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官宣入梅丨未来20多天阴雨江浙沪包邮,请收藏这份除湿防霉指南

2020-06-09 12: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米医生 素问轩

还记得芒种那场防不胜防的大雨吗

自那以后天气开启“闷+热”桑拿房模式

站着不动都觉得汗汤汤滴

稍微动一下就浑身黏哥哥

是的

湿哒哒,潮叽叽,黏糊糊的黄梅天

来了!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对梅雨气象要素和大气环流系统综合分析研判:6月1日开始,江南区雨日指标达到入梅标准;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于18°N以北,监测区气温也超过22℃。

因此,确认江南区梅雨于6月1日正式开始,入梅时间较常年偏早7天。但对上海而言,是否用“连续5天均温22℃,4天为雨天”衡量是否入梅,可能有偏差。

但不论怎么科学判断,我们的身体应该是最了解的。

黄梅天是上海一年中湿气最重的日子,更何况今年庚子年火气比以往都大,湿热比以往都多,

这段日子估计大家都稍许有以下这些症状:

头重如裹,身重如山

白天不想起,晚上不想睡

白带过多,阴部瘙痒

脸头出油,痘痘猛长

小便浑浊,大便黏腻

湿疹反复,胃口不佳

腹泻,尿少,水肿

喉咙里老有咳不干净的痰

这些都是有湿的表现!

在黄梅的日子里

天天雨雨雨

如此重的湿邪天气

你能不湿吗?

一个人体内的湿气多了

舌头的体型就会肿大起来

但口腔的空间还是原来的大小

舌头就会顶着牙齿

时间一久

就会出现齿痕

湿气一重

舌苔也会由薄苔向厚腻发展

如果舌苔偏白,那就是偏寒湿

如果舌苔偏黄,那就是偏湿热

虽然这些症状没严重到

让你立刻去医院

但在漫长的梅雨季里

会你觉得浑身不舒服,不自在

感觉身体像个负重的湿拖把

恨不得把自己拧干

那可以怎么改善呢?

一、寒湿体质

做菜时适当放一点香料

比如白豆蔻、茴香等

它们味辛,性温有行气化湿的作用

这个道理就好比四川人爱吃辣祛湿

但切记适量

因为过量会伤阴

P.S. 红豆薏米水不适合你

二、湿热体质

可以多吃点冬瓜、绿豆等

P.S. 红豆薏米水适合你

三、出汗

适当出汗可以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包括温胆汤泡脚的时候也是

泡到身体微微发汗是最好的

早上适当做一些慢运动

比如站桩,瑜伽,太极,八段锦

当身体微微发热

出一点汗后

整个人会觉得很轻松

这就是湿气外排后的表现

四、按揉公孙穴

公孙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之络穴。

而且,它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

人体气血相会后就在此穴化成了天部的水湿风气

常常按揉不仅有祛湿功效

还有清胃火,调理气血

改善胃痛、胃胀、心烦、腹痛、失眠、痛经的功效

它位于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每次按揉100下,每周坚持2-3次即可

五、最后也是最重要的:

停止伤脾

不要穿没有干透的内衣

不要在潮湿的地方久待

不要在一楼地板上睡

不要淋了雨不当回事

不要吹着空调睡觉

不要一边吃饭一边思考问题

不要经常喝冷饮吃冰淇淋冰啤酒冰酸奶冰奶茶冰西瓜冰…

总之记住一句话: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现在不在意,等你老了就追悔莫及了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千万别让黄梅天成为

压垮你的最后一根稻草

是时候祛祛湿减减负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