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江苏盐城市长曹路宝:我们为何倡导构建“环黄海生态经济圈”

曹路宝(江苏省盐城市人民政府市长)
2020-06-15 14:49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编者按】

6月13日是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下午,江苏省盐城市邀请了国内十多位来自国际关系、区域经济、环境资源、城市发展等多学科的知名专家学者,在盐城举行了“环黄海生态经济圈专家研讨会”。

恰好1年前,2019年7月,江苏盐城申报的黄海湿地(一期)成功入围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是我国目前14项世界自然遗产中唯一一处位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以绿色生态为优势的盐城,从此拥有了一张世界级的“名片”。

成功“申遗”一年来,盐城市委市政府不仅出台了《盐城黄海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及可持续发展三年行动纲要(2019—2021)》,还坚定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深入推进“绿色转型、绿色跨越”,做美经济、生态“双面绣”,在放大黄海湿地世遗效应上创造新价值,致力于把盐城打造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行”的实践样本。

盐城的雄心不止于此。倡导并构建“环黄海生态经济圈”便是其正在酝酿的又一步大棋。今年6月13日在盐城举行的“环黄海生态经济圈专家研讨会”上,盐城市长曹路宝在与与会专家交流以及讲话中,便阐述了盐城市的若干设想。

经授权,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刊发了盐城市长曹路宝的书面文章《以国际生态合作引领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关于建设环黄海生态经济圈的思考》。

以下为正文:

2019年7月,在第43届世界自然遗产大会上,位于江苏盐城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保护自然生态提供了创新典范。国际社会一致认为,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中国实践取得的重大成功,是对人类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在继续推进黄海湿地保护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黄海湿地保护不仅有着重要的生态价值,还有着特殊的多重价值,将为我国探索出一条以生态合作引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为此,建议尽快建立以黄海湿地保护为纽带,以中韩经贸合作自由贸易区(FTA)为平台,以中国在疫情防控期间形成的新型国际关系和合作机制为努力方向,全面推进中国在生态保护和经贸合作中的国际交往。

滩涂红毯  戚晓云 图

环黄海地区是地球重要的生态圈,中国对黄海湿地的保护充分彰显了大国担当

黄海东西岸具有非常重要和相似的生态功能、生态地位,处在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中点,这是全球九条候鸟迁徙通道中面积最大、线路最长、迁飞候鸟数量最多,也是面临生态威胁程度最高的一条线路。我国的沿黄海湿地是鸟类迁飞的中转站,和韩国的顺天湾等都是鸟类迁飞路线上的重要补给站,整个黄海地区是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需要沿线国家和城市连续接力、共同保护。

近年来,以江苏盐城为代表的中国黄海地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展示了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大国担当。特别是盐城作为世界自然遗产所在地,长期以来坚持对湿地的严格保护,出台《盐城市黄海湿地保护条例》,采取退耕还湿、退渔还湿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减少人类活动对鸟类的影响,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2018、2019连续两年举办黄(渤)海湿地盐城国际会议,吸引来自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参会,就推动建立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城市联盟、加强湿地保育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国际合作形成了一系列共识。

按照在世界自然遗产大会上的承诺,我国还将积极启动第二期申报准备工作,涉及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以及天津南大港、上海崇明东滩等相关保护地。与此同时,韩国也在积极行动,西海岸“滩涂平原”已进入世界遗产评估的关键阶段。滩涂湿地、迁飞候鸟等议题正在上升为环黄海地区国家共同关注的话题,更需要发挥我国在黄海生态保护中的话语权,共谋黄海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

丛林五月  杨国美 图

环黄海地区是东北亚重要的经济圈,是推动国内区域经济合作走向国际、融入全球的重要空间

我们建议,推动环黄海生态经济圈建设,实现从环渤海湾的国内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扩大到环黄海地区的国际经贸合作,形成更大格局、更广领域、更多主体的跨国区域经贸合作,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出环黄海生态经济圈,既是对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内区域发展战略的全面落实,也是对“一带一路”倡议、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等国际合作战略内涵的丰富和细化。

这一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转型与跨越,是国内合作日益国际化的必然结果,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持续深化强化的必然选择。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提出加快环渤海地区开发与开放。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从环渤海经济圈,到京津冀协同发展,都是区域间的合作战略,必然要通过开放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区域一体发展。沿黄海地区是我国连接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沿海发展带,与韩国西部沿海经济发展带隔海遥相呼应。目前,青岛到盐城高速铁路已于2018年底开通,盐城到上海的高铁将于2020年底通车。届时将改变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交通格局,在沿黄海地区形成一条新的快速铁路交通走廊,沿黄海地区将成为中国新一轮开放合作高地。

