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脱贫攻坚走基层】山乡巨变换新颜 ——来自平坝区8个深度贫困村的一线采访报告

2020-06-12 02:3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公益广告】

初夏的平坝,山连山,水连水,满眼新绿,山水并秀。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行走平坝,一派忙碌景象。

“冲刺90天 打赢歼灭战”,这是号角,也是军令。面对贫困面广、基础条件差、制约条件多的贫困村,如何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让群众从脱贫到致富的转变?平坝区融媒体中心组织力量深入该区8个深度贫困村蹲点采访,记录干部群众合力攻坚,筑梦小康的生动实践。

补短板强弱项 齐心协力夯基础

纵横交错的通组路、联户路,一栋栋漂亮的小楼、整洁的庭院、干净的自来水,在乐平镇下院村,昔日泥巴路、茅草房已经荡然无存,给人的印象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从村里到镇上需要40分钟,现在10多分钟,方便多了”下院村村民们说,除了连通村外的大道,一条条机耕道也延伸到田间地头,成为时下农忙的主动脉。

在齐伯镇新寨村许多家里都安装了两个水龙头,一拧开,哗哗的自来水奔涌而出。老支书路元荣告诉记者,除了村民自己从山上引来的自流水,加上村里的自来水,村民现在用水都是“双保险”。

“硬化产业路1.4公里、通组路6.28公里、机耕道4.77公里,农贸市场建成投入使用,幼儿园今年9月也将建成使用......”在齐伯镇关口村第一书记李俊如数家珍,他见证了关口村的一点一滴变化,他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行路难、吃水难、住房难、上学难、就医难、增收难”这是当时摆在深度贫困村面前的几大“拦路虎”。

“群众盼的就是干部干的。”一场与贫困决战的大幕拉开,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担起“主攻队长”,驻村工作队是“尖刀连”,同时间赛跑、与贫困较量。

“带着群众干,同群众一起干。”在脱贫攻坚最硬的战场上,战鼓雷响,号角声声。

资源向深度贫困村倾斜、人员向深度贫困村集结。平坝区委、区政府把最好资源、最强的干部派到深度贫困村,集中优势兵力向最难啃的“硬骨头”发起“总攻”。

一茬接一茬干,一棒接一棒跑。在脱贫攻击的最前沿,这是最生动局面,也是脱贫攻坚的“主心骨”。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2018年平坝区8个深度贫困村如期脱贫,一份份成绩单的背后的,是党员干部群众凝心聚力、苦干实干的真实写照。

数据显示。脱贫攻坚以来,8个深度贫困村村村实施人饮提升工程,完成通组路硬化40多公里,硬化联户路、庭院3.7万平方米,建设机耕道50多公里。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水,但已经不再是“看到屋,走到哭”“望着水,干吞喉”了。

除了道路和饮水。目前,平坝区8个深度贫困村,村村建有达标卫生室,配有执证村医;四类慢性病家庭签约医生100%;危房改造任务按时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户全部搬迁入住;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为零。

抓产业促就业 千方百计促增收

“孩子还小,也不想出远门打工,在合作社干可以照顾孩子,每个月收入有2000多块。”齐伯镇温泉村村民徐开菊说,她在合作社的茶园里工作已经一年多,仔细算算,收入也不比到外面打工差。

在家门口就业,这是多少村民梦寐以求的梦想。如今,这梦想正逐步成为现实。

同徐开菊一样,桃花湖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刘朝选一家是易地扶贫搬迁户,搬迁之前很是担心找不到事做,还得扔下父母和孩子出门打工。没曾想,夫妻俩参加养猪技术培训后,成为德康公司代养生猪中的一员。

“每头猪代养费用200多元,这一批600头,预计今年6月底月出栏。”刘朝选高兴地说,铆足干劲,他准备再多代养一些。

“致富不用再出远门。”这背后是大力实施产业扶贫的结果。

——打磨村以粽粑叶种植作为,由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牵头,种植粽叶600亩,配套建设完成烘干厂房和包装车间,利益联结全村90户贫困户。

——桃花湖村以发展杨梅种植、生猪养殖、肉兔养殖为主,种植杨梅200亩,养殖生猪600头,养殖肉兔6000只,2019年利益联结贫困户分红29400元。

——下坝村以发展折耳根种植、肉鸡养鸡为主,种植折耳根100多亩,养殖肉鸡75000羽,2019年利益联结贫困户分红34770元。

......

