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科幻世界·译文版》与她带来的作品、作者与译者

2020-06-02 18: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一、作品内容

2019年8月16日,成都正式申办2023年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对于许多科幻迷而言,成都是国内当之无愧的科幻圣地,因为《科幻世界》杂志就在成都。

今年是《科幻世界》创刊40周年,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幻世界》杂志甚至可以与中国的科幻文学划上等号,如今,作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在中国幻想类期刊市场上,《科幻世界》有着95%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可以说,科幻世界杂志社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业科幻出版机构。

《科幻世界》不仅仅是读者认识中国科幻作者的平台,更是世界幻想文学中文译介的领头羊。国内得以认识世界幻想文学近况,《科幻世界·译文版》(以下简称《译文版》)功不可没。

《科幻世界·译文版》

1995年,科幻世界以增刊的形式对国外优秀的一批科幻小说进行了译制和引进。一般认为,《科幻世界》1995年至2004年集中刊登了国外科幻名家著作的29本增刊是早期的《译文版》。

2004年,在当年1月份增刊的刊名之中,“译文版”这一名称出现。

2005年,《译文版》正式设立,每月出版,不再以增刊形式发行。这一年的《译文版》单月刊名称是《科幻世界·译文版》,双月刊名称则是《科幻世界·幻想小说译文版》。单月科幻为主、双月奇幻为主的刊选方针沿用至今。

2006年起,《译文版》的刊名统一定为了《科幻世界·译文版》,以《科幻世界》本刊下半月版的形式,与《科幻世界》共用刊号发行。

今天的《译文版》定位是“科幻奇幻大型译刊”,坚持着对世界幻想文学优秀作品的引进。

作品

在国内,《译文版》已是世界优秀科幻奇幻作品引进的风向标。

近年来许多热门欧美科幻影视作品,如《头号玩家》、《爱、死亡和机器人》和《副本》等等,原著都曾在《译文版》上刊载。

1995年至今,在《译文版》上刊载的幻想小说共计1033篇。对这些作品刊发时中文译名做词频分析的结果显示,标题里常常出现的字眼是故事、魔法、火星、战争、地球、天使、一个与最后。

 

《译文版》历年作品标题词云图

从作者国籍上看,美国作家的科幻作品占据了绝对的多数,达到近七成。多次日本专辑的加成下,日本的作品以8.6%的占比排到第二位。科幻名家频出的英国、加拿大紧随其后。其他国家的作品则只占7.4%。这样的分布情况实际也与当今的幻想文学现状大体相符,美国在幻想文学创作领域占据着绝对的主导权。

《译文版》刊载作品作者国籍分布

值得注意的是,从历年的占比情况来看,近年来《译文版》越来越多地将视线转向了其他国家的优秀科幻作品,并与日本的早川书房在互相介绍两国优秀作品这一点上开展了良好的合作。这些原因使得近年《译文版》引入的作品愈发多元化。 来自美国的科幻作品占比也就相对地有所下降。

《译文版》刊载各国作品比例历年趋势

作者

借助《译文版》引入的这些优秀作品,中国的读者们认识到了更多活跃于世界幻想文坛的科幻作者。

科幻三巨头艾萨克·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和罗伯特·海因莱茵,《银翼杀手》原著作者菲利普·迪克,加拿大作家罗伯特·索耶,日本作家星新一、小林泰三和小川一水,这些上世纪的科幻名家或是风头正盛的年轻作者,都曾在《译文版》留下过身影。近年来,《译文版》发行了更多的作家个人专辑,还关注到了巴基斯坦、新加坡等国的科幻作家,介绍作者的深度与广度都在持续拓展。

在《译文版》上出现最多次的作家是乔治·马丁,从2005年5月的《沙王》到2012年7月的《战区周末假》,七年间,《译文版》刊载了乔治·马丁的作品共计28篇。2008年1月和2009年7月的乔治·马丁专辑也让他成为了唯一在《译文版》拥有两期专辑的个人作家。

出现最多的日本作家则是小林泰三,从2005年10月日本恐怖小说专辑中刊载的《玩具修理者》到2018年6月日本幻想文学专辑中刊载的短篇小说《幽灵》,小林泰三在《译文版》刊载作品共计10篇。

