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6特色园区跟踪调研|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从有到优的涅槃

澎湃新闻与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联合课题组
2020-07-02 14:19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编者按】

2020年,上海集中推出26个面积在3至5平方公里的特色产业园区,定位“小而美”,瞄准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六大关键领域核心环节,全力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节点城市,是长三角地区的枢纽,同时还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背景下,上海的制造业产业链梳理、再造和升级,非常关键。 澎湃新闻·智库报告推出“科技城”系列第一季,追踪调研上海26个特色园区,探寻上海产业创新升级的可能路径。

数据来源:上海市经信委(时间截至2020年3月,后续园区土地供需或有变化,特此说明。)

调研园区: 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

调研时间:2020年5月18日

2020年4月,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式揭牌。与浦东、金山、奉贤等区相比,宝山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薄弱,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如何在5个上海特色生物医药园区中崭露头角?“先从无到有,然后从有到优。”罗店工业园区副总经理朱东波对园区发展生物医药的长板和短板非常清楚。“我们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度还不够,基础不强 ,但我们的发展空间大。”

和其他4家特色园区不同的是,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位于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沿江门户,可“通江达海”。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的目标不仅要打造成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标杆,更是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枢纽节点,目标成为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集群发展承载区。

该园区总面积6.86平方公里,由南部的富锦工业园、中部的罗店工业园、北部的宝山工业园区东部片区组成。园区聚焦高端生物医药制造、高端医疗器械装备生产、高端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业态,目前已集聚上药、国药、复星、康方、景峰等一批企业落户,上海医药超级工厂、医疗器械行业龙头企业威高上海医疗产业园、意大利医疗诊断企业索灵、宝济药业等也即将落地。

其中,南部片区主要发展产城融合,提供商务、教育、医疗等完善的产业配套,北部片区也在进行生命健康产业规划。面积2.39平方公里的中部板块罗店工业园区是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的核心产业板块,目前已有较为成熟的生物医药产业规划,景峰医药、复星朝晖、景泽生物、正大天晴康方、国盛产投、上海宝济药业等企业在这片区域入驻。

罗店工业园区土地使用情况。 罗店工业园供图

除了引进自主创新药物研发、产业化生产、诊断试剂、基因工程药物等方向的企业,罗店工业园区以“生命健康、生物医药”为主要格局,同时引进了汉康豆制品和延中饮料等保健品、食品企业,致力于发展生命大健康产业。

建立枢纽思维,让好企业留在上海

和张江拼生物医药研发,宝山没有竞争力。错位是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的关键词。朱东波介绍,“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的重点是产业化、商业化,我们要抓住当下机遇,让好企业留在上海。”

而和外省市相比,靠政策优惠吸引企业,宝山也无优势。虽然宝山有空间和土地优势,但因产业基础薄弱,想吸引大企业入驻仍有难度。

曾经被一家生产高端植入医疗器械的公司拒绝后,园区也更加了解这些企业的考量。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的短板在于,生物医药的集群没有培养起来,无法吸引大企业入驻。朱东波介绍,企业考虑到我们这里产业基础薄弱、产业生态、上下游企业没有形成,所以转去了其他地方。

当务之急还是培育产业生态环境。朱东波说,“等到我们这边产业和配套都起来了,产业布局完善,企业集聚起来,自然会有更多大企业过来。”

传统招商引资“力求企业所在”。近年来各地逐渐转换招商思路,从企业厂区落户到企业分支部门驻扎,通过建立枢纽来链接不同企业、产业间的互动,促进发展。大品牌、大企业自然受到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关注,但受限于基础薄弱,宝山另辟蹊径,“不求所有,但求影响”,不求企业所在,但求能够服务企业。园区接洽到景泽生物时,该公司已经在成都建好了GMP厂房。在园区努力下,将这家公司的研发部分放在北上海生物医药基地。日前,上海景泽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拟投资5亿元开展创新生物药物、高端药物的研发与生产。

致力于中西药和生物制剂生产和经营的上海景峰制药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景峰制药”)早先在贵州发展,考虑到上海的信息交流和人才集聚优势,公司选择落户上海。

