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贵州战贫记·安顺之一】紫云:产业+就业“双轮驱动” 攻克贫困堡垒

2020-05-28 02: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2019年,贵州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4万人,24个贫困县摘帽,2300个贫困村出列,由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成为全国减贫人数最多的省份。

2020年3月初,正安等24个县正式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重大战果。但目前,全省未脱贫摘帽的深度贫困县还有9个。面对“硬骨头”,贵州发动脱贫攻坚“冲刺90天歼灭战”,提出奋力冲刺90天、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歼灭战,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确保6月底前所有剩余贫困县摘帽、贫困人口脱贫。

紫云县红芯红薯育苗基地。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位于贵州西南部,13个乡镇街道,6个地处麻山腹地。麻山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岭大沟深,岩石裸露,土地破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让这片土地贫困发生率居高不下,是著名的集中连片贫困区。紫云,也成为了全省9个未摘帽深度贫困县之一,脱贫攻坚最难攻克的“堡垒”之一。

深度贫困,是贫中之贫,坚中之坚,是经过几轮扶贫剩下的最难啃的“硬骨头”。截至2019年底,紫云县剩余贫困人口12940人。还有一个多月就是全县达到脱贫摘帽标准的时间节点。关键时刻,如何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最后的总攻?

战鼓擂响,使命催征。迎着夏日的朝阳,紫云县阔步前进、分秒必争,用昂扬的战斗姿态、决战的作风、攻坚的信心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最后冲锋。

在紫云县红芯红薯核心产区白石岩乡,百余名工人穿梭在田地里忙碌着。

产业:拓空间促增收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时下正值红芯红薯大苗栽种时节,在紫云县红芯红薯核心产区白石岩乡,百余名工人穿梭在田地里,翻地、施肥、盖膜、浇水……

可别小看了这一株株小小的红薯苗,他们可是当地群众的心尖尖,致富的“摇钱苗”。

白石岩乡当地特有的黄沙土壤具有矿物质丰富,透气、透水性好,无板结等特点,产出的红芯薯细嫩酥软、口感甜糯,个体适中均匀,成为供不应求的名特优农产品,并于2011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2年又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

为推动红芯红薯生产实现产业化、规模化,2017年,紫云县制定了《让红芯红薯“红起来”三年行动计划》,将“红芯红薯”作为“一县一业”主打产品重点发展,并以白石岩乡幸福园村、干水井村为红芯红薯种植核心区,辐射带动其他乡镇。

“2019年我们乡栽种了5100亩红芯红薯,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今年我们计划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5000亩,全乡1325户贫困户每户分红预计将不低于5000元。”白石岩乡党委书记班祖刚告诉记者。

在紫云国有浪风关林场,工人们在林下紫松茸种植基地忙着采菇、选装、搬运。

今年,在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农技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早栽插、早收获试验示范,红薯苗栽种比往年提前了两个月,收获也从一年一季提升为一年两季。

“早栽种早收成,今年预计7月初就有鲜薯上市,价格相比往年有大幅提升,也大大提高紫云红芯红薯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价值,显著增加农民的收益。”贵州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紫云县“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王启富告诉记者,红芯红薯双季种植,意味着每亩土地在实现产量和收入翻番的同时,红芯红薯种植的用工需求量也会随之增加,为当地农户又提供了一条增收渠道。

从田间走向餐桌,如今,紫云的红芯红薯已远销广州、上海、杭州、成都等省内外10多个大中城市,成为紫云的重要名片之一,也成了紫云县脱贫致富的源头活水。

“红芯红薯红起来,群众生活美起来”的蓝图正照进现实。

在浪风关林场,不仅为贫困农户稳定提供150多个就业岗位,还利益联结500多户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红薯产业发展势头喜人,林下经济也不甘落后。

初夏的五月,紫云国有浪风关林场,100余名工人正在林下紫松茸种植基地里采菇、选装、搬运……

依托全县233万亩林地资源,2019年9月,紫云县提出“壮大林下经济”的思路,采取“龙头企业+国有林场+合作社+农户”的“场村联动”模式,在浪风关国有林场建设了林下食用菌、林下鸡、林下蜂三个“短、平、快”林下经济产业。

“通过这三个产业的发展,不仅为贫困农户稳定提供150多个就业岗位,还利益联结500多户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紫云县林业局局长金家顺说“务工人员大多来自紫云县城南、城东两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以及周边乡镇的贫困户。”

“目前林场有1000亩紫松茸,林下蜂300箱、林下鸡2万余羽”紫云国有浪风关林场场长王丛军告诉记者,将依托林场2.1万亩林地、75.01%的森林覆盖率优势,力争在3年内把林场紫松茸种植面积扩大到3000亩,闯出一条“场村联动、示范带动”助力脱贫攻坚的新路。

