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面对不可理喻的熊孩子,我们还是打一顿?

2020-06-02 06: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张立宪 读库

按:6月1日,我和小伙伴已经赶奔南通,继续收拾读库物流基地,准备6月6日向各位汇报。请大家届时关注读库微博、读库小报微信公号,6月6日,星期六,下午三点见。

这个标题并非耸人听闻哗众取宠,而是想科学理性地探讨下育儿问题。

之所以提出这一主张,一是受到前些天母亲节的启发,许多自诩“老母亲”的妈妈都对孩子发出虔诚祈祷:今天你能不惹我生气,就是最好的母亲节礼物了。瞧瞧,任何愿景都有高低之分,我们并不敢奢求实现最高理想,能达到希望的低线就很好了。

就像吉尔·墨菲的《让我安静五分钟》,绘本里的大象妈妈,如果几个象宝宝不在眼前,自己能够美美地泡个澡,“这就是天堂”。但这个无人打扰的澡并没有泡成,她只好躲进厨房,只想一个人安静地待五分钟。最终,她安静地度过了三分四十五秒。

第二个理由就是,让爹娘把自己打一顿,这是来自孩子的呼声。今天都儿童节了,我们能不能尊重一下他们的心愿?

当然,这样的呼声也是有限制条件的:当他们是孩子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等长大后才回过味来,相较其他情况,觉得小时候还是挨打的好。

听起来很荒谬很残酷吧?但千真万确,且不止一人。

我曾经和一个老哥们喝酒,这个五大三粗的钢铁直男说起自己的童年,简直充满恐惧和颤栗。他最害怕的是,如果自己早晨犯了什么错,着急上班的妈妈并不会当场发作,而是来一句“等我下班再收拾你”,然后飘然而去,留他飘摇在凄风苦雨中。到晚上回到家里,妈妈也许忘了早晨的事儿已然如沐春风,或者再处罚训斥一下,但不管什么样的结果,都抵不过他那一整个白天都在对未知危险的各种恐怖想象中凄惶发抖。

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很多回,他说,真希望我妈就当场打我一顿,打多狠我都认了。

这些年来,和许多成年人掏心窝子,聊到自己的儿时阴影,类似这样的表述比比皆是:

——宁肯父母打我,也不愿意看到他们俩吵架打架。

——我宁愿让他们打我一顿,也不愿意听他们唠叨我如何不如别人家孩子。

——看到父母冷若冰霜的脸色,我觉得还不如被他们劈头盖脸骂一顿。

——哪怕挨顿胖揍,也好过爸妈说“我就不要你了”。

——他们无数遍地说“早晚你要把我气死”,我每次都想干脆你现在就把我掐死算了。

——听妈妈说“我怎么生下你这么个××”,我就特别想扇自己耳光向她谢罪……

仅举六例,想必大家已经感同身受了,最大的成长烦恼,并不是肉体受到多少摧残,而是心灵上的伤痕和负担。

以如今为人父母者的情商和教养,大多已能知道这些言行的不妥,但我发现,有另一种情况,很少被意识到。那就是,对孩子抒发悲情,说自己多不容易,为孩子吃了多少苦。继而引申到威胁或暗示:你长大了要不念爹娘的好,那可真是良心给狗吃了。

这大概是代代相传的中国式絮叨,也由我们不由自主地继承下来,其中的种种不合理之处,却很少想到。

这些絮叨的最大害处,是让孩子觉得父母所受的苦楚是他导致的,继而自己产生愧疚感乃至罪恶感。可是,这并不是他的主动行为啊,还不是爹娘愿打愿挨。没到承担民事责任的年龄,却要背负这样的道德重担,实在是不人道。

把生养孩子当作一种投资行为,很容易产生“白眼狼恐惧”。如此这般屡屡反复强调,想要的是孩子知恩图报,但也许收获的正是一个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的效率专家,就像我们自己,就像我们的父辈、祖辈。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状况是“主宾错配”,如同一个人应该称对方为“贤弟”,而不能主动把“贤”字挂在自己身上。感恩戴德这种事儿,应该是感恩的人自己内心深处生发出来,而不是施恩的人要求出来的。强调、威逼之下的感动与感激,谁能保证不是一种讨好卖乖的表演性人格呢?

一个人的妈妈打小就跟他说生他的时候自己落下了严重的病根,他曾经心疼过,感激过,但妈妈无数次的诉说,到最后……他对朋友倾诉自己熬到少年时的内心想法:我宁肯妈妈打我一顿,也不愿意再听她说自己这些苦了。

光阴在荏苒,风水轮流转,我们由当年的孩子成为了当下的父母,摸摸心口,你还能听到自己童年时的内心呼喊吗?

我们都不是圣人,面对不可理喻的熊孩子,当然会有歇斯底里理性不再的时候,但是,如果实在控制不住——语言暴力,人格贬损,情感绑架,肉体惩罚——在这四项中,你会选哪一样呢?

那还是打一顿吧。

作者: 读库主编·张立宪

阅读原文

原标题:《我们还是把孩子打一顿吧》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