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胎停”的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2020-06-12 15: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彩虹猫66 付虹大夫

作者:付虹

更多女性保健知识,请关注公众号“付虹大夫”,按文末操作搜索关键词如“子宫肌瘤”、“腺肌病”、“备孕”、“痛经”、“胎停育”、“月经推迟”、“不孕”、“肺炎”等,看看推文,仍有疑问可以后台留言咨询。

31岁的缪女士(化名)坐在我的面前欲言又止,终于她还是说话了:

“付医生,我去年胎停了,现在的我一直忧虑,不知道当时我做错了什么导致胎停?不敢要孩子了,害怕再次胎停,打击太大了。婆婆让我过来检查一下,再要孩子。”

了解了缪女士的病史,她平素的月经规律,4/28,经量偏少,无痛经。2019年6月停经42天当地医院查尿妊娠试验(+),复查B超:宫内无回声5*3mm,血Hcg:2531mIU/mL,孕酮:5.19ng/mL,停经43天自然流产,未清宫。

既往她的身体健康,查体她的身高1.72米,体重70千克,体重指数:23.66。乳房(-),泌乳(-),多毛(-)。

种下一粒钟,发了一颗芽。怀胎十月,一朝分娩。这是很多准妈妈的心愿,可是注定有一部分女性怀孕后不能如期瓜熟蒂落而发生流产。

轻轻的,“他”来了,正如“他”轻轻的走。胚胎或胎儿尚未具有生存能力而终止妊娠者,就是“自然流产”。

早期流产,也就是妊娠12周前终止者,比如缪女士发生在停经42天的“胎停育”,多为染色体异常、内分泌异常、生殖免疫紊乱、感染以及血栓前状态所致。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其中胚胎或胎儿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最常见的原因,约占50%~60%。

好好的“中标”了,却又悄无声息的消失了,孕妈妈和家人的伤心可想而知。但是我们妇产科医生更关注反复发作的“自然流产”,也就是“复发性流产”。

2012年美国生殖医学分会定义:复发性流产为2次及2次以上失败的临床妊娠,明确排除生化妊娠,未强调连续流产;而我国2016年发布的《复发性流产诊治的专家共识》定义为3次或3次以上妊娠28周之前的胎儿丢失,同时提出连续发生2次流产即应重视并予评估;2017年欧洲指南定义是连续3次及以上妊娠20周前的自然流产,强调了流产的连续性。

自然流产在孕妈妈中总的发病率约为15%。有研究表明,在25~29岁的既往无流产史的育龄期女性中,初产妇的流产率为8.9%,经产妇的流产率为9.3%;既往1次流产史,初产妇的流产率为12.4%,经产妇为11.8%;既往2次流产史,初产妇的流产率为22.7%,经产妇为17.7%;既往3次及以上流产史,初产妇的流产率为44.6%,经产妇为35.4%,这项研究中并未强调既往流产是否连续。

从上面可以看出,1次流产史的再次流产率较既往无流产史的女性无显著升高;而2次自然流产史的流产率明显升高,约为20%;3次及以上流产史的流产率接近40%。因此,目前大多数专家大大认为,发生2次及以上的自然流产患者需要孕前管理。

也就是说,缪女士只发生一次自然流产,不是她做错了什么,她也不必担忧。

对于初次妊娠出现先兆流产或仅有1次的流产史的孕妈妈,可认为此次妊娠失败多是由于胚胎异常自然淘汰所致,无须勉强保胎或给与特殊检查,但对于复发性流产患者必须对各种可能的病因进行全面的排查,并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复杂,已知的病因包括解剖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易栓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此外,仍然有大约50%的复发性流产患者病因不明。

听了我的解释,缪女士依然愁眉不展,“付医生,你不知道,自从去年9月我胎停后,我和老公一直在避孕,不敢要宝宝,如果不检查,我们也不敢再备孕。”

缪女士如此焦虑,结合她近期做过的一些化验检查,我给她开了一些基础的化验检查项目:经期2~4天空腹抽血性激素6项,可同时化验甲功三项、生化全项、空腹胰岛素血值、25-羟基维生素D(25-OH-VD),妇科检查白带常规等化验,同时给她开了盆腔B超、宫颈癌筛查TCT、HPV等。

她的老公身体健康,每年体检,只查一下精子化验就可以了。

我告诉缪女士,如果她和老公的化验检查结果正常,她们就可以解除避孕措施,轻松备孕了。

“付医生,如果这些化验检查结果都正常,我们想备孕,还有什么注意事项和准备工作吗?”缪女士小心翼翼地问。

备孕到底需要做哪些准备?

