周家服务”

周恩来穿过的军大衣(淮安市周恩来纪念馆提供)

这件军大衣曾是周恩来冬天经常穿的一件衣物。后来,周恩来把它送给了侄女周秉建。这件军大衣陪伴周秉建在内蒙古草原度过了26年的青春岁月。

1968年,周秉建还不到16岁,主动报名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阿巴嘎旗插队落户。她到西花厅辞行时,周恩来和邓颖超为她饯行,饭后,周恩来勉励周秉建要和内蒙古人民一起建设好边疆,并将这件自己穿过的军大衣送给她御寒。

1970年12月底,周秉建在牧区插队两年半后被推荐应征入伍。1971年元旦,她去看望伯伯伯母周恩来邓颖超。一进门,周恩来就严肃地对她说:“你能不能脱下军装,回到内蒙古草原?”见周秉建想不通,周恩来说:“你参军虽然符合手续,但是在内蒙古这么多人里挑上你,还不是看在我们的面子上?我们不能搞这个特殊,一点也不能搞......”

就这样,周秉建脱下军装,在内蒙古草原整整度过了26年。1991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周秉建将自己珍藏了二十多年的这件军大衣捐赠给了正在筹建的淮安市周恩来纪念馆。

周秉建夫妇在大草原

在周恩来的言传身教下,作为周家的孩子,不仅不会受到特殊照顾,还在艰苦朴素精神的影响下工作和生活。

周秉钧高三毕业时,原打算考清华,周恩来动员他入伍当普通士兵,最终他凭自身素质被招录为飞行员;周秉宜喜欢美术,但她没有报考中央美术学院,而是考取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周恩来特别赞成,他说中国出口商品质量很好,但包装不行,卖不出好价钱,秉宜如果能设计好包装,就是为国家作贡献。周秉华入伍当了炊事兵,整天喂猪做饭,退伍后成为一名普通工人。周秉德进入北京师范学校学习,之后被分配到北京东郊区第三中心小学,开始从一名老师做起。

周恩来与周秉德的合照

1949年,12岁的周秉德在上学前做了两套衣服,周恩来看到后说:“怎么又一套?浪费!”邓颖超解释道:“马上要开学了,秉德住校,总要有两身衣服洗换嘛。”周恩来说:“我在南开上中学也住校嘛,夏天就一件单布长衫,冬天也只一件藏青棉袍。夏天,每次回到四妈家里,第一件事就是脱下长衫洗净晾干,周一再带回学校去穿,一样干干净净。”

当时,周秉德并不理解,还好奇追问:“要是下雨衣服不干呢?”周恩来叹口气接着说:“就放在炉子上慢慢烘干......那时,你四爷爷、四奶奶抚养着我和你二伯、你爸爸还有你的堂伯四个大男孩。收入不高,家里十分困难。现在我们刚进城,国家也十分困难,我们还是要节省,对不?”周秉德点点头,当时虽不太懂,但她认定周恩来的话照着办,准没有错。

左图 周恩来在南开学校的夏装就这一件

右图 周恩来在南开学校的冬装也只有这一件

后来,周秉德在西花厅的日子里,经常听周恩来说:“你必须时刻牢记,你就是一名普通学生,长大了就是普通老百姓。我当总理是为全国人民服务的,不能为周家服务。”周秉德在周恩来身边,深知节省再节省的确是他一生的习惯。

此外,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周恩来还带头把在淮安老家几代亲人的坟墓托人平掉,把整理出来的土地交公使用。周恩来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给他们订立了“十条家规”,从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或亲朋好友谋过半点私利。

他对晚辈谆谆教导,要否定封建的亲属关系,要有自信力和自信心,要不靠关系自奋起,做人生之路的开拓者;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同他的关系,都不许扛总理亲属的牌子,不要炫耀自己,以谋私利。

参考文献:

周秉德著.我的伯父伯母周恩来邓颖超[M].北京金城出版社, 2018.02.

图片来源:淮安市周恩来纪念馆、《我的伯父伯母周恩来邓颖超》、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贾同宇 周俊,淮安市周恩来纪念馆 淮安市电视台

责编:宋莹

网编:侯洁英

监制:方丹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