上海景峰制药副总经理杨永超介绍,“公司在贵州的成本更低,但是我们更看重在上海能够获得国际上最前沿的生物医药信息,以及人才资源,这对我们的研发和产业规划非常有帮助。”课题组了解到,目前,景峰制药已将全国战略的生物医药研发与生产中心放在了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

国内制药巨头正大天晴和上市公司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简称“中山康方”)合资成立的正大天晴康方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已在罗店工业园区注册落户。

此外,课题组了解到,中山康方也计划在园区落户一个研发型实验室,园区正在与之交涉。

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产业空间布局。罗店工业园供图

企业间相互带动,产业链生态逐步形成

如何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发展产业链,也是罗店工业园重点发力的方向。园区充分利用已有企业来引进上下游产业,构筑产业链。生物医药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企业集聚后,产业生态自然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形成后,创新链的形成也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要形成产业链,精准高效招商是首要工作。园区拟成立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由生物医药企业家、政府人员、园区工作人员共同组成,对园区引进企业的方向提供决策咨询帮助。

企业来了,园区吸引力逐步提升,也进一步形成产业集群。上海宝济药业有限公司在罗店工业园拿地55亩,拟建设成符合GMP要求,适合生产复杂生物制品,特别是重组蛋白药物的生产场地,专注于具有高技术门槛升级换代的生物医药品种,目标成为生物医药细分领域的领导者和独角兽。宝济的到来也吸引了产业链上的一家企业STEMCELL Technologies入驻。

园区引进了其参股公司景泽生物,杨永超告诉课题组,园区的战略规划照顾到了已在园区多年的核心企业。依托上海有大量的医药研发公司,景峰制药打算开启CMO+MAH战略(分别为合同研发生产服务、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这也是园区的一个战略方向。目前,景峰制药已经有一条CMO生物医药产业线。

CRO(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通过合同形式为相关医疗机构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发过程中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一种学术性或商业性的科学机构)是另一块。景泽、宝济等企业都在这个方向上有规划。园区CRO规划目前大概在1.2万平方米左右,其中景泽生物规划面积约6000平方米。

企业之间相互借力是产业生态构建过程中的常见做法。每个项目不同,但是这些项目A、B、C,放在一起可以做出D,这就给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国盛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大天晴康方、宝济药业、景泽生物等一批重大生物医药产业项目签约落户罗店镇,罗店的生物医药产业各类创新要素不断集聚,“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品牌影响力正在逐步形成。

园区配套:借助专业外力全面提升

面对产业基础薄弱、存量用地转化等难题,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既着眼当下,也进行前瞻性研究,借用专业“外力”,同时开展园区规划与产业规划。如园区邀请专业机构和企业共同建立“上海市生命健康产业转化联盟”和“宝山区生命健康产业协会”,加强产业成果转移转化的引导,提高项目落地效率。

产业配套是企业入驻后的进一步需求。根据不同企业需求,园区配套不同类型的厂房,提高自主性和灵活性。有专门建好的定制化厂房,也有企业和园区共同商量建设厂房,还有一种是企业自己拿地建厂房。国盛集团下属上海国盛产业转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国盛产投”)拟投资12亿元在罗店工业园区内建设国盛生物医药产业园,建造一批高标准生物医药专用研发楼及工业厂房。这批定建厂房建好后,企业可以直接入驻。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是朱东波一直强调的一句话。

对生物医药企业来说,融资很重要。为了更好发挥社会资本积极作用,设立生命健康产业引导母基金,重点扶持生命健康产业发展。

同时,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与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上海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聚焦“生命健康”,为园区内潜力企业提供融资保障,助推企业成长上市。

公共服务配套方面,距罗店工业园区1公里建有天舒苑人才公寓,这是罗店工业园区与天平村村委会共同打造的,共计110多间农住房,可以缓解园区职工住宿难题。园区也开设了链接轨交7号线的固定班车,园区内企业员工均可免费乘坐。