《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中对计划妊娠的夫妇行孕前健康教育及指导,主要内容如下:

(1)有准备、有计划地妊娠,尽量避免高龄妊娠。

(2)合理营养,控制体质量增加。

(3)补充叶酸0.4~0.8 mg/d,或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既往生育过神经管缺陷(NTD)儿的孕妇,则需每天补充叶酸4 mg。

(4)有遗传病、慢性疾病和传染病而准备妊娠的妇女,应予以评估并指导。

(5)合理用药,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的药物。

(6)避免接触生活及职业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放射线、高温、铅、汞、苯、砷、农药等),避免密切接触宠物。

(7)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吸毒等)及生活方式;避免高强度的工作、高噪音环境和家庭暴力。

(8)保持心理健康,解除精神压力,预防孕期及产后心理问题的发生。

(9)合理选择运动方式。

针对所有计划妊娠的夫妇,常规保健如下:

1. 医生评估孕前高危因素:

(1)询问计划妊娠夫妇的健康状况。

(2)评估既往慢性疾病史、家族史和遗传病史,不宜妊娠者应及时告之。

(3)详细了解不良孕产史和前次分娩史,是否为瘢痕子宫。

(4)生活方式、饮食营养、职业状况及工作环境、运动(劳动)情况、家庭暴力、人际关系等。

2. 体格检查:

(1)全面体格检查,包括心肺听诊;

(2)测量血压、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I);

(3)常规妇科检查。

必查项目包括以下项目:

(1)血常规;(2)尿常规;(3)血型(ABO和Rh血型);(4)肝功能;(5)肾功能;(6)空腹血糖水平;(7)HBsAg筛查;(8)梅毒血清抗体筛查;(9)HIV筛查;(10)地中海贫血筛查(广东、广西、海南、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等地区)。

备查项目包括以下:

(1) 子宫颈细胞学检查(1年内未查者);(2)TORCH筛查;(3)阴道分泌物检查(常规检查,及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检查);(4)甲状腺功能检测;(5)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针对高危妇女;(6)血脂水平检查;(7)妇科超声检查;(8)心电图检查;(9)胸部X线检查。

缪女士拿着我开的化验检查单轻松的离开了诊室。希望我的解答可以消除缪女士心中的愁云,希望她和老公可以走出胎停育的阴霾,轻松备孕!

为了便于大家记忆,付虹医生给大家编了一个顺口溜,优生优育必备宝典之1查2避3补4戒5控。

1查:孕前保健是针对准备妊娠的夫妇提供体格检查、孕前保健指导及遗传咨询服务。在计划受孕前3~6个月进行。

2避:(1)避免大龄生育:高龄孕妇是指超过35周岁怀孕的妇女。研究表明,高龄孕妇合并妊高症、糖尿病及前置胎盘的比例明显增高,也更容易发生难产。此外,胎儿染色体病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尤其是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儿)。

(2)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准备怀孕的夫妻双方,应尽量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如X射线、铅、杀虫剂、二噁英等。需要指出的是,夫妻双方还应该了解自己的工作场所潜在的生殖危害因素,尽量保护自己避免危害因素的影响。

3补:受孕时和怀孕第一阶段摄入足量的叶酸可使脊柱裂和其它严重出生缺陷的危险性降低72%。

孕前3个月(至少1个月)至孕后三个月小剂量叶酸的补充可以有效预防神经管畸形的发生。此外,高危人群应加大补充叶酸的剂量。如果有条件,建议在围孕期进行孕妇专用维生素的补充。

4戒:夫妻双方应戒烟、戒酒。孕妇还应该减少咖啡因的摄入。

研究表明,吸烟和饮酒影响男性的生殖功能。而孕妇吸烟和饮酒危害更大,会造成胎儿畸形、增加流产、死胎、早产的可能性。过量的咖啡因也会增加胎儿流产的可能。

5控:严格控制用药安全:如果准备怀孕,就应对围孕期用药采取慎重态度,必须服药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考虑到妊娠的可能,选择公认比较安全,对胎儿没有伤害的药物。尤其要特别慎用新药。

1查2避3补4戒5控,打算要宝宝的您记住了吗?

参考文献:1.《院士论坛:复发性流产孕前管理》,乔杰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8年12期1309-1314页

2. 《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

3.《中华妇产科学》第3版 主编曹泽毅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