沿黄海地区是韩国主要对外投资区之一,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中韩两国将从经济合作转化为生态、经济等全方位合作,这一重大战略的转换,给盐城等沿黄海地区的城市发展带来新的契机。随着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二期申报工作开展,环黄海地区围绕生态保护的全方位国际交流将更加紧密,加快把环渤海经济圈上升为环黄海国内合作与生态经济圈,完全有望成为我国推动新一轮开放合作的战略载体。

鸟中大熊猫勺嘴鹬  李东明 图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深刻启示我们,依托生态合作推动经贸往来是全球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严重危害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同时,也给全球产业链的有效运转造成了较大冲击。这次应对疫情的实践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团结合作,更需要采取协调有力的行动。

这个合作不仅体现在对人类自身生命健康的关注上,也体现在经贸、人文等各个领域;不仅体现在产业链的互动,也体现在生态链的联系上,是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关系。

中韩两国在共同推动黄海湿地保护的基础上,面对这次全球疫情,始终守望相助、相互支持,防控的思路和举措相似,也都取得了明显成效。5月13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同韩国总统文在寅通电话,就中韩双方继续加强联防联控、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等提出建议、达成共识。

盐城作为中韩产业园三个地方合作城市之一,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坚持将韩国人士作为“新市民”一视同仁,并积极协助韩资企业复工复产,受到韩国政商各界的一致好评。5月21日、22日,又在全国第一家建立空中“绿色通道”,340名韩国籍技术人员先后乘坐两架包机抵达盐城,在顺利快速完成防疫要求的保障措施下,助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中韩两国在做好疫情联防联控前提下,积极恢复和加强经贸合作,率先开通重要急需人员往来“快捷通道”,保障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顺畅运行。这个做法有利于推动两国经贸往来更加紧密,也启示我们以生态为纽带的国际合作,可以向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等更多领域拓展,激发交流合作新的动能,探索建立全球产业链重塑过程中重要的国际合作模式。

卷羽鹈鹕 孙华金 图

全方位深化对外开放,将生态牌、经济牌转化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牌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依托环黄海生态圈,推动建设环黄海经济圈,可以有效助推地区合作、企业交流、民间互动,实现生态破题、经济落脚,把国际生态话语权转化为现实竞争力与合作力。

共建环黄海生态圈,让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更好地走向国际。建立完善滨海湿地生态保护工作体系,向全球更好地推广我国湿地保护与科学开发的经验做法,让不同国家不同城市之间达成共识,共同把海洋系统保护好、修复好。

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世界遗产申报为契机,利用黄海世界遗产国际会议平台,宣传中国生态保护的各种有效举措,进一步完善黄海生态国际合作机制,建立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城市市长会议等联席会议制度,不断加强环黄海地区的交流与互信。以盐城为中心,开展候鸟迁移研究,举办候鸟迁徙国际论坛,拉长申遗成功后的价值链,打造从俄罗斯西伯利亚一直到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候鸟迁飞路线的中转站和聚焦点。

共助自由贸易协定(FTA)推进,促进中韩建立更广泛贸易伙伴关系和民间经贸交流。加强环黄海区域经济文化合作,以生态保护引领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第二阶段谈判取得实质进展。立足各自基础和比较优势,深化产业分工合作,大力培育产业集群生态优势和新兴产业竞争优势,在全球产业链重塑中凸显中韩两国制造的地位和作用。

探索设立中韩贸易自由化试点园区,在现有合作平台基础上,在国家层面实现战略统筹规划,按沿线重要节点如盐城等城市有序布局。深化中韩两国能源领域开放合作,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产业,打造黄海区域绿色能源体系。坚持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统筹推进环黄海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立体化、现代化、信息化交通互通走廊,加速要素流动,实现资源共享。

发展环黄海生态经济圈友城关系,共推中韩两国城市交流合作。立足双方共同点,拓展利益交汇点,扩大经贸投资和人文旅游合作,使地方政府成为开展对外友好交往、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的稳定而有效的载体。

建立更为灵活多样的中外交流协作的新模式,推动建立中国—韩国地方政府交流合作机制,搭建中韩两国新的务实合作平台,共同规划中韩两国地方交流合作的美好愿景。筹办环黄海生态经济圈发展论坛,建立长期沟通交流机制,让两国更多城市在合作中加深交往、成为朋友、共同发展,给两国城市带来更多经济、贸易、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务实合作。

    责任编辑:李克诚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