宝山区“1+9”园区扶持政策。罗店工业园区供图

企业需求:建立危废处理站,构建人才生态圈

作为有20年历史的老园区,罗店工业园区的道路、电力、供热、排污等配套较为齐全。但就生物医药园区而言,罗店工业园是一个崭新的园区,一些专业的生物医药危废配套需要提升。课题组了解到,目前宝山没有处理危废的指标,生物医药固废标准和指标系数亟需建立,企业、园区和政府部门正围绕该问题开展研究。

药品生产企业每年生产药品的报废量很大。研发企业,前面很多批次不能上市的药品只能报废,需要有报废的额度和指标。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燕介绍,“朝晖药业每年固废产生量也比较大,目前宝山这边没有固废处理场所。我们已经通过人大反馈这一问题,希望宝山区统筹建立相应的危废处理站 。”

过去,北上海有为数不多且多为生产型的医药企业,所以本土培植起来的医药人才仍然以制药工人为主。

在罗店成长起来的企业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简称“朝晖药业”)已经落户园区将近二十年。该公司是复星医药的全资子公司,专业从事化学药物研发与生产,拥有多条GMP认证生产线,近年来多个产品进行了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由于以生产为主,公司员工多一线操作技术人员。课题组了解到,罗店镇当地员工已经占到百分之五六十以上,以一线操作工人为主。朝晖药业为当地培养了许多制药工人,也带动了大量就业。

随着提质升级,园区内企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中高端人才留不住是这些公司的苦恼。杨永超表示,我们不断面临人才留不住的问题,除了地理位置较偏,这边没有形成人才生态圈,中高端人才很容易被挖走。

大家为什么想去张江?张江的生物医药生态圈和公共设施配套都很成熟,人才在生态圈里能够接触到的行业资源比较多,而且信息获取也比较方便。

作为上市公司的景峰制药也面临这个问题,虽然与贵州相比上海的人才集聚力度高,但是比起张江,偏居一隅的北上海在吸引人才方面仍逊色不少。企业家们对园区引入更多企业非常期待,如果能够形成产业集群 ,也会带动形成人才生态圈。

杨永超表示,“像我们和复星朝晖之间,产品检验、一致性评价等都有交叉的地方,这也是集聚效应的体现。我们几个企业目前也在不断去构建人才的生态圈,未来可能会建立业务群,未来产业上下游公司到来,我们配套和互相借力就更加方便了,人才生态圈也会随之形成。”

前景:5年后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

罗店镇作为宝山区“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核心区,南部富锦工业园区发展产城融合,配套商业办公需求,中部罗店工业园则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罗店工业园虽然只有2.39平方公里,但产业存量用地充足,有一定的生物医药基础,可以承接张江的产业化需求。

罗店工业园也在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园区密切关注上海市政府的产业园区政策,希望更多政策支持辐射到我们园区,”朱东波表示,上海的土地价格和外省市比没有竞争力,但我们要发挥上海品牌的影响力,把周围省市企业虹吸到宝山这边来。

宝山区推出的“1+9”园区扶持政策中提到,支持园区引进成长性高、效益好、带动性强、潜力大的生物医药企业。对于这类的迁入企业,给予迁入前或迁入后两年研发费用30%的补贴,最高补贴额500万元。对于这类的新设立企业,给予设立后两年研发费用30%补贴,最高补贴500万元。

同时,“1+9”的园区扶持政策还特别提出支持创新成果产业化。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持有重大技术发明和创新成果,在宝山区组建企业实施产业化,给予注册资本实际到位资金20%的补贴,最高补贴额为300万元;支持产业项目落地,对申报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领域重大项目(产业发展类),给予1:1配套支持,最高300万元;对于单条生产线首次获得国家药品生产规范(GMP)证书,奖励100万元。

课题组了解到,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力争2025年引进和培育生物医药企业100家以上,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而罗店工业园将突破100亿元,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加快补足这些短板,更要充分挖掘并扬长产业园的区位和空间优势。“现在我们处在比较艰苦的时刻,两三年之后我们会发展得很好”。谈到未来,朱东波满怀期待。