从这两位作家在《译文版》刊载作品的时间,或许可略见国内读者对他们的认识轨迹。

乔治·马丁与小林泰三在《译文版》刊载情况

译者

如果仅看少数知名作家的情况,英文语境下人们对幻想作家的关注与《译文版》的引进情况并不一致。

ISFDB这个世界最大幻想文学数据库词条被浏览最多的十位作家与在《译文版》刊载作品数最多的五位作家,没有重合。甚至于,这些知名作家的ISFDB热度与在《译文版》刊载作品数是呈反比的。

部分知名作家ISFDB热度与《译文版》刊载作品数

作品的引进需要版权、作者、读者与出版社,更离不开译者。ISFDB热度前10的作家里,排第十的特里·普拉切特在《译文版》刊载的作品数甚至超过了排第一的科幻名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值得注意的是,普拉切特刊载在《译文版》的10篇作品,有6篇都是由胡纾翻译。近年来小语种作品引进数的上升、日本幻想文学专辑热销后持续出版的计划,这些现象背后都有着译者的影响。

在《译文版》征稿机制下,作者、读者皆是潜在的译者,版权之外,译者的热情与能力决定着引进幻想作品的数量与质量。

《译文版》译者群像

如果说《科幻世界》是培养了中国的科幻作家,《译文版》就是培养了中国的科幻奇幻译者。从老一辈的孙维梓、王荣生,到中生代的李克勤、赵海虹与丁丁虫,再到新生代的胡纾、耿辉等等。稳定、活跃的译者群体是《译文版》生命力的保证。

《译文版》带来了作品、作者与译者,也培养起了读者。《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18 年,中国科幻阅读市场产值总和已达17.8亿元,作为中国了解认识世界幻想文学的窗口,《译文版》未来可期。

参考资料:

《科幻世界译文版》1995年-2019年目录(科幻世界·译文版 历年目录(1995-2013)基础上整理)

幻想文学数据库ISFDB

世界科幻作家作品译文目录

科幻奇幻译者名人堂

科幻世界杂志社简介

2019《中国科幻产业报告》

二、选题想法

了解作业要求后,我决定结合个人兴趣,寻找有优质数据的选题或是能发掘出合适选题的数据。也许是对从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更感兴趣,实践过程中我基本是在考虑,找到的这份数据要怎么做成选题。

我最终选定的数据是《科幻世界·译文版》(以下简称《译文版》)历年目录,近期关注到的数据还有风暴英雄排行榜、日剧收视率和自主招生通过人数。除了感兴趣的程度不同,确定选题的原因还有数据的获取难度、规整性、量级和拓展价值等等,毕竟,这些原因都影响着选题的可操作性。

《译文版》历年目录,在豆瓣上有整理帖、可搜集度比较高;这个目录的信息会有题名、作者和译者,格式固定,相对规整;时间跨度二十余年,涉及两百余期杂志,量级较为合适;结合星云奖、轨迹奖、雨果奖的提名与获奖情况等能一定程度反映英语读者偏好的数据,还可以对比看看《译文版》引入国外科幻小说的整体情况与中国读者的偏好情况。《译文版》基本可以视为引进国外幻想小说的风向标,就此目录的分析,实际上也就基本是分析近年来国内对国外幻想小说的认识情况。

三、资料搜集

我要的核心数据是《译文版》历年目录,首先尝试的是官方渠道。遗憾的是,科幻世界杂志社的官方网站仍在升级维护,其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可搜索到的《译文版》历年目录分享链接也已失效。于是我联系了杂志的编辑,询问他们是否有目录的官方版本,得到的答复是,“豆瓣上和论坛上有热心幻迷的整理“。

根据这一反馈,我决定采信网友在豆瓣发布的帖子。到此我才意识到,在确定选题时,我错误地估计了数据的质量。这些帖子主要是供读者确定杂志期数与刊载作品的对应关系,并不关注数据的规整程度,许多年份的目录只有刊载作品名称一项数据,且是人工手动整理的版本,有不少明显的错误。毕竟算是开了工,我决定还是根据既定选题做下去,不考虑更换选题。这也就要求我自己在现有资料基础上整理出一个可用于数据分析的版本。严格规整数据所要求的工作量并不小,时间受限,在豆瓣帖子的基础上,我根据淘宝的商品信息、多看阅读的目录信息和手头实体杂志的版权页,对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按照能整理出所需数据的要求做了个临时版本。