生态环境,是紫云的痛;生态环境,如今也成为紫云的出路。

“田园工薪族“在城东社区大门口集合,准备搭乘专车前往当天的上班地点。

就业:“四大族”稳脱贫

5月19日早上5点半,睡梦中醒来的陈丽简单洗漱后,赶紧到小区门口与59位邻居一起乘坐“田园工薪族服务专车”前往今天的上班地点板当镇硐口村工作。

自2019年9月1日从紫云县四大寨乡落城村易地扶贫搬迁到紫云县城东社区后,陈丽一直闲赋在家照顾老人孩子。

2020年4月,社区所在的云岭街道工作人员告知陈丽,街道将组织易地搬迁户闲置劳动力到周边乡镇务工,每天有80元收入。

受疫情影响,春节以来,陈丽和丈夫一直在家呆着,没有收入来源。就这样,4月以来,陈丽和丈夫每天搭乘街道安排的中巴车到周边乡镇的田间地头上班。

“以前外出打工,现在在家门口有专车接送,工作地点离家近,工资当天结算,每天我家俩口子就有160元的收入,晚上还能回家照顾老人和孩子,太满意了。”从地道的农民到田间地头的“上班族”,每天领着工资的日子让陈丽一家很开心。现在,陈丽不仅在田间地头上班,每天还负责协助社区工作,组织邻居一起到周边乡镇务工。

如今,紫云县每天有上万名“田园工薪族”到田间地头工作。

在紫云,和陈丽一样的“田园工薪族”已不是少数。

今年以来,紫云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田园工薪族”联合调度工作组、乡镇(街道)设立“田园工薪族”建设服务站、村(居)设立“田园工薪族”工作服务点,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部门协同,扎实开展贫困劳动力信息采集和用工岗位收集工作,全面摸清贫困劳动力数量、就业意愿和基本情况,积极为用工企业和贫困劳动者牵线搭桥。

“‘田园工薪族’不仅实现了带动贫困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尚未返岗就业劳动力就近就业增收,还解决了县域内农村产业发展的用工需求,有力助推了紫云县的产业发展。”紫云县副县长黄朝阳告诉记者,如今,紫云县每天有上万名“田园工薪族”到田间地头工作。

稳就业,就是稳脱贫。

紫云,不仅有“田园工薪族”,还有了“外出务工族”、“在家上班族”、“返乡创业族”,被大家戏称为紫云“四大族”。

三月以来,紫云县人社局主动与紫云外出务工地较为集中的宁夏、浙江、广东等地人社、劳务公司、企业对接沟通,帮助用工企业联系务工人员,协调开通专车、专线返程返岗免费绿色通道。

“我们以‘家门口’到‘厂门口’的点对点服务确保外出务工人员安全到岗,为推动建档立卡人员就业脱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副县长黄朝阳介绍,通过点对点的方式组织20余批1万余名外出务工人员安全返岗。

“回乡创业族”徐申亮在城南社区开了一家工业防护服加工厂,吸纳了18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工厂务工。

良好的政策,优惠的条件,吸引了一批外出打工的“回乡创业族”,他们在家乡创办企业,又让乡亲们变成“在家上班族”。

徐申亮就是“回乡创业族”的一员。

过去,徐申亮一直在广东、浙江、江苏等地从事服装销售工作,从猴场镇搬到易地扶贫集中安置区城南社区后,今年3月,徐申亮在社区门口开了一家工业防护服加工厂,小区18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工厂务工还显人手不够,又在招工呢。

“在家门口上班,每个月能挣2、3000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同样从猴场镇马寨村马寨组搬到城南社区的张小梅,自从搬到县城后,为了照顾家人,没有再外出务工。如今,张小梅也成了楼上住房,楼下上班的“在家上班族”。

紫云县城东社区。

搬迁:新生活新奔头

“欢迎来我家,你们随便坐。”从大营乡联八村搬到位于紫云县城边的城东社区已有两年时间,黄光志已经逐渐适应从农民到县城居民的生活。

联八村是紫云这个深度贫困县的深度贫困村,地处偏远,山高坡陡,贫困发生率曾高达40.04%。

搬迁前,黄光志一家六口人居住在三间破旧的土墙房。屋子狭小,阁楼成了两个女儿和儿子的起居室和书房,非常拥挤。

2018年,黄光志一家从联八村搬到了易地扶贫集中安置区城东社区,分到一套120平米三室一厅的住房。

大女儿上高三,二女儿去年考上了省医护校,小儿子读初三。黄光志骄傲地告诉记者,“新家有三室一厅,孩子在宽敞明亮的环境学习,很开心。”

从大营乡联八村搬到城东社区,搬迁群众谢虎和妻子用心装扮了新房,生活越过越红火。

易地扶贫搬迁,决不能一搬了之。要实现易地扶贫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就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途径。

为此,紫云县在11个安置点挂牌成立了就业创业服务中心,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搬迁劳动力基础台账动态管理,把易地扶贫搬迁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大大拓宽了搬迁贫困群众的增收路子。

“产业发展是实现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治本和长久之策;就业则是最直接的脱贫途径、最有效的脱贫方式。”黄朝阳告诉记者,紫云县将举全县之力,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聚焦最困难的地方,紧盯最困难的人群,扭住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发挥“产业+就业”双轮驱动的作用,全力推动,持续发力,攻克深度贫困。

来源:文 / 程曦 张思渝 图 / 陈鹏 视频 / 杨振铎

原标题:《【贵州战贫记·安顺之一】紫云:产业+就业“双轮驱动” 攻克贫困堡垒》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