抓产业促就业是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和长远之计。8个深度贫困村紧紧抓住产业革命“八要素”和“五步工作法”抓特色、上规模,大力推进产业脱贫。

在选择产业上,平坝区8个深度贫困村立足实际,宜果则果、宜牧则牧,形成“一村一品”发展格局,舒展着“坡坡花果园,田田蔬菜园”的画卷。

在组织方式上,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通过“反租倒包”“代养代种”,等方式满足不同层次村民的需求,让有能力的贫困户通过自身发展提高收入,又确保能力不足的贫困户有稳固的“靠山”。

在产销对接和利益联结上,按照“五统一”(统一培训、统一标准、统一供种、统一回收、统一销售)标准,由公司、合作社实施“一条龙”服务,确保农产品卖得出、价钱好,能够让贫困农户遇到任何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都能稳定增收脱贫。

山还是那山,田还是那田,但荒山已是绿水青山,荒田已变金仓银仓。

鼓精神拔穷根 心手相牵向未来

贫困不仅囿于山高谷深的阻隔,更受制于精神上难于逾越贫穷。

扶贫干部买来鸡苗,贫困户说没有饲料喂不了;村干部送来果苗,贫困户说没时间去栽。

扶持一个人脱贫很容易,难在他没有内生动力只等国家给予;让脱贫户暂时脱贫也比较容易,难在他们如何主动发展彻底告别贫穷。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战役中,光靠扶贫干部的一腔热血和身先士卒是不可行的,要让贫困人口无论身心都要真正参与进来,拥有打赢这场战役的光荣使命感。

一场场脱贫攻坚感恩巡回宣讲,一次次踏破门槛的的促膝动员。各级各部门扶贫扶志“双管”齐下,“精神扶贫”遍地开花,催生了脱贫致富的精神动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更加牢固的基石。

“脱贫致富还要靠我们自己的双手来创造。”引子渡村贫困户朱德仁说,看了“懒汉脱贫”后,感触很深。在村委的帮助下利用5万元特惠贷发展生猪养殖,短短3年还清了贷款,还赚了一小笔钱,成为村里致富能手。

下坝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叶先芬两口子都有残疾,干不了重活,也出不了远门,以前日子过得紧巴巴,不知道苦日子何时是个头?在村里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去年养了2头猪,一头卖了6000多元,一头杀过年,还养了30多只鸡。”叶先芬说。

“能够杀得起年猪的可是大户哟,过年时30多块钱一斤呢。”村干部开玩笑地说,除了养猪、养鸡,土地流转收入,加上低保,一家人生活幸福满满。

打赢脱贫攻坚战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站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平坝区汇聚磅礴力量,全力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围绕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制定《平坝区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的实施意见》将各方力量向8个深度贫困村倾斜,共投入各类资金1407.8万元用于支持深度贫困村发展。

“弱鸟先飞”,8个深度贫困村比学赶超,跑出“加速度”。短短几年,通过产业扶贫、村集体经济“破零”、就业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应保尽保”等保障政策和措施,村村有了自己的脱贫产业,家家都有稳定收入,人人享受国家扶贫政策,增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幸福生活靠双手创造出来的。正如贫困户叶先芬所说:“不能光靠政府帮扶,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把日子过得更好。”

山里乡间,田间地头,已是一片绿色葱茏,那是大山的色彩,孕育着生机与希望,迸发出一个个精神焕发的村庄。

(平坝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邹美伦 王明领)

主 办:平坝区融媒体中心

监 制:邹美伦

审 核:王明领

本期制作:余 兰

原标题:《【脱贫攻坚走基层】山乡巨变换新颜 ——来自平坝区8个深度贫困村的一线采访报告》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