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现代农业技术正在推动珠海养殖渔业与第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

2020-06-16 14: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北回归线以南,珠江三角洲西南端,这里终年热量丰富,水热同季,光照充足。在珠海斗门,独特的咸淡水资源,养出了肥美的海鲈,让“白蕉海鲈”成为珠海市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而在今后,这里将进一步成为引领珠海高科技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基地。近日,随着5G+渔业示范基地落成,珠海斗门正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科技赋能传统海鲈产业,做强做优特色休闲农业和新兴科技现代农业,引领特色优势产业更快更好发展。

从港珠澳现代农业示范园到跻身首批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的创建项目——岭南大地,一幅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蓝图,正在斗门加速成为现实,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

 

// 做优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

港珠澳现代农业示范园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各类蔬果约5000吨,重点销往港澳地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其他主要城市。

示范园利用设施农业和先进技术手段,突破传统“靠天吃饭”的自然限制,对农作物生长环境进行调控,甚至人工创造合适的环境,进行科学的农产品种植。

与传统农业不同的是,港珠澳现代农业示范园种植生产的果蔬相关产品还将取得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供港澳蔬菜、出口欧盟等专业认证,并建立全程追溯系统,全力保障食品安全,引领珠海高科技现代农业技术发展。

作为港澳食品安全供应的重要一环,珠海斗门近年来主动抢抓战略机遇,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结合起来,先后出台系列政策举措,将农业资源比较优势与区域化生产布局相结合,以广东珠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主要平台,积极支持现代科技农业发展。

这是珠海斗门守好绿水青山,深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斗门充分利用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与产业基础,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推动农产品“斗门标准”体系建设,擦亮“斗门农业”品牌名片,在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带动引领下,不断做优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 信息技术助力农业生产变革

以港珠澳现代农业示范园为样本,现代农业的图景正在珠海斗门加速成为现实。

在珠海市湖江渔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过“新型基地+专业养殖户+品牌连锁”模式生产的鲜活水产品,已经实现了全流程的可溯源,售价比市面同类水产高出1至2倍。

我们很早就关注到食品安全问题,为此建立一整套的可溯源系统。”该公司总经理蔡志莹说,“从出塘开始,每一条鱼的数据和实时情况都会上传到终端数据库,通过扫描钉在鱼上的二维码,消费者对所购买的水产品的生长环境一目了然。”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湖江渔业公司共有500亩养殖水体面积,去年销售收入9928万元,产量4649吨。而通过这一模式,去年带动1650户农户年收入330万元。

然而,可溯源并非贴上个“二维码”那么简单。“很多人把溯源简单化,认为溯源就是扫二维码让消费者知道这条鱼是谁家养的,是否安全合格。但是,苗种是否安全、养殖过程中的投入品、生产环境等关键问题却是空白的。”

“因此,我们从源头开始监测,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一旦出现问题,也可以直接找到问题点进行解决,省时省力也能快速作出反应。”目前斗门正在推广智能化监测和控制设备,“产业链上每个环节的关键点都有数据独立记载,并且共享到数据库上,从而实现水产品的全流程追溯系统。”

建立在这一系统基础上的水产养殖,正在迎来一次产业变革。珠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斗门正在推进“河口渔业示范区5G+渔业示范基地”,基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传统水产养殖的生产、管理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实现养殖环境的实时精准监测、实时预警、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为水产养殖智能化提供支撑,有望推动传统渔业养殖模式和经营方式变革,形成全新的水产养殖生态。

“5G+渔业示范基地”

5G+IOT技术+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工管理操作,对养殖水体和生态条件进行精准的监测、处理和控制,准确掌握水产生育进程和生长动态,对水产生长动态以及水产各生育阶段的长势长相进行动态监测和趋势分析,提高精细养殖和养殖池管理能力,减少对技术管理人员的依赖,降低水产养殖风险,减少能耗,促进水产养殖增产。

水产卫士

从今往后,养殖人员通过手机App就可以实时监控鱼塘含氧量、温度等关键数据;通过APP,手指轻轻一点,就能实现供氧精准调节,水温自动调整,远程控制投料,“增氧、投料再也不用凭感觉,去现场”……

通过突出现代渔业发展中的科技创新应用,斗门区还在不断提高渔业科技水平。其中,斗门区河口渔业研究所与众多科研院所和高校保持科研项目合作,自主养殖示范面积180亩,既有科研单位的研究特色,又拥有完备的一线生产条件。”斗门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 打造田园综合体示范标杆

旷野田园、河网纵横。在珠海最北部的“生态之心”斗门莲洲,首批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创建项目之一的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内,高端温室大棚栽培番茄迎来了成熟的季节,而这一项目也将于不久后正式对外开放。

“这里是‘岭南大地·花田喜地’,”珠海岭南文化公司陈瑞东表示,“岭南大地”项目以“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开启一二三产业循环发展的现代农业大产业。

岭南大地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唯一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创建项目。”陈瑞东表示,该田园综合体以莲洲镇石龙村为核心区,覆盖东湾及下栏村片区,总面积1.7万多亩的山、水、田原生态资源,以文化和科技体验为脉络,以绿色生态科创教育为载体,以休闲养生度假为特色,将打造成为一个宜农、宜文、宜教、宜居、宜购、宜养、宜乐、宜游的世外桃源,开启一、二、三产业循环发展新模式。

“中药园示范区以岭南中医药文化为基底,带动当地村民种植有机中药材,自主研发加工,打造集南药种植研发加工与养生度假于一体的南药养生产业文化园。岭南水街,独具特色的水上集市,集休闲购物娱乐于一体。”陈瑞东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