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致敬时代逆行者】——民族英雄谢子长

平川文旅
2020-07-01 06: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平川文旅

公众号 ID: gh_fe0ba9ff83af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凛冬已逝, 樱花正灿;

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今天我们要致敬的时代逆行者是

民族英雄——谢子长

谢子长(1897.1-1935.2),又名德元,号浩如

西北红军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创建者

人物简介

战斗一生 英年早逝

1897年1月19日出生在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枣树坪一个农民家庭。先后在县城小学、西安省立一中、榆林中学读书。

1922年秋考入太原学兵团学习军事。

1924年,回安定县创办民团,任团总。

1925年赴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底,中共北方区委派他回陕北进行革命活动。

1927年,谢子长领导了北方最早的清涧起义,打开了陕西武装斗争的新局面。

1928年5月,他参加了震惊西北的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委委员兼第三大队长。渭华起义失败后,他任陕北特委军委委员,在陕西、甘肃、宁夏从事兵运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谢子长先后任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总指挥、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总指挥,和刘志丹等同志一起领导了陕甘边武装斗争,创建了根据地。

1932年2月13日,谢子长率红军消灭了旬邑职田镇民团,又在阳坡头击退敌军进攻,歼敌500余人。元宵节趁敌不备,谢子长率部全歼耀县照金民团。在宜君又歼敌一个连。

1932年5月,谢子长在甘肃组织领导了靖远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三支队总指挥。水泉战斗失利后,回到陕西。

1932年12月,谢子长被执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省委书记杜衡(后叛变)污蔑为“右倾机会主义”,“土匪路线”,再次被错误撤职,送上海中央局“受训”。

1934年夏,在河口战斗中,谢子长中弹负伤。第二年2月21日,因伤重不幸与世长辞。

创立农会 打土豪

1925年,谢子长回到安定县后,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在军队中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

谢子长在县城领导农民协会,拘禁和审判清涧的大土豪,赶走高利贷者,并当众烧毁文契、账簿,宣布欠债作废,废除苛捐杂税,当场惩办了一批恶霸地痞。农民们高兴地说:“老百姓见青天了!

开创陕北革命根据地

1933年夏,谢子长被派往张家口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吉鸿昌部第十八师工作,协助师长许权中指挥作战。抗日同盟军失败后,1933年冬,谢子长被派回陕北,任西北军事特派员。

白天,谢子长和游击队员钻山沟,住土窑,进行整训,晚上回到村子继续发动群众。只有这时,他们才能吃上一顿热饭。黎明前夕,提上一壶水,带上炒的豆子和糠炒面,他们又上山隐蔽了。他的脚手冻烂了,手指头又红又肿,耳朵也淌着黄水,生活十分艰苦。

1934年2月,谢子长在一块红包袱布剪成的三角形红旗上,亲笔写上“陕北工农红军第一支队”,举起红旗,正式恢复成立了陕北红一支队。红一支队旗开得胜,打了几次胜仗,和红二、三、四、五支队协同作战,使各游击区连成一片,还成立了陕北工农民主政府和赤源、秀延县苏维埃政府。1934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总指挥部成立,谢子长兼任总指挥。

7月17日,谢子长率游击队攻下安定县城,救出被捕的党员和群众200多人后,撤出县城。7月23日,谢子长率部南下,在南梁地区与陕甘边军委主席刘志丹率领的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会合,谢子长被任命兼任四十二师政委。

1934年夏,国民党军队对陕北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围剿”。谢子长率陕北游击队和四十二师红三团回到安定地区,接连在景武家塌、张家圪台打退敌军进攻。

1934年8月7日,谢子长攻打河口时,不幸中弹负伤。他坚持不下前线,继续指挥战斗。接着,谢子长又率部北上,攻打安定县董家寺,击溃敌军一个营,同心协力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子长因伤重,不得不离开部队养伤。

人物评价

民族英雄 虽死犹生

谢子长出生于1897年,他和刘志丹一起创建了西北革命根据地,是陕北红军和苏区主要创建人和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谢子长不仅自己献身于革命,还教育和带动全家投身革命,成为一个革命的家庭。他家中先后有11人参加革命,在1932年至1936年短短的3年多时间里,就有8人为革命英勇献身。尽管身居高职,谢子长不顾个人安危,前往一线指挥作战。在长期征战中,多次负伤。在河口战斗中胸部中弹,后因伤情恶化,1935年2月21日在安定县灯盏湾逝世与世长辞,时年38岁。