找《译文版》历年目录过程中,发现相关资料还挺集中的,在豆瓣“科幻世界”小组里,有许多分享相关资讯的帖子。顺着帖子发布者和帖子的内容找下去,资料也不断地被丰富、个人对于《科幻世界》、《译文版》与中国科幻发展的一些情况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国内科幻文学数据库性质的资料,仍可查询到并有参考价值的,一个是“学徒文库”,富有野心,要统计世界上所有科幻作家作品的中文翻译情况。可惜这个数据库不计数,且收录的《译文版》部分,错误与豆瓣的帖子一致。一个是“久隆计划”, 致力于电子化和整理归档中国科幻历史出版物,虽有收藏《译文版》目录,但暂未电子化。

国外的网站,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互联网幻想小说数据库ISFDB,这是一个Wiki性质的社群网站,收录有科幻作者与出版物等等的基本信息。

四、内容框架

框架实际上是在我写稿和作图过程中逐步确定与完善的。资料搜集完成后,信息的整理与筛选略显繁琐。为了理清思路,我在此次实践中的做法是,根据个人兴趣与前期对数据整体情况的了解,对《译文版》目录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考虑结果的图表呈现形式,写下相关的文字说明。将我想呈现和适合呈现的内容放到一起看,我才确定了文章的叙述框架,从作品、作者与译者这三个最基本的数据入手,做概览性的介绍。

首先是作品,以作品标题作为趣味性的引入,再通过作者国籍看历年来各国作品中文译介的情况;然后选取具代表性的科幻名家作为切入点,看他们在《译文版》上刊载作品的情况,对《译文版》向中国读者介绍作者的情况做一个简要回顾;最后结合ISFDB的数据,由作品译介情况介绍译者在世界优秀幻想文学作品引入过程中的重要贡献,对《译文版》培养起来的科幻译者做群像性介绍。

老实说,这样的框架确定过程不太可取,我实际上是首先确定了部分内容,再确定框架,后根据叙述需要补充了相关资料与数据图表。直接导致了文章在叙述逻辑上的混乱。

五、视觉呈现

我使用的制图工具有镝数、微词云和PS。色系选的是蓝绿色为主。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制图工具使用时未统一色号与字体等样式,造成了总体风格的不统一。

两张词云图用的是在线工具制作的。直接用了在线工具的分词功能,两张词云图的制作除了套用的模板不同,显示依据也不一样。第一张为了反应实际情况,突出重点,按照词频定词的大小;我认为译者出现频率仅靠词频意义不大,一是本身数值差距就不大,二是有实际影响力不同,所以用的是相对大小模式,避免数值突出者过分抢镜,合适与否或可商榷。

用到的常规图表有环形柱状图和折线图,利用基础图表较为直观地展现占比情况与趋势变化,也是考虑到相应数据较为简单,为信息传达不必复杂化。反应ISFDB热度与刊载作品数的图表,第一版其实用的是散点图,做出来后发现对比效果并不明显,且难以第一眼就抓住图表要呈现的信息,遂进行了改进,选用人口金字塔图。

还有一张图做的是乔治马丁和小林泰三的打卡图,纯粹是因为我看到类似的图后比较喜欢这样的月历式的热力图,而作者的轨迹也恰好还算适合做。这张图制作水平一般,细节和具体样式受限审美水平和PS水平,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六、写在最后

我对《译文版》的兴趣很难说是对科幻本身的兴趣,也许更多地是对《科幻世界》的影响力与其打造的科幻社群的兴趣。许多科幻作家都提过,科幻影视是大众的,科幻文学是小众的。《科幻世界》能坚持到如今并不算容易,是靠其培养的编辑、作者、译者和读者守护下来的。分析数据过程中,我最感兴趣的现象就是《译文版》引进作品的多元化趋势,未来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幻想文学作品。

 数据新闻的实践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图表制作等方面的不足,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优质数据的可贵。感谢老师和各位同学的批评、建议与鼓励,希望今后能创作出优秀的数据新闻作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