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代表委员说两会丨城乡并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2020-05-29 04: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信息化时代如何更好地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如何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治理?怎样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全国两会上,这些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问题备受关注。围绕这些热点,代表委员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台州路桥区路南街道方林村党委书记方中华代表

因地制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尊重基层首创精神”,让我深有感触,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底气。

我们村共有1134名村民,自1998年村里制定第一部村民自治章程以来,只要在理,人人都能出谋划策,都可以提出完善和修改意见。我们对提出宝贵意见的村民还会给予相应物质奖励,极大激发了村民自治的积极性。我认为,因地制宜制定一套有执行力的乡村治理新举措,能更好地通过制度管人、人管制度,推进基层治理规范化。通过机制引领,去年方林村人均纯收入11万元,村民股权分红、福利和退休金就有3.5万元,村里有16项福利保障,“家家住别墅、户户生态园”,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

基层治方能天下安。一个健全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基层治理的根基所在。从我们村的治理实践来看,村民自治章程把村级小微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制度支撑,也是实现乡村善治的关键。

各地乡村的实际情况不一,治理模式千差万别,只有适合自身发展条件的措施,才是最接地气和可操作的方案。方林村的章程就是在20多年的时间里不断修改完善形成的。

今年我带来加强依法治村顶层设计、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保障的建议。村规民约必须加强执行刚性,做到奖罚分明,才能成为村民可以比照执行的更有力行动指南。同时,还要通过做好顶层设计、普及法规知识、建立监督机制等措施,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手段,进一步健全运行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

台盟中央副主席、浙江省委会主委张泽熙委员

完善物业服务,提升百姓幸福感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物业服务已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完善社区服务功能。这其中,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业服务不容忽视。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凸显了社区治理中物业服务的重要性。在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物业服务行业的重要作用?这个问题值得深思,我这次带来的提案也与此相关。

物业企业紧密联系社区、业主,具有参与社区治理的天然优势。我在调研中发现,一些社区建立了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三方议事协调机制,有效解决拖欠物业费、停车难等社区治理难题,但整体来说这种协商机制覆盖率不高,导致一些小区物业与居民之间互不理解、矛盾加深。此外,还存在物业行业主管部门指导力度弱、行业政策扶持措施较少等问题,导致一些地方未建立物业服务项目与费用标准,物业服务行业无法享受与家政服务等行业相应的税收减免支持。

优质的物业服务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我建议,进一步完善物业服务领域党建引领制度,通过健全纠纷协商机制明确社区治理中社区、业主、物业三方职责,推动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物业纠纷调解模式,建立市、县、街道、社区四级物业纠纷快速处理调解机制。同时,建议各地加快制定发布物业服务项目与费用参考标准、加强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增强物业服务行业政策扶持力度,可考虑将物业行业所需物资纳入防控体系优先调度采购范畴,通过推进智慧物业平台建设等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百姓幸福感。

绍兴柯桥区漓渚镇棠棣村党总支书记刘建明代表

扬长避短发挥村庄独特优势

作为来自农村的一名代表,如何让基层治理更有效是我本次两会关注的焦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遵循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办好自己的事。在我看来,这就要求我们在乡村治理中因地制宜、因地施策。

棠棣村被誉为“千年兰乡”。治村如养兰,这些年我们把种植兰花的经验用到了基层治理中,将养兰的晒根、松土、透水、通风、控温、换盆6种技巧和乡村治理中的阳光政务、疏导治理、洁身自好、宣传教育、自控约束、因势利导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有特色的村庄治理经验。

比如说晒根,就是晾晒兰花根部使之更有生命力。这和通过阳光政务,及时将群众关心、担心、疑虑的问题公开,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再如松土,就是让兰花生长的土壤透气,延伸到治村中,和我们平时信息公开透明、引导群众理解村集体、化解矛盾纠纷的做法有些类似。

各地乡村的实情不一、治理模式也千差万别。两会期间其他代表询问棠棣村治理的经验,我都会告诉他们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就如同兰花要定时换盆一样,乡村治理同样需要根据实际制定具有可执行的有效举措。

基层治理关键在人。我希望可以持续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建议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通过加强村干部特别是主职干部的教育培训,使村干部素质能够与乡村发展的实际相匹配,打造一支熟悉了解基层发展需要的专业化村干部队伍,凝聚起乡村振兴的人才力量。

