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另类的目光——威廉·克莱因

2020-07-03 11: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 凡 | 是 | 摄 | 影 |

2007年,摄影评论家林路出版了《瞬间与永恒:90位摄影名家作品解读》一书,书中选择了近现代国内外部分摄影家的作品,分成都市、时尚等七个系列进行分类并解读。征得林路同意,今天起我们将此书内容整理刊发。

威廉·克莱因 William Klein

(1928-)

美国摄影家威廉·克莱因(1928-)从纽约的街头抓拍到时装画面,以影像的自由狂乱出名,包括使用慢速快门产生抖动的影像、现场闪光灯的肆意发挥、胶片的粗颗粒效果等。他在1963年被世界摄影博览会的国际评委推选为摄影史上最重要的30名摄影家之一,主要原因是他拍摄于1956年的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画册《纽约的生活对你有利——威廉·克莱因恍惚中看到的狂欢》在欧洲的巨大反响。在画册中他使用了被称之为“摄影中所不应干的失败做法”,以人为的破坏、粗颗粒、模糊和变形,构成了全新的视觉语言,从而恰到好处地将纽约的生活充满激情地展现在世界面前。

《罗马》(1956)

罗马这个城市,在1840到1915年之间,至少能让750位摄影家向不断涌入的游客出售这个城市的景观照片,以维持生计。在这幅画面中,克莱因则是以平和的心态按下快门的,他并非想以此谋生。在古典雕塑和路人的俯仰之间,在历史的沉淀和现代电动车的荒诞构成之间,我们看到了克莱因的无奈。

出生于纽约并在那里长大的克莱因曾经攻读社会学,并且在军队中干过两年的漫画工作,后来又到巴黎学习绘画。从1948年起一直在巴黎生活,涉及过许多艺术领域,扮演过如画家、设计师、摄影家和电影制片人等角色。他的纽约影像以激进的态度构成了纪实摄影历史的转折点——尽管意识迟钝的国际摄影主流观念在许久以后才认识到这一点。正是因为克莱因涉及过绘画和图像设计领域,于是一旦与摄影结缘,就展示了这样一种激进的无政府主义的状态:“他使用一种粗糙的、直接的语言,充满了对比力度,以开放的对立面无视人文主义的视觉,挑战已经成为经典的世界摄影主流。”

《罗马》(1956)

罗马,古罗马帝国的发源地,曾经演绎过无数传奇故事。那些久负盛名的宏大建筑,如科洛西姆大斗兽场、大杂技场、潘提翁神庙以及戴克里先公共浴场等,都只剩下了一片废墟,但依然吸引着慕名而来的八方游客,画面中依稀可见的大斗兽场,成为纷乱的现代游客的背景,克莱因此时的心态可见一斑。

在《纽约》出版以后,克莱因来到了罗马拍摄这座城市,并且等待与著名电影导演费德里克·费里尼一起工作。他对这座城市的记录具有一种电影的节奏,充满紧张的压力感,其表现语言总是前卫的,始终构成了冲突的意味。他的黑白画面非常强烈:颗粒很明显,同时不怕展现一种模糊、残缺和不完整的构成效果。一些年以后,对于自己作品的评价,克莱因写道:“画家从规则中自由解放自己,为什么摄影家就不可以呢?也许对于我来说,突破限制和异端,显得更为容易。”这也就是克莱因得以走在潮流前面的关键所在。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馆长萨考夫斯基后来这样写道:“克莱因20年前的照片或许是那个时候最不妥协的。它们是无畏的,表面上是最腐化堕落的——和人们习惯的正规标准相去甚远……这些画面向人们证实了在照片中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从而扩大了生活的词汇量。”他的意义就在于推翻了都市摄影家温情脉脉的面纱,为现代都市的景观带来了全新的意味。

《罗马》(1956)

克莱因的罗马街景有时是冷漠的,甚至很少有行人的踪迹。画面中前后空间的物体有虚有实,颗粒自然是粗糙的。摄影家的镜头不仅仅是为了怀旧,他或许觉得,在宏大的立柱和建筑之间,一定还深藏着什么未被人知的秘密。

《罗马》出版于1959年,整个画册是由克莱因自己设计的,重点强调了叙述性的效果。就像《纽约》一样,《罗马》也走在了时代的前面,当时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但是对于真实表现的新视觉和独特的展示方式,已经使克莱因的魅力弥漫在都市的氛围之间。不过克莱因提醒他的观众:“条条大路通罗马,然而我以为,所有存在着的罗马,也不过是我的罗马。你或许不能在我的《罗马》中找到你所期待的一—但是你也不会找到其他类型的罗马,比如漂亮的、悲苦的白色罗马,或是因失业而感到无望的罗马,或神圣罗马,或古罗马,或是拥有餐馆和上流社会的罗马。这本书是在罗马逗留数月后诞生的,记录了数次游览中我看见的和我认为是看到的数个罗马的场景……”

一旦有人请克莱因谈谈自己的摄影,他总是说出三个词:“精神恍惚(Trance)、目击(Witness)、狂欢作乐(Revels)。”有意思的是,克莱因在意大利的拍摄,却没有像拍摄纽约时那么“狂乱”,反而显得有点“温柔”。

《罗马》(1956)

杂乱的空间,如果不是背景上隐约可辨的古城墙,肯定会让人迷失记忆。罗马始终是一座不会复苏的古城,在现代化节奏的冲击下,让人平添失落感。这样的失落感和克莱因狂乱的风格正好吻合,在一个看似偶然的瞬间定格。

END

—【凡是摄影】—

| 带你进入摄影大师的世界 |

原标题:《【瞬间与永恒】010另类的目光-威廉·克莱因》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