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

产业基础偏弱,需在吸引人才和提升产业集聚度上下功夫

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起步于1999年,地处宝山区罗店镇,现规划面积达到6.86平方公里,目前入驻了包括复星朝晖医药、景峰医药、景泽生物医药企业在内的多家生物医药企业。整个生物医药产业园在富锦工业园和罗店工业园区内也有分布。目前主体核心区由上海罗店资产经营投资有限公司、宝山区罗店工业公司等运营。

一、园区特征

目前产业园处于起步期,功能区域布局较为合理。园区核心区包括三块区域。

一是科技研发区:主要建设专业孵化器、生物医药研发中心、中试放大平台及医疗器械研发及生产等。其中有景泽生物CRO重点孵化项目。

二是医药生产区:作为园区的重点区域,医药生产区主要负责生物医药领域自主创新药物的研发以及商业化生产;扶持发展诊断试剂、基因工程药物、保健品、健康食品等产业。今年在原有1100亩基础上新增200亩用地,其中100亩与上海国盛产业转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借鉴自贸壹号生命科技产业园的成功经验,采用定制化加普适化厂房建设方案。

三是功能服务区:负责定位生物信息、基因测序、医疗大数据、金融服务平台等工作,规划中建设有研发楼宇、商务办公、文化创意等项目。

二、发展优势

首先,产业政策扶持力度较大。宝山在全市率先研究出台了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形成了支持创新成果产业化,支持开展技术创新,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引进高层次人才,支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政策体系。

其次,有一定的产业集聚基础。目前已经有朝晖医药、景峰医药和景泽医药等国内知名药企入驻,规模接近1000人。覆盖了基础药物生产、抗肿瘤药物生产等医药产业链,并伴有一定的研发功能,且作为张江产业园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好的产业联动性。

第三,园区配套设施完善,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天舒苑”人才公寓、公交配套班车、环保无忧服务为园区企业提供“管家式”服务。

三、存在问题

第一,中高端研发人才较为缺乏。目前园区从事生物医药高端研发的人才相对较少,拥有硕士学历及以上的人才占比偏低。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具有研发比例较低、生产比重较大的特性,承担重要研发任务的研发中心还不够多,难以吸引更多的中高端研发人才。在上海乃至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园对于高端人才的争夺中,与张江药谷、苏州工业园区等地相比,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吸引力不足,在招揽人才和留住人才方面需要多动脑筋。

第二,存在土地空间资源供需错配的现象。园区正处于从传统工业区向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园转型的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大量不符合生物医药产业定位、而且占用大量工业用地的企业。虽然园区开发主体通过综合规划、整租厂房再转租、激励传统企业土地转让与转租等方式,推动土地空间资源向生物医药企业倾斜配置。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企业配合度较低、改造成本过高、大体量用地供应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吸引大量优质生物医药企业落地。

第三,企业规模集聚效应有待提高。尽管目前园区内已有朝晖医药、景峰医药、景泽生物等大型医药企业,但生物医药企业数量还不是特别多,产业规模并不大,产业外部溢出效应还不明显。园区拥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具有承接生物医药研发产业化项目的潜力。但目前园区吸引的产业化项目还不多,还没有真正成为阻断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化项目外迁的屏障。未来,园区应更多地对接张江药谷,承接好医药研发企业的产业化项目。

四、发展建议

一是做好生活生产配套工作。尤其关注学校、医院以及一些商业设施的建设,吸引更多的人来罗店落户工作,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提供人力资本支持。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生物医药类的产业基金、生产研发机构等。

三是加大土地利用政策协同性研究。做到产业园区规划与企业规划、政府规划同步进行,有助于园区存量土地规划的全面落实。

四是产业园区管理方和运营方加强与市、区两级政府的沟通和联系,确保政策的及时了解和自身诉求的及时传达。

[本文执笔人:王琳杰、戴跃华、姜乾之,课题负责人:张俊、李显波,课题统筹协调:田春玲,课题组成员:张云伟、柴宗盛、王琳杰、姜乾之、崔园园、戴跃华、张靓。感谢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开发区协会和礼森(中国)产业园区智库对本次调研的帮助]

海报设计:尹惠璇

    责任编辑:田春玲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