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朱新力委员

乡村治理,探索“三治+智治”

信息化时代如何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这是我履职这些年持续关注的一个话题。今年,我把视线重点落在乡村治理上。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而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而言,当前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还不高,治理理念、方式等都还存在不少不适应的地方。

要破难题,我认为在“三治”基础上还应注重“智治”。以“平台+智能”科技手段为展现形式的“智治”可有效弥补“三治”的不足,为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新动能。浙江、江苏、深圳等数字经济发展领先的地方,正逐步建立信息时代政府治理全新的基础设施,如互联互通的大平台、算力强大的政务云、高速传输的5G网络等。这些建设,推动了乡村治理现代化“智治”新模式的发展。

加速实现乡村“智治”,不妨从探索“三个化”做起。首先,依托地理信息技术,通过构建一张数字乡村图、整合一张触达乡村各角落的物联感知网、建成一个数字化乡村模型,探索乡村治理可视化;其次,聚焦数据归集共享,探索乡村治理数字化。要以需求为导向,梳理乡村治理业务及流程,归集各类数据,在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基础上,各乡村可对共享数据精准分析、精细管理;最后,要探索乡村治理智能化。可通过开展“最多跑一次”向乡村社区延伸,建立问题分类处理跟踪反馈机制等进一步加强便民服务,同时利用智能化预警监测等,提高处置管理效率和应急救灾能力。

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村委会主任周忠莲代表

以法治化手段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法治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我建议,要通过改革,破解乡村振兴中关键要素的制约,以法治化手段,建立乡村规则和秩序,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我是一名村干部。这些年,县里加快推进法治建设,让我们在平时工作中尝到不少“甜头”。比方说以制度化手段推行村民议事,村民对我们更信任、更愿意配合我们的工作。同时出台政策实施容错免责机制,鼓励我们参与到农村各项改革中,我们工作起来也更有热情了。

农村利益主体多元、利益诉求复杂。在实践中我发现规划问题、用地问题、人才问题等发展中的要素制约,已成为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的主要瓶颈,很大程度需要由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作出解释、规定,依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乡村的稳定发展。

比如,我们农村建设和项目招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土地、环保、产业发展等规划相互矛盾、脱节的问题,这就对调整、完善村级规划管理机制提出了迫切需求。如果能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进行明确,并采取严格有效的保障措施,将减少基层干部的工作压力。

法治建设虽然不像经济建设这么立竿见影,却是保障基层平安和稳定的基础性工程。农村作为法治建设的薄弱环节,更需进一步健全法治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和调动基层加强法治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个地方的法治人才队伍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这个地方法治化水平的高低。对此,我建议进一步在基层强化法治能力用人导向,在加强法治乡村顶层设计的同时,推动法治人才的专业化建设,壮大基层法治人才队伍。

宁波市政协副主席张明华委员

不断创新,以共治促共享

“社会治理”是近几年两会的“高频热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我认为,新时代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要注重共治思维。

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段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类社会力量多元共治的描述,令人动容:广大医务人员英勇奋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勇挑重担,科技工作者协同攻关,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新闻工作者、志愿者坚守岗位,快递、环卫、抗疫物资生产运输人员不辞劳苦,亿万普通劳动者默默奉献……这充分说明,在社会面临各种风险与挑战时,单靠一种力量往往难以应对。基层社会治理不是政府的“独角戏”,应加快从政府包揽向政府负责、社会共同治理转变。

近年来,宁波涌现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做法。如象山“村民说事”制度,通过“说、议、办、评”,打破村民与村干部的沟通隔阂,凝聚起乡村发展的合力,促进了乡村和谐稳定;再如海曙等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为失独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等精准服务。

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这些好的基层治理方法还有待从“盆景”变为“风景”。尤其在城市社区,“陌生人现象”导致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不高,自发形成的志愿队伍较为松散、不够规范、缺乏凝聚力。我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快社会组织孵化服务平台建设、增加专业社区社会组织覆盖面,社区可通过智慧平台等创新基层协商形式,让居民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积极参与治理。只有各类社会力量形成强大合力,才能更好地画出共建共治共享的最大同心圆。

来源:浙江日报 黄珍珍 陆乐 王璐怡 钱祎

原标题:《代表委员说两会丨城乡并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