同年,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决定将谢子长出生的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这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烈士命名的县名之一。

谢子长逝世后,毛泽东奋笔疾书,为谢子长写下了“民族英雄”、“虽死犹生”的题词,并亲笔为其撰写了长达277字的碑文。

在谢子长逝世十年后,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又为谢子长在瓦窑堡修建了陵墓。1945年2月19日,举行了隆重的移塟公祭,凭吊者多达两万余人。毛泽东再次泼墨挥毫,亲笔为谢子长写下了“谢子长同志千古!前仆后继,打倒人民公敌”的题词。中共中央西北区的挽联上写着:“一生为人民创造红地,百姓到如今叫你青天。”当时,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其他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彭真、贺龙、刘伯承都为谢子长墓题了词。

相关战斗

领导靖远起义

1930年中原大战前夕,中共陕北特委军委负责人刘志丹、谢子长利用与国民党骑四师十五团团长王子元是老同学的关系,介绍中共党员张东皎到该团任副团长。这年夏天,王子元部由宁夏移防靖远,在该团以“合法”军职作掩护的张东皎等共产党员也随军来到靖远,并在士兵中传播进步思想,开展军事训练,待机起义。

就是在上述基础上,中共陕西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组织革命兵变”的指示,将革命基础较好的王子元部作为发动兵变的重点对象,并委派谢子长、焦维炽于1932年4月28日抵达靖远,与警三旅地下党组织接头,开始秘密策划靖远起义。

就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消息走漏,起义被迫提前进行。5月6日凌晨,起义队伍汇合于打拉池城,正式成立“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第四支队”,谢子长任总指挥、焦维炽任政委。经过多次战斗,起义人员后来在定西、静宁一带被地方民团缴械。首次起义暂受挫折。

谢子长、焦维炽在未找到起义队伍的情况下,先后于5月中旬奔赴兰州,开始筹划声势更加浩大的第二次起义。1932年5月25日,谢子长、张东皎等人带领第一次起义被打散后,陆续在兰州聚集的70多名游击队员,于5月30日到达水泉。

经过大山峁战斗,谢子长考虑到游击队才成立不久,装备落后,缺乏作战经验,决定转移到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海原一带发展。游击队绕道裴家堡、雪山寺,转战于靖远、海原、会宁、榆中、景泰一带,行程一千多公里,一路打土豪、分田地,播撒革命火种。并于当年7月初再次返回水泉堡。

重返水泉——浴血水泉。水泉战斗后为保存力量,游击队化整为零,转入地下活动,谢子长奉命返回陕西。

领导清涧起义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4月28日,李大钊等被奉系军阀在北京杀害。噩耗传来,谢子长立即组织县农会召开追悼李大钊大会,声讨反动军阀和蒋介石镇压革命的罪行。1927年8月,中共陕西省委派魏野畴、唐澍等秘密到清涧,成立了陕北军事委员会和石谦旅党团委员会,谢子长任委员,秘密做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

8月下旬,同情革命的石谦旅长被陕北军阀井岳秀派人暗杀。同时,井岳秀命令李象九营开赴延安,谢子长连开到宜川,图谋分而歼杀之。谢子长与唐澍、李象九、白乐亭立即研究对策,决定按照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和省委指示,举行武装起义。

1927年10月12日晚,在一片“为石谦旅长报仇”的口号声中,谢子长、唐澍、李象九、白乐亭领导的清涧起义爆发,打响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第二天清晨,起义部队南下。第三天,谢子长率部队途经延长县,活捉敌营长,缴械一个连,击退一个连。15日,起义部队与宜川守军两个连里应外合,攻占宜川城。此时,起义部队改编为旅,旅长李象九,下辖三个营,谢子长任营长。兵力900多人,长短枪1000多支,辎重弹药近300驮。

宜川会师后,敌人调动二三千兵力包围宜川,部队突围时损失惨重。谢子长率部冲出重围,转战到韩城,仅剩下300多人。按照省委指示,重组军委,部队改编为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第一支队,唐澍任总指挥,谢子长任副指挥,阎揆要任参谋长。1928年1月,部队向陕甘边转移,屡遭国民党袭击,伤亡惨重。唐澍、谢子长等回西安向省委汇报,其他人员隐蔽,起义失败。

来源:红军西征胜利纪念馆

红色胜地·西部陶都

原标题:《【致敬时代逆行者】——民族英雄谢子长》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